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泾桥)
这是考察大运河过程的意外收获。事先知道有这么座桥,但没将它与古运河扯上干系,连“嘉兴运河展示馆”(不让拍照)也没有它的任何信息。

-
竟然还是一处由大运河派生出来的“国保”!
这就奇了怪了,申报“国保”的人员与举办“运河展示”的人员竟然互不通气?不都是文化系统的吗?难以理喻!

-
古运河在杉青闸附近分成两股,一股继续南下(图右)进入嘉兴城区,一股向东南(图左)流经秋泾河,汇入长纤塘向东北(上海方向)走去。

-
“百度”卫星地图上看得更明白些。

-
秋泾桥跨在秋泾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

-
秋泾桥的始建年代不明。据载,明崇祯14年(1642年)曾重修;清嘉庆11
年(1807年)再修。

-
桥顶上两侧护栏板上分别镌刻桥额“秋泾桥”,桥额两边有竖刻小字“嘉庆十一年”、“里人重修”字样。从嘉庆11年算起至今也已经200多年了,可见其历史悠久。

-
桥全长60.2米,东31.2米,西30米。桥面宽4.8米,桥孔拱矢高与王江泾的长虹桥相近,约11米。

-
正因为如此,秋泾桥的引桥特别长,桥东有石阶39级,桥西有石阶35级。桥阶石均用两块条石铺就,这样一来,桥虽高,感觉却相对平缓。

-
拱孔圈石分节砌置,金刚墙错缝顺砌。

-
在桥顶西侧有狮子望柱两根,两尊狮子憨态可掬。
-
长年累月在此守望来往的行人二百多年,难为它们了,多留张影。
-
桥栏以20厘米厚、,50厘米宽的长条石构筑。千斤石雕刻精美,漩涡纹装饰。
秋泾桥基本保存完好,桥身虽有损坏,但已用钢筋加固。唯独桥两侧楹联年久风化剥落,已基本看不清了。

-
仅南侧东边联柱的下部尚隐约可见到“利济”两字。

-
它是嘉兴市区现存拱矢最高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几百年来,这座桥是通往嘉兴东部城郊的必经之路(思泉还是二十余年前走过,那也是为了看看这座桥),随着交通发达,桥上的行人屈指可数。
秋泾桥造型舒展,气势壮观。清代的朱彝尊(1629~1709年)有诗云:“秋泾极望水平堤,历历杉青古闸西,夜半呕哑柔橹拔,亭前灯火落帆齐。”

-
已经相当破旧,居民们也懒得再去修缮。

-
有的已经开始拆除,逐渐夷为平地。
-
绕到背后看,同样是江南常见的枕水民居。
-
思泉在考虑古民居的命运:或者改造成历史街区,或者拆迁后落地重建成高档小区。前者,几乎不可能,一是总面积不大,二是附近已经有双魁巷、月河、芦席汇历史街区(将陆续写到),不会再重复建设,看来只有第二种可能。

-
不管哪一种归属,总之它们的寿命不会太长,不久的将来就再也见不到如今的面貌,故曰:将要消失的民居——如题。喜“旧”厌“新”的朋友们,快抓紧时间去走走、看看、拍拍,定格一段历史。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