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在盘庚迁殷以后,常和一些敌对的方国作战,商统治者把这些敌对的国家统称作多方。在多方里有鬼方、人方、羌方、虎方、共方、土方等国。其中土方距离殷商最近,但是学术界一直在争论土方到底在哪里?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对土方的揣测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商王武丁的中期,卜辞里经常提到和土方的战争——内容多涉及诸侯、方伯向武丁告土方等多方小国的状,或者是武丁讨伐土方等多方小国。见下:
“贞,告土方于唐。”(天·61)
“沚震告曰:‘土方征于我东啚。’”(菁2)
“贞,王从沚震伐土方。”(后上17·6)
“登人三千乎伐土方。”(叕74)
由于在卜辞中非常常见,这里就不多举了。但是土方作为地名不是商代才有。《诗经·商颂·长发》有这样一段诗文: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这里“禹敷下土方”和《尚书》里大禹傅土是有区别的。因为在这里这个方字不是疏忽而是有意加上去的。因为方在这首诗里是韵脚,所以不可能是衍字。
仔细研究这首诗我发现其中暗藏玄机。这首诗是殷墟时期的高宗武丁郊祭其所感之先帝时的颂诗。大禹是夏的先祖不是商的先祖,《诗经·商颂·长发》是商颂不是夏人的诗,为什么要特意提到“禹敷下土方”呢?
阅读上面的引文可以知道,诗中“禹敷下土方”既是对商朝历史的追溯,也是对商朝地理疆域的定位。用现代汉语翻译这段文字,大意是:
远古大地洪水茫茫,大禹开拓了土地四方。这四方的土地以外,是我殷商幅员辽阔的国土的疆界。有娀氏在这里繁育,先帝喾在这里生下了建立商代的契。
这段文字说明殷商和土方是毗邻的两个国家。殷商的东边是大海,南面和岳石文化相接,只有西边是夏。从文献看,殷商与夏人隔着太行山毗邻而居。所以,“禹敷下土方”的土方应该是太行山西麓的夏代的唐国(今山西太原一带),就是尧舜所居。但是按照考古学考证,尧舜所居应该在太原以南的襄汾才是。存疑。
“禹敷下土方”意思是大禹开拓了这一片尧舜曾经居住的土地。哪一片土地呢?就是后来成为商代方国的土方。我在相关文章里已经考证了大禹曾经从壶口龙门段黄河开始治理通往黄河下游以及通往山西盆地的水道,最后打通了壶口凿开龙门,沿今天的汾河路径疏通了水道使得山西境内的湖水沿黄河下泄。山西境内的湖水萎缩成为后来的汾河。(汾河顾名思义,就是把山西分割成东西两部分的河流。)所以大禹开拓治理的这个土方应该是夏朝的基业,应该位于山西太原附近,是尧舜的领地。和商代的其余方国不同,土方这块土地在尧舜以后就一直沿用这个称呼。先秦的历史文献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从现代地理研究:今天的太原盆地区域轮廓,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正是一个大致的“土方”形状。大禹治水始于冀州,有“既脩太原”的记载: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脩太原,至于嶽陽。覃懷致功,至于衡漳。”
《史记·夏本纪》又见《尚书·禹贡》
据《周书·殷祝》记载:汤灭夏桀之时,夏桀所带随从只有500人。夏人
“士民聞湯在野,皆委貨,扶老擕幼奔,國中虚……桀與其屬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齊。不齊士民往奔湯於中野。桀與其屬五百人徙于魯。魯士民復奔湯。……桀與其屬五百人去居南巢。”所以,在商汤灭桀之后,夏人仍居夏土。土方作为商的敌对方国之一。仍然是夏人居住。但是有商一代,土方和商以及商的诸侯方伯小国战争摩擦不断,这些考证得到了武丁中期的卜辞的支持。以下是两条殷商的诸侯国告状的卜辞:
“沚震告曰:土方征于我东啚。烖二邑。共方亦牧我西鄙田。”(菁2)
“土方侵我田,十人。”(菁6)
卜辞说明殷商时期的诸侯国沚是被夹在土方和共方这两个敌对国之间的,所以屡遭侵犯。土方从东边进攻它,而共方则从西边进攻它。弱小的沚国只好向武丁告状。武丁对付土方和共方的办法就是起兵讨伐。这类征伐多方的战争在殷商卜辞里比比皆是。又:
“四日庚申亦有来×自北,子×告曰:‘昔甲辰方征于驭,俘人十又五人。五日戊申方亦征,俘人十又六人。六月在×。’”
转引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分析这条卜辞,得出土方疆域距离殷墟应是步行14天左右的路程。郭沫若分析的结论是:土方“盖在今山西北部,或包头附近也。”这个结论我不敢苟同。因为安阳到太原以西的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就有600多里,其间要避开土方的势力范围,还要翻越太行山,还要渡过好几条河流。14天的路程应该是需要的。
我的结论是:土方国的疆域是今天的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它是尧舜的都城所在,也是大禹人工治理的第一块宜居土地。商汤灭桀以后仍然是由夏人居住并当国。殷商的诸侯国沚是为了分割开土方与共方而设立的,目的在于钳制这两个和殷商敌对小国。所以沚国每次遭到土方或者共方的侵犯时,因为敌不过他们,只好向殷商朝廷报告。于是殷商朝廷就出兵教训并镇压土方和共方。
我的这个观点还有一个来自《楚辞·天问》的佐证:“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这里屈原是用了肯定的语气,叙述了一件远古史实。就是大禹一力要向尧舜献功,从西部山区来到土方这个地方。事实证明大禹确实为土方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禹在消除了黄河西河的水患的同时,也为上游的人民创造了万年福祉!土方从此成为这一方土地的代名词。
一个推测:殷商时期的沚国应该是在山西中部汾水太原段以西的古交、榆次、清徐和文水一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