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丫鬟》和《国色天香》的热播,来找我交流的编剧同行和写作爱好者很多,我的QQ号好友名额已满,已经加不下了,而我因忙于创作新作,也实在无暇与这些网友们交流,QQ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即时接收信息和文件的工具,我几乎没有时间聊天。但如此一来,就难免给人落下略取得了些小成绩就翘尾巴的错觉,所以,还是挤出时间就一些共同的话题做一个简单的沟通吧!
同行们问得最多的是:你是如何构思一个故事的?如何设置人物的?如何设计开局如何设计高潮的?
其实这些问题总结起来,无非是说一个戏剧的“无中生有”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这是一个很深奥很专业也很复杂的话题,前辈戏剧大师们著书立说尚不能完全说得明白,况乎我一个刚入行两年半的后生晚辈,所以我也只能仅就我的个人体会简单地说一说。
受黄晖老师的指点,我的创作习惯与他个人有相似之处,我也是一个主题先行的人:即先确立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再根据主题拟出一个大概的故事主线,再根据故事主线去设计主要人物的人物性格、命运轨迹(即故事的纵线)以及他们彼此间的关系转变的轨迹(即故事的横线)。
最后的故事细节则是在剧本创作中来完成的。我的创作习惯和一般的编剧不一样,我从不写分集大纲,而是只写一个故事大纲就直接写剧本。所有的节奏控制、细节编织、人物调整全都是在剧本创作中凭着一股感觉来进行来拿捏的。
比如《大丫鬟》,我的主题是:展示不同性格不同婚恋观的人的不同命运。
然后据此主题,我想到的故事主线是:用一个女人一辈子可能遭遇的三种情感——初恋、真爱、单恋——通过三个不同性格不同婚恋观的男人和她之间的情感纠葛来展示我的主题。
对于女主角采青的设定,最初我想的不是太细,但有一点很明确,不能像以往的年代戏那样,把女主角写成一个圣母,一个受气包,一颗水灵可怜的小白菜,她得有个性,有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必要时甚至得人为加一些缺点,让她做一些“坏”事,来破坏她的“完美”,让她变得真实可信~
而三个男主,代表初恋的男主,他应该是青涩的单纯的幼稚的,对感情很真挚,因为初恋是注定要夭折的,所以他的性格得有弱点,而且这份弱点将导致他无法保护自己的爱情!所以他还得是冲动和任性的,他会有一个较大的由幼嫩向成熟转变的过程——这就成了《大丫鬟》中的沈流年(何晟铭饰演);
沈流年的命运轨迹是:女一号采青的初恋情人,但两人的感情被代表真爱的萧清羽、代表单恋的方少陵或有意或无意地破坏掉了,沈流年最后不得不从一个青涩少年转变为一个成熟男人,过上最现实的生活,娶妻生子接掌家业;
代表真爱的男主,他应该是完美的,因为这是纯言情戏,既然是给观众造梦的,这个男人就一定要足够完美,至于如何才叫完美,而且如何在完美中注入新意,那就取决于创作者自己的人生阅历了。在我看来,以往的言情戏的完美男主比较千篇一律,但都缺乏中国传统特色,我的理解中,中国的完美男人应该是兼具中国儒释道三家精髓的男人。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格物,致知,淡泊,智慧,宽容,心性高远却又洞察世事,外表谦和却内具刚骨”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人物形象就突破了以往言情戏中那种单纯的痴情男子,这就是《大丫鬟》中的萧清羽(陈思成饰演);
萧清羽的命运轨迹是:女一号采青的真爱。但两人的爱情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他们彼此都另有所爱,只不过采青是不得善终的初恋,而他则是“错爱”,两人之间会有很多误会,“不打不相识”,当一切误会解除,两人的爱情眼看就要成功的时候却被代表单恋的方少陵给破坏,两人为了捍卫爱情不得不历尽艰险;
代表单恋的男主,他理应是这个纯言情戏中的所谓反派,他承担的角色任务就是必须给男女一号间的真爱不断制造障碍。所以他得是偏执的、强势的、霸道的,不但拥有破坏的意愿还得拥有破坏的能力。但戏剧中的人物可以坏,却不能讨人厌,必须得让每个人物都找到能让观众“爱”或者“欣赏”的点,所以我给这个人物设计了出身名门,有很好的修养,知书达理,颇有见识等优点。这就成了《大丫鬟》中的方少陵(吴卓羲饰演);
而方少陵的命运轨迹是:女一号采青的单恋者。他在错误的时机遇上了真爱的人,但却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去表达,在种种阴差阳差的机缘中,他与女一号的感情,呈现出南辕北辙的趋势:他越是用力,却离自己想要的结果越远。当然,在让他干尽坏事,尽到一个反角的义务之后,我这个创作者有责任挽救这个人物形象,让观众爱上他,所以我为他设计了一个足以抵销他此前带给观众的恶感的结局,让他为了救刺杀自己的采青而死!
在确定了这样的人物性格、人物个体命运及彼此命运交错的轨迹之后,我就开始写剧本了。
然后每个角色具体的性格及命运轨迹,是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凭着一种本能的感知及对人物的掌控逐渐完善的。事实上,我一般在创作三集剧本后,所有的人物便在我心中活了起来,他们的个性已经非常明晰,剩下的事不过是让他们自己演戏,我把他们的言行和故事用文字记录来下就是。因为最初是我掌控他们,而到了后来,他们会反过来掌控我,我不再能随意支配他们的言行。
《大丫鬟》就是这样从“无”到“有”的。至于具体的情节设计,此前的一些博文中我已有了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网友可去查阅。
再来说说《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我要表达的主题是:最值得珍惜的幸福,不是“已失去”和“得不到”的幸福,而是眼下能把握得住的幸福!
那么这个主题首先得确立三个主要人物,一个来代表执著于“已失去”的,一个来代表执著于“得不到”的,一个代表“眼下能把握得住的”幸福。
这样的三个人物,因为我选择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家族戏,故两男一女的格局要比两女一男好写,因为男男之间的纷争会比较激烈一些,女女之间的纠葛则要显得阴柔一些,更适合宫廷戏。
而两男一女的格局是撑不起一部三十多集的大戏的,所以我又根据需要设计了庄浩泽、苏雨心和温仪这三个角色。经过创作实践,我个人认为戏剧最好是三男三女的格局最好,最适宜开展情节,既不会太松,亦不会太紧,彼此之间容易发生关系和冲突,脉络错落有致却又清晰明了。
当然,这是仅就以情节为主的电视剧而言,如果是以描绘生活状态的电视剧而言,就另当别论了。我与朋友合作的另一部都市戏,就不是纯走情节的戏,而是展示当代人的生活情态的戏,所以人物多达五男四女。那种类型的电视剧是需要另一种编剧思维的,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回到《国色天香》,在确立了三个主要人物后,就该进一步细化每个人物。
对于分别执著于“已失去”和“得不到”的男主,什么样的状况才是最极致的“已失去”和“得不到”呢?那自然就只有死亡!只有永失所爱,才是无可挽回的“已失去”,才是无可补救的“得不到”!加之我的同事兼好友林一新婚即患绝症死去的不幸事件带给我的震憾和刺激,让我做出了这样的设定:让男一号与妻子刚刚新婚,妻子就不幸死去。
但由于这是戏剧,所以这个代表着两个男主“已失去”和“得不到”的幸福的女二号,与两个男主的关系一定要有情感纠葛,而且她的死也一定要与这份情感纠葛有关。
所以,进一步,我把这三个人的关系设定为:男二号和女二号本有婚约,两人青梅竹马一同长大,感情很深厚。但是女二号邂逅男一号后,却重新审视自己和男二号的感情,她发现原来她对男二号的感情并不是爱情,她的未婚夫只是她认为“应该爱的人”,而男一号才是她“不用想应不应该就发自本能爱着的人”。所以,她要不惜一切代价与男二号退婚,嫁给男一号。这要,矛盾来了,冲突来了,三个人的感情就纠葛起来了。
但仅有感情纠葛戏不好看,戏剧有些惯用的商业包装元素,比如什么家族世仇,商战阴谋必须得加入进来,这个戏才能如一盘加足佐料的菜,才会更有味道。于是,我又把男一号和男二号设计为两个同一行业的世家子弟,而且男二号的家族本来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比男一号的家族更显赫。而女二号的家族对这两个家族的角力有着决定胜负的作用,女二号的情感选择和婚姻归属,将直接关系着男一号和男二号家族的兴衰!
这样,这三个人的关系就更紧密了,女二号对男二号的婚约的背叛,将对三个家族的关系都起着极大的转变作用。
接下来,代表着“已失去”和“得不到”的幸福的女主角既然必须死去,那么,代表着“眼下能把握得住的幸福”的女一号又该如何设计呢?
这个女一号是要取代男一号和男二号心中所爱的,所以,她的作用是已死去的女主角的替身。
在已有的戏剧套路中,替身只有两种,一种是长相相似的,一种是不相似的。而长相相似的更容易引发强烈的情感纠葛,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
所以,我把她设计为女二号的双胞胎姐妹。为了把这对双胞胎姐妹从小就分开,好让女一号能以全新的角色关系进入男一号和男二号的纠葛,我设计了这对双胞胎的身世背景:她们的身世牵涉着上一代的恩怨,豪门里的明争暗斗。而这份埋伏的因果关系,也将对男一号男二号女一号女二号之间的命运轨迹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落实到具体情节当中,就演变为女一号的母亲方媚娘是家族争斗中的失败者和牺牲者,而她对这个家族的报复,却又葬送了自己两个女儿一生的幸福!
这种替身情感,是很多言情小说和影视剧用滥了的桥段。最有名的要算得上小李飞刀了:李寻欢最爱的人是林诗时,李寻欢的对手把一个和林诗音长得一模一样的妓女培养成林诗音去诱惑李寻欢,没想到假林诗音真的爱上了李寻欢,从而开始了与李寻欢之间的虐恋纠葛,最后,这个替身还为李寻欢挡刀牺牲了-------
此类故事都会有几个必须经历的情节点:替代他人身份;替代他人的生活和情感;在替代的过程中与被替代者的过去发生冲突和纠纷,并承担被替代者的现在和未来;替代者的身份暴露;身份暴露后替代者与身边关系人的纠葛。
所不同的是具体的过程的演绎细节:她是如何替代的?替身是如何进入被替代者的生活,与被替代者的身边关系人发生关系的?替身如何与被替代者的过去冲突的?她的身份如何暴露的?身份暴露后她是什么心态,她的身边关系人是什么心态?
戏剧,其实就是“细”,细节决定成败。在设计这些具体情节时,必须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推想自己,如果你是这个替身,你在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时,会是怎样一种状态?替身的外貌与真身是一样的,但性格爱好等等不可能和真身完全一模一样的,这里面必定会产生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也将影响着你与身边关系人的关系,所以,这些冲突和矛盾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件来表达,落实在《国色天香》中,就是女一号和女二号的饮食爱好、拥有的才艺的差别------
其次,当你的替身身份被揭穿后,你会是怎样的心态?你如何面对那个只是把你当作另一个人来爱着的爱人?你的家人对你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只有仔细把这些心态都揣摩透了,把自己一人分饰几角,把每一个当事人的心态都理清楚了,就能生发出相关的情节来。
既然是替身戏,那么必定会有替身身份暴露的高潮戏。此时,对替身和真身的选择,代表的就是对执著与“已失去”和“得不到”的两个男主角的考验,也是对主题思想的一个直接阐释!
我本人是个执著而专一的人,所以,我本人是不信爱情可以重生的,在我心里,我其实是倾向于浩宇对红玉是不可能真的像爱雨宁一样地爱她的。但因为《国色天香》是戏剧,根据相关审查制度,戏剧的主题思想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给本剧设计了三个断点,分别代表悲剧结局、开放性结局和喜剧结局。我个人倾向于第二个断点、开放性结局。但制片方选择了第一个断点,悲剧结局。这样的结局暗合了我自己的个性,但却有违我这个作品的创作初衷,没能让剧中的人物走出人生困局实现自我的救赎,所以我是很纠结的。作为创作者,自我认识和作品意图有时候不能统一,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纠结的事。
在对男一号和男二号的性格设计及角色塑造上,我采用的手法和《大丫鬟》是相似的,看似不相干,其实是同一种戏剧思维套路。
男一号庄浩宇是完美的,惟一的缺点就是对爱情太过执著,忠贞太过,就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而本剧还涉及商战,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再给他增加了有城府、腹黑、擅于抓住反击的机会等特点。
而男二号宫少华依然是个偏执狂,我把自己这些年当记者所采访的种种偏执狂的特质都梳理出来,赋予了少华这个角色。但角色在戏剧中承担的任务虽有“正”“反”派之分,在我这个创作者心中,却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又赋予了这个角色一些讨人喜欢的优良的品质,比如多才,智慧,守信诺,忠孝等等。
另外,在情节编织上,还要考虑一个戏的整体气质。《大丫鬟》是唯美浪漫清新的,而《国色天香》是悬疑剧,阴郁浓艳而窒息,所以在人物的性格设计和情节设计上,《国色天香》应该更极致。所以才有了偏执到近乎变态的宫少华用香水保存雨宁的尸体、喝下雨宁的骨灰、与温仪在刑场上举行婚礼,让温仪外穿喜服内穿丧服,拜完堂刚当上新娘就当寡妇为夫收尸等情节。这样的情节设计,仅仅适合这种非现实的情境设置,而不适合用于现实题材类或严肃的历史题材。
《大丫鬟》和《国色天香》都是我的原创作品。其中有一些点是我的独创,有许多点则是言情戏的惯用桥段,再有一些点则是为了配合市场营销而做的商业包装。一位前辈说得好,电视剧不是文学艺术,不能曲高和寡,里面千万不能少了“俗”的东西。
最后,顺带说一句,我对《国色天香》里的人物表演是满意的。叶璇的表演是想象中的完美,恺威的表演则如当初的思成一样,带给我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晟铭的表演则比起《大丫鬟》中又上了一个台阶,至于潘虹、何赛飞这两个老戏骨就不用说了,真是场场戏都精彩。全剧看下来,还让我发现了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演员,那就是温仪的扮演者徐麒雯,她扮演的温仪最符合我的原著,外形演技都是我很欣赏的类型!而剧中的一些配角也很出彩,比如高昊和梅姨娘,甚至丫环萍儿,都表现得很出色。
只可惜制片方过于追求商业利益,把拍摄时间压缩得太短了,仅给了五十天的拍摄期,所以整个片子虽然在美术音乐方面比《大丫鬟》更精致,但在细节处理和剪辑方面却比《大丫鬟》粗糙。
但世上本无完美,事到如今,我也只能忽略那些无法再弥补的遗憾,去全心全意地爱我的《国色天香》,一如爱我的《大丫鬟》!
《大丫鬟》和《国色天香》都是纯言情戏,第三部与朋友合作的戏则是一部半言情戏,而我正在创作的第四部作品则会完全摆脱言情戏的烙印,呈现出不同的厚重风格!月底,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倾注了我全部心血的新作!在此之前,若无意外,我将暂停更博和一切交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