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瞄准特定贫困群体下功夫(另一篇)

(2018-04-11 21:24:53)
标签:

杂谈

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

人民日报

分类: 扶贫文摘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08日   09 版)

  特定贫困群体有两类,精准施策是关键

  又是一年春风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帮扶贫困群众,没有准头的话,扶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精准施策成为基本策略。

  “年轻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右腿和左手残疾,一直干不了重活。”这段时间,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石头乡铁尔萨克村,村民巴哈提忙着制作酥油,给村里的传统哈萨克食品合作社供应订单。巴哈提说,加入了合作社后,县里给了他10只母羊,还有一台牛奶分离机。“这比手工制作快多了,产量也特别高。”巴哈提说,现在一天能赚近100块钱。

  “精准脱贫要根据贫困人口的特点,分类指导,制定措施,让他们有事干,解决他们长期发展的问题。根据精准扶贫的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昌吉州扶贫办主任徐晖林介绍,为握手成拳,精确瞄准,昌吉州打破独自作战、单家独户种植理念,通过政府扶持、农牧民自建等形式,各县市乡镇的每个村建立了各自特色的合作社,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等工程,为农牧民脱贫找到了新出路。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说,特定贫困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公共服务供给或者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造成的。主要体现是缺乏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保障供给。这类群体的长远脱贫需要靠社会服务均等化,通过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来保证。“比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这类群体识别相对容易,帮扶措施容易实施。”

  “还有一类群体的瞄准相对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在普遍贫困状态下,村民之间差异性比较小。”李小云说,这一类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缺乏就业机会,区域性贫困比较明显,整体的收入水平不高。对这类群体应该瞄准致贫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坚持以家庭收入核查结果和家庭困难程度作为纳入和退出特殊贫困人口的依据,杜绝将农村低保人口简单化全部纳入兜底脱贫范围。”陕西省汉中市扶贫办副主任李兴华介绍,汉中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7年精准摸底后,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67个,贫困人口14.14万户、39.32万人,贫困发生率13.48%。贫困面大,贫困人口众多,脱贫难度大,瞄准特定贫困群众实施精准帮扶是关键。

  李兴华介绍,将农村低保对象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儿童、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单亲未成年人、哺乳期妇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等8类人员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必须落实分类施保。同时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争当穷、习惯穷、无赖穷”等问题,开展“今夕变化大家谈”“说说身边好干部”“晒晒我的好亲戚”等活动,发挥党员代表、道德模范、致富能人等乡贤作用,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既要有合适的产业,也要有稳定的政策

  回望扶贫路,成就喜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县数量首次实现减少,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显著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样的时刻,巩固扶贫成果成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战略性任务。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脱贫攻坚工作由注重速度向提高质量转变的根本要求,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狠抓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

  “去年我们家脱贫了,未来也有保障,心里踏实着呢!”以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村民谢庭华的眉头总是皱得紧紧的:妻子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两个女儿读书要钱、老父亲看病要钱、过年各种花销要钱,家庭的重担压在老谢肩上。去年,通过精准扶贫和自己的辛勤努力,谢庭华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200元,变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示范户。

  有了稳定脱贫,贫困户就有了可以托底的保障。扶贫保障来自哪里?首先是产业体系供给。

  夜幕降临,汉中市城固县桔园镇升仙村的胜强柑橘专业合作社里,还是一派繁忙的购销景象。农用三轮陆续载橘前来销售,一辆辆来自西安、宁夏、新疆等地的重卡满载柑橘驶出。“今年橘子价格持续平稳走高,对入柑橘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每斤高于其他社员0.2元收购。”合作社负责人胡胜强说,想要销路不愁,必须生产淡季跑市场搞对接、电商平台搞推介,多种手段抓促销。近年来,汉中市注重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销售网络,为贫困户选产业、做指导、包销售,与贫困户共建一体化产业链。

  其次,是公共产品供给。李小云分析,扶贫成果应该包括提高收入和提高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的两个方面。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在于政策的稳定和相应制度的完善。“以提高收入为主来巩固扶贫成果要考虑可持续性。”

  扶贫措施需要体现出公共产品的特征,不能撒出去不管。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必须做到有特色。脱贫产业如果没有特色,一哄而起,第一年效果不错,马上就会效益回落。“要看产业技术有没有含金量,能不能带动贫困户,有没有很好的市场潜力。”李小云说。

  提高脱贫质量,稳扎稳打是基础

  产业的质量,就是脱贫的质量;产业的水平,就是脱贫的水平。

  第一个甜叶菊专业合作社,所有贫困户都免费入股;第一个智能大棚,年产值达到100万元;第一口130米深的水井、第一盏太阳能路灯……开展精准扶贫以后,夏潭村贫困发生率也从建档立卡之初的12.45%下降到现在的3.65%。

  2016年7月,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选派的年轻干部李兆宜任夏潭村第一书记。经过努力,夏潭村找到了有一定质量水平又适合贫困村资源禀赋特点的产业。

  扶贫队伍的质量,就是脱贫的质量;扶贫队伍的水平,就是脱贫的水平。

  对此,李兆宜深有感触:要想提高脱贫质量,作为扶贫一线的参与者,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必须当好“四大员”:贫困情况的记录员、扶贫政策的宣讲员、帮扶措施的设计员和脱贫效果的监测员。进一步做好村里的特定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通过“一问二看三比较,四多走访五用心”的方法,摸清贫困户和其他村民的实际情况。

  制度供给的质量,就是脱贫的质量;制度供给的水平,就是脱贫的水平。

  汉中正在探索前进。这个市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秦巴高寒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贫乏,“小病扛”“大病拖”是习惯常态,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薄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全市扶贫对象的44.9%和38.1%。李兴华说,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大病患者全部得到集中救治,慢病患者全部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病患者兜底保障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看病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2.3%。下一步汉中将继续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实行精准救治,进一步织牢精准救治网。

  在制度供给环节,要特别讲究效率和公平。李兴华表示,要想提升脱贫质量,必须严格程序,确保退出精准。科学确定脱贫目标,坚持科学调整修订市、县、镇、村脱贫攻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严防层层加码、数字脱贫。严把退出关口。采取市、县分级负责、全面核查的原则,严把时间节点、程序、标准关,认真组织实施脱贫退出工作。从严督导考评。建立健全“月通报、季点评、半年初评、年终考评”督导考核体系,持续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各级迅速查漏补缺、整改提升。

  脱贫攻坚越是到关键期情况越为复杂,越需要下足绣花功夫。李小云说,对特殊群体的帮扶既要体现精度又要体现温度。“扶贫工作不是简单的帮扶工作,而是系统的科学的社会工程。”贫困群众从相对落后状态进入现代状态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必须拿出更有针对性、更有温情的帮扶措施,解除贫苦群众的后顾之忧,扎实稳步推进精准扶贫。


山西省吕梁市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相结合,增绿又增收

一个战场,两场攻坚战(提高脱贫质量)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01日  09版)   

    3月12日植树节,山西省吕梁市还春寒料峭,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动员会议就召开了。“要让植树造林成为吕梁人的一种习惯和情怀。”市委书记李正印提出,吕梁全市今年林业建设要完成三个100万亩目标: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亩,切实把造林绿化的过程变为群众脱贫增收的过程、变为村集体经济破零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

  贫困户为主体的合作社承揽造林,林业扶贫打造出“吕梁样板”

  一个战场上打赢两场攻坚战,得从吕梁推行购买式造林模式说起。

  所谓购买式造林,就是根据政府规划和标准,市场主体承担造林,一般3年后政府花钱买活树,造林者获得经济效益,政府和社会获得生态效益。2013年,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首先在内部试点并获得成功,2014年,该管理局扩大购买式造林范围,开始与驻地政府——岚县人民政府合作造林。由于与造林者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造林绿化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购买式造林搅活了“一池春水”。

  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告诉记者,2015年,中央首次提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精准脱贫路径,立足全县宜林荒山多、贫困劳动力多、积存苗木多的实际,在与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合作造林顺利推进的基础上,县领导班子考虑:能否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把苗子栽到荒山上,增绿又增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进行改革:变以往的专业队造林为合作社造林,变招标为议标。“当时我们是冒了点风险的,但县里的班子成员都认为,只要把住造林质量关,保证贫困户受益,这个创新值得冒险。”高奇英说。

  岚县的创新探索获得了成功,并很快在吕梁市、山西省乃至全国推广。李正印告诉记者,吕梁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面临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重压力。岚县组建以贫困户为主体的造林合作社,采取议标方式造林,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两场攻坚战,吕梁在全市加以推广并不断完善。2015年4月16日,山西省林业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行购买式造林促进林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正式把吕梁实践推向全省。2017年9月25日,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现场观摩后表示,吕梁的林业精准扶贫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在很多地区可以复制推广,要在造林任务重的深度贫困地区,推广建立6000个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优先安排造林绿化任务和建设资金,吸纳20万左右贫困人口参与造林、抚育。“这次会议让吕梁样板成为全国路径。”山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尹福建说。

  “在政策设计上,购买式造林所有环节的利益分配都向贫困户倾斜,保证造林工程精准扶贫。”吕梁市林业局局长郝金光介绍,在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组建上,必须有60%以上的社员为贫困户;在收益分配上,规定造林项目总投入的45%以上用于劳务支出,合作社年度利润的60%根据社员投劳进行分配。在造林资金保障上,支持贫困户社员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年收益5%。

  造林扶贫效果立竿见影。赵开福是临县城庄镇郑家洼村开福扶贫造林合作社社长,去年他带领50个社员造林1000多亩。赵长启是合作社44个贫困户社员中的一个。老赵吃苦耐劳,去年造林挣了9600元,爱人李艳兰也顶起半边天,挣了8000多元,一家人顺利脱贫。

  吕梁市副市长尉文龙介绍,全市成立了1008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4760人,其中贫困社员18784人。去年956个合作社通过议标承担造林任务96.3万亩,19648个贫困社员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三分造,七分管。除了造林,管护就业也是贫困户的一大收入来源。目前吕梁全市共设森林管护员6348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管护员4896人,人均年工资7000多元。

  更大的增收潜力在于发展致富产业。对此,深度贫困村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的村民们深有感触。

  2016年,蛤蟆神村退耕还林2240亩坡耕地。村里的别样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流转这些退耕地20年,种植沙棘。这给413户农户中的171户贫困户带来了多重收益,其中收益最大的是别样红合作社的51个贫困户社员。常从柱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流转了19亩坡地给合作社种植沙棘,前5年每亩可以从国家获得1500元的退耕还林补贴,每年还能从合作社获取50元的保底收益。去年常从柱参与沙棘造林获得劳务收入3000多元,之后他还可以在沙棘基地从事管护、剪枝、整形、收果等工作,一年至少能挣5000元劳务费。岚县副县长刘思昭介绍,5年后,退耕还林补助结束,沙棘也进入盛果期,按照目前的价格,每亩利润能达5000元,常从柱们每亩至少能分红300元。“脱贫致富主要就指着它了。”常从柱非常看好沙棘产业的前景,今年他还准备在自家的耕地上种上三四亩。

  沙棘产业也给蛤蟆神村集体带来了活力。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告诉记者,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期内每亩每年能获得10元的公益金,去年蛤蟆神村收入公益金22540元,集体经济首次破零。“村里刚建了几个大棚,准备马上搞沙棘育苗,这脱贫攻坚的活越来越有干头了。” 村支书马林珍信心满满地说。

  为了让贫困户脱贫增收更可持续,造林合作社的转型升级在吕梁已被纳入议事日程。“林子总有造完的一天,但群众增收的脚步不能停。”郝金光介绍,很多合作社已经开始对社员进行剪枝、嫁接、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培训,以便更好从事经济林管护工作。一些造林合作社开始向村级农经合作社转型,拓展业务范围,发展林下经济,承接小型水利工程等。

  吕梁底色由黄变绿,森林覆盖率年增1个百分点

  车行临县,高速公路两边都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以前这个时候,山上都是黄秃秃的,因为农民在这里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后,合作社在这里种上了树,你看,现在一片片油松透着绿色,等天转暖了,山头就郁郁葱葱了。”随行的山西省原政府参事、林业专家王加强教授向记者介绍。

  城庄镇小马坊村生态经济林综合治理工程第五标段,山腰上的油松迎风摇曳,山顶上一片片核桃林生机勃勃。镇党委书记成小龙说:“这油松种起来不容易,大家用绳子把自己绑在半山腰挖树坑,用肩膀扛水上山浇树。”临县林业局局长冯清照告诉记者,15家合作社在这里造林3万亩,大家“心里有劲头”,把这里的林子当作自家的林子种,目前存活率在85%以上,之后还会在林间套种中草药。“等再过几年,这里的荒山秃岭真的能变成金山银山,我们的日子肯定会更红火。”小马坊村村民张春平说。

  这样充满希望的山头在临县还有许许多多。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告诉记者,2017年,临县以258家造林合作社作为主力军,完成造林面积34.92万亩,接近全县“十二五”期间造林绿化面积的总和。去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其中一张反映我国生态成就的大幅照片就是在临县的东山拍摄的,照片上漫山遍野的油松层层叠叠。“我们感到很自豪,也充满了干劲,再过几年,我们这里的宜林荒山和25度以上陡坡地将全部实现绿化。”张建国说。

  不光是临县,在吕梁市采访,问起近些年的变化,很多群众都会自豪地介绍:周围的山都绿起来了,我们的腰包逐步鼓起来了。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吕梁市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成为山西省由于造林绿化自然环境优化率较高的城市之一。吕梁山区贫困山乡的底色正由黄变绿,绿水青山的“含金量”正逐步展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