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小众趣味攻占大众阵地

标签:
martin大牌d&g奢侈品趣味巴黎奢客奢侈时尚潮流 |
分类: 特别搭配 |
Maison Martin Margiela、Comme Des Garcon、Y’s……先锋设计逐鹿中原,纷纷大张旗鼓赶来国内办展览。原本代表小众趣味的前卫时装忽然放下高傲的姿态,向大众“明”送秋波。是它们向商业价值的妥协来得太迅猛,还是人们对时装的审美已经超越了平庸的尺度?总之,从前只有一小撮儿人肯买账的趣味,现在已经开始攻占大众的消费阵地了。
Maison Martin Margiela用滑雪手套做的棉服
刁钻品位钦点尖锋时尚
肤浅高调的炫耀已经过时了,就像曾经被我们抛弃的“金银交错”、“遍身LOGO”、“It Bag”一样。似乎人们越来越不需要通过张牙舞爪的符号来明示“我是潮人”。那些暗藏哲学意味、艺术行为、实验精神,个人审美趣味鲜明的先锋设计已经被“口味”日益刁钻的大众炒作成了最时髦的焦点。
要知道,几年前即便是在伦敦或者巴黎这样的时尚前沿阵地,敢于欣赏Maison Martin Margiela、Comme Des Garcon这样的先锋设计的人也是数目有限。当然,你不能否认,这些前卫的概念时装刚露面四面八方的叫好声便络绎不绝,但是谁都知道真正能读懂那些“想象力”,然后肯把它们当骄傲穿出来炫耀的,恐怕只是凤毛麟角的那撮儿文艺小众。这样的局面,个性不羁的先锋设计师们倒也满不在乎,毕竟,初时这种实验风格耍的就是“只为悦己者荣”的范儿。
可是世道这东西终有一天得改变,时尚潮流里没有天平,只有翘翘板。荒诞的是,现在够分量压倒一切的正是当初以少数派自居的小众趣味。它们貌似漫不经心地“打”着太极拳,以四两拨千斤的技艺,撂倒了肤浅的奢侈概念,成功地让沉在海底的“前卫大鳄”们浮出水面。
早前,诸如Maison Martin Margiela、Comme Des Garcon 、Hussein Chalayan这样的极品设计在中国大众的时尚辞海里根本没有一席之地,完全是闻所未闻。它们步调一致地对拉拢明星的勾当不屑一顾,屏蔽所有宣传噱头,设计师本人则一水儿地低调,时装设计之于他们更像是艺术行为而非一桩生意。那些大众看来摸不着头脑的解构、旧衣回收再利用、选材的“不妥”、创意的疯狂,处处告白着“绝不向商业妥协”的宣言。而今,这些品牌的姿态看似已不再像当初一样“傲慢”。 Maison Martin Margiela北京回顾展引起的轰动仍在耳边振聋发聩,Comme Des Garcon的“好戏”便接踵上演。这未必是“小众趣味”为拉笼生意向大众投降,看看展览门庭若市的排场,个中原由便会一目了然,变得不是他们,而是我们!
----------------------
奢客,因着迷而爱,因爱而痴迷……
奢客每天更新,如果博友喜欢请收藏本博客!
奢客博客:http://blog.sina.com.cn/viluxury
奢客圈子:http://q.blog.sina.com.cn/viluxury
友情博客:http://blog.sina.com.cn/mqqzqz
----------------------
肤浅高调的炫耀已经过时了,就像曾经被我们抛弃的“金银交错”、“遍身LOGO”、“It Bag”一样。似乎人们越来越不需要通过张牙舞爪的符号来明示“我是潮人”。那些暗藏哲学意味、艺术行为、实验精神,个人审美趣味鲜明的先锋设计已经被“口味”日益刁钻的大众炒作成了最时髦的焦点。也许它们本身并不情愿,但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也正让大师们实现志在传播时装态度与理念的初衷,不是吗?由此看来,这桩互惠的合作也并非单方面的意淫而已。
Maison Martin Margiela旅行袋夹克
也许只是将虚荣“升舱”罢了?
小众趣味开始抛头露面,不可一世的前卫设计就这么被欢天喜地地接受了吗?Hussein Chalayan用显像管做成裙子;川久保玲在风衣上“割”开一张血盆大口;Victor&Rolf把小提琴和枕头搬上了华贵礼服;Martin Margiela用数百张扑克牌拼凑成了马甲……你真的明白这一切疯狂背后的真相吗?也许少部分人对它一知半解,更多的趋之若鹜,只是将虚荣升到了更高的等级罢了。
80年代,广岛一派初登巴黎舞台,肯前来捧场的不过100人。但是此场秀后,赞誉便铺天盖地袭来,业内人士将那些“破衣烂衫”捧入云霄,并毫不吝啬地将“哲学”、“灵魂”这些耸人听闻的字眼献给了日后的大师们。其后,已故的重量级时装评论家Isabella Blow又将年轻的新丁Hussein Chalayan、Alexander McQueen等送入这个标榜先锋与未来的行列。当然,也少不了像安特卫普六君子这样轰动一时的大人物。他们笔下的时装虽然风格迥异,但是却都秉承一个共同点:不像时装的时装。这些作品也许并不实穿却最大限度地探索着人体与服装之间的互动与可能性。正像《时代》杂志的服装编辑Lauren Goldstein曾说的:“他们探索别人所不涉及的领域,相对潮流,他们选择了设计。这些衣服不是为今天的你所准备,但对于未来的你,它们将作出惊人的预言。”
然而,懂得其中玄机的内行人能看懂门道,外行人如今也要挤破头来一探究竟必定事出有因。
最近听到这样一个段子。一个月入5000、家底并不殷实的女孩在一次巴黎公差中,用一个月的薪水,买了Martin Margiela的一件“未完成”马甲。这是她首次购买奢侈品,根据以往的经验,难道不是应该将这样大手笔的初次奉献给LV或者TOD’S的包包吗?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实在这之前她本人根本谈不上是该品牌的铁杆粉丝,只是道听途说了Martin Margiela在巴黎时尚界如何“潮爆”的只言片语。在同行一众人的冷嘲热讽后,女孩变得无比失落。那件马甲并没有带给她预先渴望得到的“羡慕眼光”与肯定,反倒成了“俗人”眼中盲目虚荣的外行。
仔细想,普罗大众哪里关心这件时装带来的潜在价值,也根本无心钻研它的“哲学含义”。不客气地说,它最实际的价值便是将炫耀以另一种低调的姿态,不着痕迹地秀出来。归根结底,在大多数人心里,这种并不“实惠”的投资,值与不值还是要借由别人的眼、口才能得到肯定。
来源:瑞丽女性网 http://luxury.rayli.com.cn/0072/2008-08-07/L0072002_322472.html
奢侈品(奢客)精品文章推荐:
看奢侈大牌如何玩转危机门 波希米亚
皇室的珍贵宠物
奢侈品牌BVLGARI宝格丽推出奥运限量版拎包
大牌玩创意
D&G大片
ebay拍卖100年前李维斯牛仔裤
Chanel
球鞋大唱时装戏迎合奥运主题
时尚大牌的华丽中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