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辩证施治用药酒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疗效很好。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观察,到目前为止经过服用本药酒的健康和亚健康人员当中无一例患脑中风。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压力增大,加之不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亚健康人群比例增大,心脑血管病的病残和死亡率已占首位,怎样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是中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之一。我在四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逐步探讨,总结出一个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的药酒方,经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
一、怎样预防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病
早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就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素问》中又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非常重视治“未病”。在很早之前就知道怎样预防疾病,中医中药造福于人类几千年,为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作出了具大的贡献,应当努力发掘,加以科学和现代化的提高。
“天人相应”是古人细致观测与考察天文、气象、地理环境等得出的一个观点。而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把人体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预防疾病也要辩证(包括人体、气候、地域、季节等),而且在地域和季节方面也很讲究。故《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将导致疾病的发生。《调经论》云:“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中医学以为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如果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六淫”病邪就会侵犯人体面出现季节多发病,或病邪潜伏体内后时而发。故《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必餮泻;夏伤于暑,秋必咳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因此临床必须因时、因人、因地治宜。地域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地域不同,则患病各异,预防和治疗当有所区别。如《异法方宜论》分析了四方不同的疾病和与之相适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因地治宜”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提出了一日之中人体阳气的运行规律,如《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人体发病也会出现旦慧、昼安、夕加、夜堪的变化。
我在临床中运用古代医家的经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辩证用药酒与有氧运动相结合来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中深入领会古往今来贤哲名医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发遑古义、博采众方、创立新说者。通常所言的“学术思想”应是高层次的成就,是锲而不舍长期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在取得若士鲜活的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应是学术闪光点凝聚提炼出的精华,以弘扬中医学学科的学术思想,因为学术思想一定要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成果,当然是在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学术思想必须要有理论内涵指导临床实践,才能提高防治水平,因为经典医籍所提供的科学原理至今仍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准则,至今仍葆青春,因此熟读经典做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辩证
现代人肥胖者多见,特别是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更是屡见不鲜。中医有肥胖之人多“痰湿”的说法,我在四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亚健康人群中有头昏、易疲劳、周身疲乏酸楚、动则胸闷、胃痛腹胀、口淡无味、舌苔厚腻、脉濡或滑等多见,阴虚者少见,特别是青、中年经常在外应酬,吃不科学、搭配不合理的饮食,有70%的人表现突出,根据这一现象辩证为脾虚痰湿。
三、方药
中心方药是自拟的健脾燥湿通脉方。以白术、茯苓、木通、桃仁、红花、丹参、赤药等组成。
1、加减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蓬、制何首乌;肾虚者加杜仲、续断;脾虚者加砂仁、淮山药、炒扁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杜仲、制首乌有降低血脂和血压的作用;
2、制法方法
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掌握药物的用量比例,先将药物用凉开水浸透,加入适量优质白酒浸泡,夏天浸泡一周,冬天浸泡两周后,将药酒澄清液倒出过滤,将连续浸泡三次的澄清液过滤混合备用;
3、服用方法
根据各人对酒精的敏感度掌握用量,一般每天晚饭时喝25-150毫升(酒量小者酌减);
四 、方药浅解
本方是以白术、茯苓、木通为君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药与臣药。白术入脾胃经;茯苓入心、脾、肺、胃、肾经;木通入心、肺、小肠、膀胱经;桃仁入心、肝、大肠经、红花入心、肝经(桃仁与红花相配有加强活血通经祛瘀功效)。赤药入肝经、丹参入心等。
综合上述诸药有健脾燥湿、补中、渗湿、活血化瘀、通利血脉、行血利窍的功效,以酒为溶剂,也是在古代药酒的启发下,如《素问.汤液醪醩论》云:“自圣人之作汤液醪醩者,以为备耳”。又云:“为五谷汤液醪醩奈何?”。《金匮要略》有鸡矢醴;还有治疗胸痹(冠心病)的栝萎薤白酒;《刘惠民医案选》的冠心活洛酒和近代的虎骨木瓜酒等。
祖国医学认为,酒为水谷之精华,性温而味辛,能疏通血脉,有行气活血、蠲痹散结、疏肝理气、兴奋神经等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酒在人体内可扩张血管,使血流量增加,提高供氧量,可使大脑皮层神经兴奋,消除疲劳,同时酒又可促进药物的吸收,而且更有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渗出,还能保持药物不会变质,因为酒精能抑制细菌生长,中药的有效成份就能够完整地保留在酒液中,充分利用酒有通利血脉,加速血液循环,直达各脏腑组织,促进各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血管内的血溶量增加,血管的充盈度增大,减少或消除血管壁的斑块形成,达到预防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病的目的。
五、案例
张××,男,70岁,汉族,退休教师,家住洛阳市。从2000年开始服用本药酒,本人酒量很小,每天在晚饭时喝25毫升左右(患病期间忌服),到现在已80岁高龄,身体一直健康,在每年的体检中各项指标均正常,其子女又专门到医院进行过多次检查也一切正常。
李×,男,50岁,汉族,处级干部,家住河北邯郸市,因工作关系长期应酬,患有高血压,喝药酒一年,现在一切正常。
朱××,男,47岁,住洛阳市,由于家庭原因,积劳成疾,患有脑血管及颈椎病,自2005年10月份开始服用,一月后感觉轻松,半年后症状消失,他每晚只服用25毫升,至今都很健康。
六、结语
根据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到目前为止在临床上对上千例符合口服药酒适应证的人群中,经过长期观察,随访疗效都很满意。这些服药酒人群中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一例中风患者,本药酒达到简、便、廉、效的目的,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治“未病”的先进思想。
健康第一,欢迎垂询:0396-2990159,15978876091。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