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批赤壁】镜头篇:伪电影,真电视剧

(2008-08-29 19:05:30)
标签:

娱乐

影评

大片

战争片

史诗

赤壁

吴宇森

分类: 内地公映华语片

【四批赤壁】镜头篇:伪电影,真电视剧

                              文/列文

图片来源:http://i1.sinaimg.cn/ent/d/p/2008-06-30/U1584P28T3D2081736F326DT20080630204453.jpg
(《赤壁》的镜头运用缺乏出类拔萃的水准,节奏超慢,情节又有点不知所云,名为电影实为电视剧)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冯小刚拍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一声叹息》的时候,有人说他的电影其实就是挂上银幕的电视剧,段落连接平庸,镜头运用没有技术含量,除了用用升降镜头,几乎一点镜头的变化都没有了。但是自从冯导转型三部曲《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拍完之后,这种说法就烟消云散了。相映成趣的是,吴宇森在拍《赤壁》之前,他的众多作品都被冠以“经典电影”的名号,可是自从有了《赤壁》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就可以说,吴宇森在镜头运用方面同样有成为一名优秀电视剧导演的潜质,《赤壁》也可以顺利地接过冯小刚早期影片的接力棒,把“银幕上的电视剧”这种电影类型继续发扬光大。

说《赤壁》不像电影像电视剧,可不是随便扣帽子冤枉它,想想吧,平铺直叙的故事、拖沓冗长的情节、平淡无味的对白、单调脸谱化的人物,可不就像我们日常看的肥皂剧嘛,吴宇森竟然还说145分钟的影片长度减无可减了,按照不少观众的看法,剪成一个半小时才合适。当然,剧情烂、人物差、对白傻的电影也为数不少,《十面埋伏》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但是并没有人感觉它像电视剧,还在于一到动作戏,张艺谋就把每一个镜头都营造得美轮美奂,用凌厉的视角、准确的快慢镜结合、精心设计出极富冲击力的画面,从而维持住了影片的精采度和观赏性。可见,镜头和特效的平庸无奇才是《赤壁》走进电视剧行列的罪魁祸首,具体到影片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片来源:http://i2.sinaimg.cn/ent/d/2008-06-30/U1584P28T3D2081750F326DT20080630205416.JPG
(大到段落之间的镜头连接,小到单个镜头的运用,《赤壁》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反而有电视剧的平庸无奇之感)


第一,从整体上看段落与段落过度的镜头连接太普通。《赤壁》从头到尾的情节其实都很平,没什么味道,基本上讲完一个人的戏再讲另一个人的,段落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和剧情冲突,还有例如周瑜小乔之间跟主线剧情没什么联系的卿卿我我等段落来破坏剧情的连贯性和节奏感。段落之间的镜头连接本应该更有想法一些,来弥补剧情平淡的不足,例如用某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物体、甚至一个精心设计的特效镜头,来巧妙地完成转场,这样的转场我们在好莱坞大片里还是很常见的,起码在段落转换时不会让观众产生从一个无聊的段落结束,下一个无聊的段落又毫无新鲜感到地开始这种感觉。但是《赤壁》却用了更为平淡无奇、缺乏创意的镜头来连接段落,除了孙权射虎的一箭迅速连接到他拔剑斩断案角、决不投降誓言一战的场景这个还算有想法的镜头转换之外,其他段落的连接都简单老套到不行,这种没特点的镜头连接也根本让人没法去说,突然想到这样的段落镜头连接方式跟《星战前传》很相似,不信大家可以比比看,段落和段落之间都是平淡的过度和俗套的开场,但是《星战前传》明显有一种刻意怀旧、像老版的《星球大战》致敬的倾向,似乎是有意搞这种简单化的过度。而《赤壁》整体上如此平淡的镜头则没有这种借口,真是有负大片之名啊!

第二,从细节上说镜头的设计缺乏技术含量。《赤壁》不仅在整体上段落间的镜头连接平淡,而且在单个场景中的镜头组接以及单个镜头的设计上也没有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这就使影片彻底迈入电视剧行列了。好莱坞凡是投入高、声势强的大片,在细节上的镜头运用上都有独到精彩之处,想起《黑客帝国》,我们就忘不了墨菲斯把尼奥打倒后超慢镜的空中优雅一跃,提到《谍影重重》,追车戏中镜头总会出现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就是吴宇森自己在好莱坞拍的《变脸》和《碟中谍2》,我们也会很容易地记起镜头从上到下俯拍尼古拉斯·凯奇从车里钻出时风衣刷地迎风飘摆,以及汤姆·克鲁斯骑着摩托一个急刹车之后前轮立起,拔枪旋转射击,这些经典的镜头。但是《赤壁》里面不要说精心设计、创意独具,称的上设计的镜头有多少呢?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镜头大部分时间都出于极度旁观的地位,而且视角极其单一,无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即便是激烈的战争戏,镜头组接和场面调度也缺乏凌厉感和丰富性。

图片来源:http://i1.sinaimg.cn/ent/d/2008-06-30/U1584P28T3D2081801F326DT20080630205638.JPG
(《赤壁》的特效水准华语大片有史以来最差,且bug连连,8000万美元都花哪儿了?都放到下集去了?)


第三,整部影片中少数几个能让我记住的有设计想法的镜头,还都是让我感觉比较老套和失败的镜头。例如开头曹操威逼汉献帝出兵的一段,镜头似乎为了突出曹操的咄咄逼人和汉献帝的步步退让,不断地用镜头突然拉近面部特写,并且在两人间不断切换,同之前平淡的镜头相比,这段镜头算是有特点了。不过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好怀旧,老港片中这种镜头突然拉近脸部做法很是常见,现在看则老套得有些可笑了。我都想不出,近些年的影片中谁还会这么用镜头。还有一个场景是,在主题曲的旋律中,周瑜心驰神往,思绪冲上蓝天、飘过群山,面部叠映在云海之中,男播音员充满磁性和情感的声音从画外飘入,“某山,坐落在某省某部,是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群峰耸立、峡谷纵横、云海变化万千,故老传说,这里是仙人飞升之地……”等等,我大脑暂时短路,把《赤壁》跟旅游风光片接一块儿了。不过,影片中那种音乐烘托和镜头表现,真跟旅游风光片别无二致,而且那些风光画面从色调上来看,似乎不是《赤壁》剧组专门拍摄的,还没准真是从某部风光片中借过来用的。至于那个周瑜面部叠化在云海中的镜头,又是一个雷人的80年代老套路。影片最失败的镜头当属曹操吟完“驾六龙”之后的镜头连接,镜头先从曹操头顶升起,越升越高,向后快速扫过峡谷中无边无际的曹军船队,这组镜头本来是挺出彩的,但是糟就糟在,这组镜头结束之后,下一组镜头又从曹操处升起,侧面掠过曹操的战船,然后切了一个镜头到岸上浩浩荡荡进发的曹军。连续两组镜头都从曹操所在战船升起,这不是重复是什么,大片中怎么能出现如此低级的镜头运动失误呢?

第四,如果导演和摄影在拍片的时候确实对镜头运用没什么创意,那么借助电脑特效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制造一些视觉奇观来讨好观众,也不是什么难事,在电脑特效的参与下,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嘛!导演和摄影只要贡献出脑细胞就行,剩下就让电脑来完成吧。想想《黑客帝国》里面的“子弹时间”、《剑鱼行动》开场那个镜头环绕360度的爆炸场面、《我是传奇》中重回丛林的纽约,无不是充满创意、让人大开眼界、倍感刺激。很遗憾,《赤壁》在电脑特效镜头上不仅没什么创意,而且就特效水准来说,堪称是近年来华语大片中水准最低的。开头曹军攻击刘备时,全景中曹军的军阵聚集和锲形阵出击的画面,简直就是电脑游戏过场动画的水准,电脑制作的“假”的痕迹很重,后面的八卦阵的全景镜头虽然好些,但也能看出“假”的痕迹,而且八卦阵孙刘联军箭雨的电脑特效更是假得要命,水准比6年前的《英雄》都差出一个档次,明明射箭的人往天上射,可画面中的箭都是平着飞。最后那个鸽子从孙刘军营飞往曹操军营的特效画面不仅没有添彩,还使影片的bug显露无余。由于孙刘联军的赤壁军营拍摄地在京郊三渡风景区的峡谷中,附近根本没有浩大的水面,而曹军战船和营寨则是在易水湖拍摄的,所以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镜头是后期制作拼合在一起的,但是效果还没做好,距离感严重失调,曹操的战船看起来离孙刘联军的赤壁营寨只有一两百米远似的,实际上两方应该是隔着长江对峙,距离比影片中远得多吧。而鸽子飞行的特效则把这个距离的bug彻底展现,观众跟着鸽子的飞行视角所感受到的时间和速度,可以明显感觉到孙刘联军和曹军之间的水面距离还真就是那么近,感觉一个冲锋都能杀到对方跟前似的。还有就是鸽子掠过的那些曹军战船的特效太过粗糙,全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看来电脑特效师只是粘贴复制就应付交差了。(文/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