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七十九:北

(2011-02-23 15:04:01)
标签:

夏启

涂山氏

甲骨文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夏禹之子夏启的出生方式见于屈原《楚辞·天问》和《淮南子》: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楚辞·天问》

其中勤子屠母历来没有历史学家给予关注。禹的儿子为什么叫启也应该有历史的出处的。启的出生最早的记载源于《汉书·武帝纪》里颜师古所引用的一段《淮南子》,为什么在这里我要强调颜师古所引,是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淮南子》中并没有这段记载:

   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到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淮南子》

    两段的说法各执一是。屈原的勤子屠母的疑问似乎没有表现在《淮南子》中"勤子屠母"古汉语意思是:为了救儿子而杀了母亲。“石破北方而启生”这个几千年以来被当做神话传说的记载其实是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而对其中“北”字的解释成为神话还是史实的一个关键字。

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七十九:北 甲骨文 北

《說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段注:“此于其形得其义也。……韋昭注《國語》曰,北者。古之背字。”许慎破译北为相背。韦昭破译北为背的初文。我认为韦昭的本义是正确的。北正是人的后背的意思。“石破北方而启生”就是大禹用石刀剖开涂山氏的胎盘看见的是夏启的背部。夏启是剖开胎盘得到的。注意,远古时期剖开胎盘取出胎儿比较常见。他们很重视剖开胎盘以后看见的是胎儿的背部还是腹部的问题。

涂山氏因难产而死,所以屈原说大禹勤子屠母(为了救儿子杀了母亲)。而大禹在夏启出生四天后便重上治水征程这是后话。

所以把“石破北方而启生”解释为一块很大的启母石朝北方破裂开来,从中生出了夏启。今天看来这个传说不再是神话,而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笑话而已。

请看甲骨文北。它是由两个背靠背的人组成的会意字。这样的一种造字方法和北方的北有什么关系?和后背的背又有什么关系?它的本义是后背、背戾还是北方?殷商人为什么采用了这种方法造出这个北字?解开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破译出北这个甲骨文的本义。在卜辞中,北通常做北方解:

卜辞:“北方受禾”(佚956

卜辞:“己亥卜。丙。貞:王有石在鹿北東作邑于之……”(乙3212

这个北方是不是就是北的本义呢?我认为不是!请看上图的甲骨文北字。第一种观察的方法,它是两个背靠背的人,所以许慎说北是“从二人相背”,所以它的本义就应该是违背和抵触。这里如果将北破译为后背或者北方似乎就过于牵强了。所以许慎《說文》的北并非本义。于是我经过仔细观察,提出第二种观察方法:在两个人字的中间形成了一块空白,请看一看这个空白像什么?像一个人的后背的形状。其左右分别是人的两只手和两条腿。这才是这个甲骨文字的本义:后背。这个甲骨文北字正是一个人的后背的轮廓的象形。我首先解决了这个甲骨文字的本义。那么北方的北就应该是它的引申义。北方这个引申义是根据什么引申出来的呢?

在《破译167》中,我破译了甲骨文南字的本义是商王在庙堂,引申义为南方。“南,从王从庙(或堂)。上部象汉字火的部分是甲骨文王的变形,正是商王伸展双手向上做祈祷状;下部如建筑物一样的部分是殷商之庙,庙中的祭祀大厅又叫大堂,所以古代庙堂并提。在甲骨文南字中,商王正位于庙堂的最北,此时除了天帝和祖宗牌位,一切都在商王的南面。

与商王相对,所有的臣民当然也在商王的南面。他们面朝北方,整齐排列,垂首低头,听命于商王。这时每一个臣民向前看看见的就是前面的“北”——后脊梁。这时每一个臣民向前看所面对的方向就是“北”——正北方。于是“北”由后背的本义引申出北方的引申义。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北的本义:人的后背。名词。引申为:北方。方位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