标签:
教师家长孩子礼物关系 |
分类: 育儿 |
孩子在幼儿园的这段时间,我真正开始了作家长的经历。有时接送孩子,听见一个班三四十个孩子哭喊笑闹的,吵翻了天,一会儿这个尿了,一会儿那个拉了, 一会儿又有打架的……真够累够烦了,咱养一个有时都照顾不过来,更何况这么多孩子,想想老师真不易真够辛苦的。慢慢地理解了老师,送给老师小礼物的时候,成了心甘情愿的事情了。 而且,我也慢慢教会儿子尊重老师,感恩老师,逢年过节,让孩子给老师画张画作为礼物,孩子也愿意这么做。时间久了,孩子养成习惯,即使是我的生日节日,家里人的节日,都会收到儿子的礼物----一幅画或者一张卡片。送礼送出来的“副产品”,一生难得的好习惯----知道感恩,知道表达。
一转眼儿子上学了。开学第一天,儿子没带水,老师到办公室给儿子打水喝;儿子忘带勺子没法吃饭,老师把自己的勺子借给孩子用;儿子年龄小,记作业不会记,老师专门帮孩子记,单独检查孩子是否记对记全……所有的一切,我依然记在心中。恰逢第二周就是教师节,我问孩子想给老师送什么礼物,答案依然是画张画。我给老师送什么好呢?儿子说,妈妈,我们老师嗓子哑了……哦,老师开学太累了,一年级的孩子小,什么事情都得老师亲力亲为,使劲喊使劲说。于是,我和儿子商量买菊花茶之类送给老师。儿子欣然同意。我们娘俩儿来到超市,一起选了几种败火消炎的茶叶,在教师节当天儿子亲手送给了老师。
现在,我的观念慢慢转变了,我是真诚地感谢老师为孩子的辛勤付出,不为别的。想想,如果朋友之间,朋友对孩子关心照顾,我们是否都会有礼尚往来,老师也是普通人,我们把和老师的交往看作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往来,只要把心态放好,我们就不会心里不平衡,或者指责老师没有职业道德,收受“贿赂”之类的。虽然照顾好孩子是老师的职责,但是老师是良心活,但老师对孩子的好对孩子的照顾可多可少,我们还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老师,对我们自己、对孩子、对老师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今年过年,我和儿子商量一起去老师家坐坐。每逢过年,我们都走亲访友,彼此问候彼此祝福,表示关心和尊重,这是一种风俗一种习惯,尤其要到一年来关心过自己照顾过自己的人家里去坐坐看看,以表示感谢,人之常情。老师是为你付出最多的人之一,咱一起到老师家去玩玩吧。孩子爽快答应。虽然最终没有成行,但是我却让孩子知道:老师是他应该感谢的人,应该亲近的人,不要对老师敬而远之,也不要把对老师的感谢看作是简单的送礼,而是认为和老师的交往就和到阿姨叔叔家一样正常,一样坦然。
通过自己送礼的经历,我想说明的是,当家长把老师看做对孩子有帮助有爱护的亲朋好友时,和老师的走动就是顺其自然的事,而不会别别扭扭,思前想后,送什么礼好,重了轻了的。只要您是真诚的,哪怕一点点心意,无论给老师本人,还是给她的家人,比如,孩子、老公或者老人,一本书、一个玩具、一盆花……都人会让老师感动,感动于您的真诚,而不是您的礼物,对孩子好也是顺其自然的事,但是起关键作用是您的真诚,依然不是您的礼物。如果您把送礼看作是一种交换,让老师对孩子好一些,额外照顾一些,或者让老师给孩子一个什么“官”当之类的有目的的交换,那您就歇歇吧,这样用钱解决的问题往往只是暂时的,老师能读懂您的意思,对孩子的关照不可能持久,持久的是孩子自身的表现,孩子好比什么都好,而不是您的金钱。而且,如果真能用钱为您解决问题的老师,第一他/她不是好老师,这样的老师的确有,但毕竟是少数,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师居多;第二,老师即使给您解决了问题,您同样瞧不起她/他,您会觉得她/他不配做老师;一旦让孩子知道,您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钱是万能的,从而导致孩子拜金,产生优越感,而不自己努力奋斗争取的恶果,而且还让孩子对老师有不好的看法,影响师生关系;第三,老师如果解决的问题不符合您的要求,您会心里不平衡,对老师不满意,从而产生偏见,就等于说,花钱买了不痛快。
以上也是我作为老师的一点建议和忠告。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不会看重礼物的价值轻重,他会看重家长的真诚,孩子的表现,无论好坏,他/她都会对孩子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思想上友好相待。
鉴于我的经历和建议,家长可以自己选择送礼的新思路。祝大家:送礼开心,不送礼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