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乱世挥咏春,扬我中华魂

标签:
影评娱乐华语片叶问功夫片甄子丹叶伟信贺岁片 |
分类: 内地公映华语片 |
乱世挥咏春,扬我中华魂
从之前的《杀破狼》、《龙虎门》、《导火线》来看,叶伟信和甄子丹基本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创作搭档,动作戏拳拳到肉、刚猛凌厉、震撼人心,但剧情和表演就比较漫不经心,平淡肤浅,某影评人“武戏满分,文戏零分”的评价并不过分。但《叶问》一出,二人仿佛顿时脱胎换骨,水平向上飞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动作场面都拿捏得十分精准到位,堪称品质绝佳的商业娱乐片。同时,从片中喷薄而出一腔男儿血和不屈民族魂,更使本片显得豪气万丈,颇具主旋律色彩,难怪会成为今年唯一获得广电总局大力推荐的贺岁片。
《叶问》以抗日战争爆发划线,将剧情分为风格鲜明的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着力营造武术之乡佛山的尚武气息,充满了浓郁纯粹的功夫片味道,动作戏接二连三但各具特色,没有一场显得多余。叶问和廖师傅闭门切磋是点到即止,一派以武会友的柔和气息。金山找佛山踢馆则是刚猛霸道,充满胜者为王的匪气。接着金山找登门挑战叶问,叶问先是容忍退让,后来凌厉反击但招招留情,一句“不是南北拳的问题,是你的问题”,更是体现出高人一等的武德境界。幽默元素的成功注入更使动作戏张弛有致,武馆弟子看到金山找大呼“今天师傅不在家”;金山找打碎叶问家一件器物,就故作镇定地说一句“我赔”;两人斗得正酣,叶问儿子骑着小车经过,抛下一句“妈妈说,你再不出手的话,家里的东西就全破了”,都让人不觉莞尔。由于每场打戏都不是深仇大恨、以命相博,观众就不用提心吊胆,为角色的命运担忧,可以怀着轻松的心情尽情享受精彩的功夫场面。
叶问这个角色也一改叶甄组合影片主人公单调乏味的扁平形象,血肉十分丰满。虽然艺冠佛山、武学深厚,为人却谦和低调、锋芒内敛,对同道维护颜面,对朋友仗义疏财,对当面挑衅的李队长巧妙震慑,举手投足、为人处世尽显一代咏春拳宗师的胸怀和风范。除了痴迷功夫,叶问还有爱妻怜子的细腻一面,颇像个现代的顾家好男人。听到武痴林报告金山找佛山踢馆,那种心痒难耐、跃跃欲试,却又拍老婆责怪的为难表情,使角色更添一分可爱与亲切。
当叶问打败金山找名噪佛山,众人围着他家门口要求拜师,此时镜头缓缓推向天空,忽然几架日军飞机掠过。当镜头再摇下来时,一分钟前还繁华祥和的佛山,已经变得满目疮痍,破败不堪。剧情自然流畅地过渡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横行无忌,民不聊生,悲凉凝重的音乐让人倍感心酸压抑,民族情绪顿生。此时影片并未急不可耐地把叶问塑造成高大全的抗日英雄,而是经过层层铺垫、反复烘托,逐渐把剧情推向痛击侵略者的高潮。叶问最初不愿惹事,只想自食其力,让一家人保全于乱世,直到看到武痴林和廖师傅惨死,同仇敌忾之情和扬我国威之志便如火山喷发,以一敌十横扫日本人,尽显咏春拳的阳刚魅力,招招狠辣迅猛,力道万钧,当者纷纷倒地,骨断筋折,观众压抑的情绪此时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当叶问用一连串雨点般的快拳将日本人从站着一直打到躺下,不少观众都抑制不住high到顶点的心情鼓掌叫起好来。
《英雄》、《功夫之王》等武侠片和功夫片往往会有阐释武学精义和功夫奥秘的段落,但许多都是故作高深、哗众取宠的噱头,本片却通过叶问之口用极其质朴平实的道理,讲解了中华武术仁者无敌的至高境界,“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的力量,但我们中国武术包涵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人,推己及人,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不会明白的道理,因为你们滥用武力,将武力变成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不配学我们中国武术!”随后,叶问不顾死亡威胁,在佛山民众面前将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三浦将军彻底打残,剧情达到高潮之际也为前面那段武学哲理做出了生动诠释,叶问更成了不畏强暴、凛然不屈民族精神的象征。
几场中日功夫的对决使《叶问》形成了强大的气场,这种气场由比武双方的身份所决定,叶问、廖师傅、武痴林都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代表,对手练功服上“第五师团”的字样清晰地表明,他们不仅仅是日本武者,而是侵略中国、无恶不作的日本军人,因而中国武人奋起迎战侵略者,观众强烈的民族情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输则倍添压抑悲愤之气,胜则充满大快人心之气,即便看完后走出影院,胸中仍然被影片的民族气节激荡得难以平静。从没有一部贺岁片能像《叶问》这样,能让人看得如此痛快过瘾且感慨万千;也没有一部贺岁片能够像《叶问》这样,用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精神让观众陷入极致的狂欢。
顶礼膜拜伟大的《叶问》!(文/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