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悲哀——无书可读

标签:
读书乔布斯书店林语堂城隍庙 |
分类: 谁不道山阳客狂(时评) |
从古至今,读书之人逛书店、买书、藏书、读书、品书,无疑是一件雅事,而今天,这种雅趣恐怕不复存在了。
一是逛书店被“当当”替代了,无须走路,可以很快地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书,且有折扣,何乐而不为?
二是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电子书刊,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为何不走捷径呢?
三是可以无纸化保存,检索和引用只要动一下鼠标,这么方便,不做你傻呀?
然而,传统的读书还是为不少人所钟爱,人们还是愿意翻翻那散发着墨香的书,当然可能是九○年以前出生的人会这样做,尤其是我辈这些泥古不化的老人。
可是问题一个个地摆到我们面前: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们读什么书?现在出版的书还有读书人(传统概念的)所读的书吗?
我虽然很少去正规的大的书店淘书,但也会利用一些机会去卖书的地方走马观花。最近因为出差乘坐飞机,而航班又经常晚点,机场的小书店便成了我的常去之地。
机场的书店完全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要趋势——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发财致富是首要,崇尚豪门是时髦。文章前面的照片是我几天前在深圳机场拍摄的。使我震惊的是,已去世的苹果公司的巨擘乔布斯的传记就有三种之多,而放在醒目之处的都是一些推销术、竞争术、商场人际关系学、金融证券等书籍,即使一些生活类的,也都是如何品尝红酒、如何收藏瓷器、如何周游世界和服装及室内装璜等等一般老百姓毫无兴趣的内容。一言以蔽之,都是所谓商场、生活的工具书。
当然,也有些所谓的文化类的书,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和一些古典经典的精装本,我知道,那是放书架用的,因为许多古籍,买的人根本读不懂。
所以,我说,书店没有文化,我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
林语堂说:“天下读书成名的人皆以读书为乐。”现在有以读书成名的人吗?都是以有钱成名的。王了一说:“(书呆子)喜欢读书做文章,而不肯牺牲了自己的乐趣,和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业,去博取安富尊荣。”现在正相反,不愿意牺牲安富尊荣去换取读书的乐趣。叶灵风说:“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将读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现在更多的人把名利当成友人,追逐着不肯放弃。周作人怀念东京的“丸善”,阿英怀念上海城隍庙的旧书摊,黄裳怀念北京琉璃厂的众多书铺,当今的人怀念的是“阿玛尼”、“香奈尔”、“路易·威登(LV)”、“劳力士”。
我当过编辑,在出版社工作过。我知道出版社为什么不愿意出一些文化含量较高的书,因为不赚钱。因为书店什么书赚钱就卖什么书,所以出版社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书,现在的作者则什么书赚钱写什么书。这就做成了读书人的悲哀,无书可读。
我说的只是大概,当然如果想尽方法去找,喜欢读书的人也可以找到一些可读之书。
但我们给孩子们、给年轻人、给一般的读者读的有什么呢?
古人太看重书的威力了,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殊不知,黄金正是扼杀书的凶手,现在是“金钱尽扫书生屋”;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是“读书最无用,唯有当富豪”。可叹也哉,可悲也哉!
说了这许多,其实我知道是毫无用处的,还是回到我的书中去躲一躲那“商业大潮”吧,鲁迅先生有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