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运河游】(82)——长安镇,长安闸造就的古镇

标签:
思泉陋室长安闸造就的古镇长安历史街区陈氏民宅旅游 |
分类: 嘉禾纪事 |

长安镇因古运河的重要水工设施——长安闸坝的建造而形成并发展。隋开运河经此,唐代设长安驿站,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设镇,至今近1300年。
运河上建造长安三闸即长安堰坝,北来旅客至杭,多取道于此;到了南宋,更是进出杭州的必经水路,进而发展成为运河上的重要城镇节点。至清代,更成了商贾繁盛、万家灯火的大镇。

-
长安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种类多样。除了上几集已经见过的“一坝三闸”、虹桥、“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参见《【嘉兴古运河游】(79)——长安闸,古运河的重要遗产点》、《【嘉兴古运河游】(80)——长安“三闸”,古运河科技含量最高的设施之一》和《【嘉兴古运河游】(81)——长安镇的虹桥,古运河上仅存的古桥之一》)外,还有东中西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下一集将要见到的“圣女小德勒撒天主教堂”等。
中西历史文化街区沿着古运河(这一段称“上塘河”)走向蜿蜒伸展,包括了中街、公庆街、东街、西街等历史街巷,保存有众多的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建筑。

-
街区的建设、发展及衰落均深受运河的影响,保存了大量与古运河相关的历史信息,是嘉兴古运河悠久历史和多元人文风貌的突出代表。专家们评价说,它是运河市镇发展的实物例证,是研究运河对城镇发展影响的最佳标本之一。

-
宋代范成大(1126~1193年)的《长安闸诗》——
斗门贮净练,悬板淙惊雷。黄沙古岸转,白屋飞檐开。是间袤丈许,舳舻蔽川来。千里拥孤隧,万马盘一坯。篙尾乱若雨,樯竿束如堆。摧摧势排轧,汹汹声喧豗。逼仄复逼仄,谁肯少徘徊。传呼津吏至,弊盖凌髙埃。嗫嚅议讥征,叫怒不可裁。吾观舟中子,一一皆可哀。大为声利驱,小者饥寒催。古今共来往,所得随飞灰。我乃畸于人,胡为乎来哉。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有关文章,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