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格与密宗的29个「觉」:佛法和心理学在个体化历程中的交叉点

(2011-11-24 21:12:56)
标签:

榮格與密宗

灵性觉醒

身心灵成長

心理與心灵

张芝华

在爱中觉醒

杂谈

分类: 身心灵成长

另外一个实例是,有一个个案因为不敢在生活道路继续前进,因此耽溺在一层破坏性的关系里面。她长期缺乏自尊、缺乏责任感,又不敢逃走;这一切都使她麻痹、瘫痪。渐渐的,她开始生病。这使她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抑制「对自己真实」的可能,一方面她知道自己其实可以做得到什么;但一方面她又强迫自己耽溺在目前的状况中,两方面的冲突最后终于变得很痛苦,使她不得不改变。有了改变,就有勇气脱离那一层破坏性的关系。

之所以心里会有召换,往往是因为我们不自知的挖了一个坑让自己跳,抑制了自己内在的潜能,也日益变得病态。然而内在「改变」的冲动终不可免,总有一天要到来。我们内在本来就有这种追求健康与完整的本能。

这种内在的呼声唤醒了我们,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这种呼唤,有时候是生病、失业、伙伴等外在因素发动的,但有时候是什么东西使然却不是那么清楚、明确:有时候是生活彷如一池死水,死气沉沉,毫无意义;有时候则是因为感觉外在环境和自己内在的需求起了冲突的缘故。

说到「改变」的需要时,我们每每会感觉到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冲动,似乎生命中有一股比我们强大的东西在推动这种需求。荣格曾经说到自性(Self)的力量;自性是我们内在「完整」的原型,可以为我们推展生命。然而,这一股力量产生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美好的。这一股追求「完整」的力量会制造一种几近难以忍受的压力,要我们突破,进展到另一层存在方式。这往往会让我们崩溃。

一段极度苦恼的时期最后终于把我召唤到后来的道途之上。在那一段极度苦恼的时期中,我愈来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必须出去旅行。我必须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冒险迈出我的世界之外。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旅行,在世界各地游走,最后来到尼泊尔。在那里,我开始坐在西藏拉玛的脚下聆听佛教禅修方面的开示。我深深感觉到自己回到了家。

荣格在《人及其象征》(Man and His Symbols)一书里面以个体化历程(process of individuation)为主题谈旅程1。因内在的召唤而浮现的旅程指的并非真正的旅途,而是内在的旅途。然而,此一旅程却要我们开始质疑我们赖以建立生活的种种假设。离开家前往异国,是摇动我们所有既存概念的方法之一,我们会经历文化的转换,因而帮助我们脱离原先陷在其中的种种社会与文化制约。纵然不是真正去异地旅行,心理治疗等自我探索历程,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种脱离。关键之处在于要把自己「逐出」原本熟悉的一切,进入状况不定的过渡地带。在这样的地方,我们会失去自己原有对自己的感觉,我们可以因为生离死别等外在因素的强迫,也可以自觉的、主动的进行这一趟旅程。

要成长、改变,就必须让自己流动,不可以僵硬、静止。因为流动,所以才能改变成必要的「形状」。除了自己想改变,我们还需要他人容许我们改变。在传授生活的菩萨道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说,如果住在一个地方使别人对我们产生了固定的看法,我们便应该迁移居住之地2。因为如果要改变,别人的要求、期望、意见可能会产生阻碍。我常常在治疗中听个案说他们想改变,但他们的家人或朋友却不喜欢。

 

不论是内在旅程还是外在旅程,召唤我们出游的呼声,有一部分便是要我们挣脱现有心理环境(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的桎棝,因为现有的心理环境把我禁闭在一切既成概念及期待之中。这种禁闭感觉会从我们内在深处召唤出某种东西,要求我们打破现有固定的世界,以裨益我们成长。这一股来自于内在的力量,是我们追求健康潜能的自然表现。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缅甸仰光这个城市。一九七三年,我旅行来到这里,看到这里有很多英国人留下来的维多利亚式楼房,但每一栋、每一层,天花板、墙壁、走道,到处爬满了蔓藤、树木,甚至穿过楼层,钻入墙缝里面。大自然的力量不可抗拒,正要重新夺回这个城市。

听从内在深处的召唤,便要相信会有一个历程把我们带向健康、完整,引向个体化的完成。不理会这个召唤──有的人真的是不理会──后果可能很严重。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候会有这种召唤,不理会、不肯改变,光是填补裂缝,继续因循苟且,那个呼唤声还是会回来。等到它回来,那力量就更强、更巨大,开始有破坏性,这时候后果就不容易收拾。大自然会藉慢性疾病要求我们注意它的需求,中年人常见的心脏病便是这一点的表现。

这种召唤不一定但常常藉烦恼之苦而生。民间故事里的情节往往由烦恼(dis-ease)发展出:国王老了、病了;土地长不出东西;王国里面有了麻烦。最小的、最没有人在意儿子通常是受到召唤要来解决这一切烦恼的人。「疗癒」(healing)可能会产生,往往是因为明白到,只有找到那神圣珍珠,找到那灵药或那神圣的火鸟,王国才能够复原。荣格的著述里面常常讨论这一类象征。

国王象征失去健康的世界的自我(ego)。这个自我必须进化,从原始的、本能的需求,进展到和生命建立自觉的、健康的关系。这是一段艰苦的旅程──唤醒意识,使意识浮现的旅程。这种召唤使我们开始面对自己的创伤;在这个物质世界出生的过程都必然会有创伤,我们或许会把前世的脆弱之处带过来,因此今生一开始就有创伤。心理治疗师萨玛斯(Barbara Somers)是我的学生,用她的话来说,很多人都像是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植物,时日一久都会受伤、扭曲、生病,不过却还是努力要开花、结果。我们都是这样的植物,一到相当成人的年龄,就已经受到创伤,但我们自己却看不出来。所以,要等到我们认识自己的创伤,慢慢的采取步骤治疗自己,我们的旅程才算开始。

对于召唤我们治疗自己的呼声,最常见的响应方式之一,就是追寻所谓的「灵性(spirituality),这似乎是属于人本有一面的一种本能。对于荣格而言,自性是存在的核心;这个自性,总是用一种对于「完整」的渴望在激发我们。佛陀所说的「止息」(cessation)这个真理,就是认识到我们本具的佛性原型;人人都具有佛性,然而却深埋在我们心里,犹如「自家屋宅地下埋藏的宝石。」这种亘古的记忆,可以累世延续不断。一受到召唤,内在的某个东西一翻动,这种记忆以及恢复此一记忆的渴望,便苏醒了。凡是能够对我们生命的烦恼提供解答的经验,我们都会很本能的受到吸引。很多人展开所谓的「灵性道途」,但这一条「灵性道途」是否能够治愈我们的烦恼,还有待观察。

(待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