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河南洛阳汉魏洛阳故城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中篇 |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城东15公里,是汉魏时期的都城遗址,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2009年,汉魏洛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沿途城市遗迹之一,入选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
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定鼎的数百年里,汉魏洛阳故城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是三国魏时修建洛阳官,并在大城西北隅修建了一座具有离宫性质的小城——金墉城;二是在北魏宣武帝时兴建外郭城并筑坊。
这两次建设尤其是后者,不但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而且奠定了汉魏洛阳故城今天的规模。据现代考古实测,当时的洛阳占地100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
北魏以洛阳为都共42年。此后,在北周宣帝时,又调兵大修洛阳宫,将邺城六府迁于洛阳,又将原迁邺的太学石经迁回洛阳。至隋统一全国,因北魏灭亡而荒废的汉魏洛阳城残破不堪,隋炀帝在洛阳另辟新址,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
【城墙遗址】汉魏洛阳城外郭城现存平面为长方形,南城墙因洛河北移被水冲毁。北、东、西3面城墙保存较好。部分地段高出地面5-7米左右。包括西北隅金墉城在内,北墙全长约3700米,宽约25-30米;西城墙残长约4290米,宽约20米;东城墙残长约3895米,宽14米。全城周长14公里。
城墙夯土版筑,版筑夹棍眼的痕迹尤存。在部分城墙上还发现有向城外突出的墩台,西墙北段有4座,北墙东段有3座。墩台间距为110-120米,类似后世城墙所筑的“马面”。在城墙外侧均发现有护城河遗迹。北魏外郭城破坏殆尽,现存南郭城少量夯土垣墙残段。
【城门遗址】阊阖门是北魏宫城的正门,门址位于北魏洛阳城中轴线大街铜驼街北端,门址台基为长方形,东西44米,南北24米。阊阖门巍峨壮观,是一座面阔七间、有三个门道的殿堂式建筑,这是迄今为止发掘所见最早的宫城门阙。
【宫城遗址】金墉城遗址位于故城内城西北角,今孟津县翟泉村东北一带。一共有三座小城连在一起,平面略呈“目”字形,南北长约1048米,东西宽约255米,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
【永宁寺塔】位于故城内,寺址北距宫城前门阊阖门仅一里之隔,东临洛阳城中轴线铜驼大街。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年仅6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母灵太后胡氏临朝称制,实际控制北魏政权。在当时王公贵族争相礼佛的狂潮中,她发起创建了皇家寺院永宁寺。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中足迹:
【河南省】
【河南】天下第一名刹之少林寺
【河南】少林寺塔林历代和尚墓
【河南】中国四大书院嵩阳书院
【河南】中国四大名塔嵩岳寺塔
【河南】世界遗产殷墟王陵遗址
【河南】世遗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河南】丝绸之路汉魏洛阳故城
【湖北省】
【湖南省】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文庙园林
【湖南】中国名亭岳麓山爱晚亭
【湖南】张家界游袁家界天子山
【湖南】张家界十里画廊看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