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运河游】(7)——杉青闸和这里的往事

标签:
思泉陋室杉青闸宋孝宗赵昚羞墓嘉兴古运河游 |
分类: 嘉禾纪事 |

可以想象,当年就京杭大运河这么一条水上南北通衢,在这里设个闸(运河进入浙江的第一闸),管理往来的船只,控制河水的流量流速,灌溉周围的农田,其地位自然重要。
史载,该闸在隋唐时设置,由中央直接派员管理,因此建有官署,管理人员在此办公、居住。

(复建的“官署”)
两进平房,两个小院,几幢建筑,尚未派上用场。




根据记载,这里发生过不少故事,留下一些可书的遗址。
除了官署,还有落帆亭、羞墓等。
首先要说的是在这官舍里曾经诞生过一位皇帝,那就是宋孝宗赵昚(音shèn,1127~1194年)。《宋史·孝宗纪》上记载:“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杉青闸之官舍”。喝运河水长大,也算是“运河之子”。

-
特别是他整顿吏治,惩治腐败,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那几十年老百姓相对富裕,比较太平安乐,史上称之为“乾淳之治”。要想老百姓安居乐业,必须惩治腐败,发展经济,古今同理。
看过思泉《穹窿山访踪——朱买臣读书台》博文的,可能还记得那段传说,朱买臣年轻时以砍柴为生,穷困潦倒,其妻崔氏不愿意跟他受苦,离了婚。之后她改嫁当时杉青闸的负责人,作为随“军”(官?)家属就住在杉青闸官舍。
后来朱买臣被作为人才发现了,当上了管辖包括嘉兴这一块在内的地市级领导,崔姓妇女(其后夫属于朱买臣的下级)闻讯因羞愧而自尽。——历代改编加杜撰,出现多种版本,思泉取其中一种。
立的这块碑叫“羞墓碑记”。两次拍摄(相距两个多月),竟也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起放上,留存。

-
在“羞墓”的西侧曾有“嘉禾八景”中的“禾墩秋稼”旧址——“嘉禾墩”,相传为三国吴黄龙3年(231年)“野稻自生”之处。直到清末还是名胜,不过如今找不到遗迹,代之以高档的小区。
“嘉禾墩”是嘉兴得名之始(嘉兴简称“禾”),其重要性更胜于“羞墓”,是否也应该竖个碑什么的?
-
顺便补遗:“京杭大运河河道嘉兴段”已于去年“升级”为“国保”,孤陋寡闻的思泉,也是看到这块刚竖起来的“文保”碑才知道的。当年专家(?)们发起大运河“申遗”竟然漏掉了嘉兴,想想,仍然觉得可笑。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