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少年应有恨——论谁害死了药家鑫
(2011-04-26 08:16:20)
标签:
药家鑫死刑五陵少年纨绔子弟溺爱家庭教育杂谈 |
分类: 谁不道山阳客狂(时评) |
有人会觉得,本文标题是否打错了,谁害死了药家鑫?杀人者是药家鑫呀,是药家鑫杀死了张妙呀。然也,可我想说的是,药家鑫被判死刑,他的死已经铁案如山,势在必行,那么,造成他的死,是谁之罪呢?
首先关注一下药家鑫的家庭出身。有人说他父亲是当官的,有的说是军官,反正比李刚牛。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家有钱,否则作为一个在读的大学生,能开得起雪佛兰轿车吗?当官的子女应该叫官宦子弟,有军籍背景子女可以叫八旗子弟,有钱人的子女当然是富豪子弟,这些子弟中不务正业、招摇过市、惹是生非者称纨绔子弟,像药家鑫这样还有一个更准确的身份,叫五陵少年(五陵少年或五陵年少是指唐代京城长安的纨绔子弟,因当时富豪与皇室外戚都住在五陵附近,五陵是汉代五个皇帝的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因为他是西安的纨绔子弟,用五陵少年来称呼,是再确切不过了。
李白有诗:“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当年的五陵少年,骑着白马,寻欢作乐,好不惬意;如今的五陵少年,开着红色座驾,徜徉闹市,又何等威风!
威风八面的五陵少年,必定有一个有钱有势的父母在支持他们。 “五陵年少本多情”,虽然还在上学,但已经交了女朋友。可以想像,他需要在同学和女朋友面前摆阔充雄显摆自己的身份,其实是在昭示自己家庭的综合实力。
药家鑫是学音乐的,与同龄人相比,与他的中小学其他同学相比,应该文化素质是偏低的。现在谁都知道,报考艺术类的高校,文化成绩的分数只有普通高校的一半左右。他的教养也是比较差的,带着刀子出行的人,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防身。虽然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现已不在少数,但开着轿车上学的还是凤毛麟角的。这种养尊处优、不可一世的骄矜气焰不管是他自己要求的,还是家庭给他的,都是通过父母实现的,开着车去会女朋友,这个车不会是他自己赚的钱,是父母出的。他的父母是有钱人,出了事,只要能通过钱减轻儿子的罪,父母愿意拿钱来赔偿。
被家庭放纵与娇惯、被金钱浸淫的五陵少年药家鑫养成的必定是极端自私、为所欲为、不计后果、飞扬跋扈的性格,只是因为受害者在记下他的车号,他就因怕而怒,因怒而狂,竟毫无人性地连刺六刀,致人于死地,这种歹毒之心绝非一时激情所致,也绝非一日形成的。药家鑫走到今天这一步,是谁害了他,昭然若揭,其实就是他的父母亲。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药家鑫杀人,其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药家鑫会不会明白自己犯罪的根源就是父母的溺爱。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至今我仍记忆犹新。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子,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把另一个小孩的玩具拿回家了,本来他还有点惴惴不安,可他的母亲没有责骂他,反而夸他聪明。于是他胆子越来越大,从偷小东西,到偷银子,一步一步发展下去,他成了江洋大盗。终于被官府抓住了,被判杀头。临刑前,他母亲去送他,他说想最后一次喝母亲的奶。母亲解开衣襟,露出乳房,让他吮吸。他一口咬下了母亲的奶头,痛得母亲昏死过去。他恨恨地说:“就是你害了我,你从小不管我,让我偷东西,才有了今天,我恨死你了!”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的很多恶习都是从小逐渐形成的,然而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这个故事,被网友们编入了所谓的药家鑫写给父母的遗书,可是我觉得,药父母未必知道这个故事,药家鑫也未必知道这个故事。但是他应该有悔有恨。他应该为自己的罪行所悔恨,他应该痛恨溺爱自己造成自己走向犯罪深渊的父母。
而他的父母是否也在后悔由于自己对儿子教育的失败,把风华正茂的儿子送上了断头台呢?
正是:
遗恨铁窗灯影深,人生苦短锁枷沉。父母应悔少不教,爱海情天夜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