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率性的侠义英雄

标签:
电影率性英雄反面人物文化 |
分类: 浮光掠影(艺文艺评) |
美国电影《勇闯夺命岛》这部影片是多年前在南京看的,那是我和史萍去南京和平影剧院看的一部大片。看完以后印象很深,过去了许多年,有时会在电视上再看到,这部片子再看时还是觉得过瘾。肖恩康纳利饰演的梅森和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斯坦利,给人印象深刻。我更喜欢影片中的梅森,也许是他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的缘故吧,他的率性让人感到一种男性的侠义。
银幕上的许多形象,人们都会喜欢有点瑕疵的人,可能是因为这样的人更为真实。毕竟现实生活中完美无缺的人是几乎不存在的。而且,人们还会喜欢有点反叛精神、离经叛道、甚至带有小小邪恶的所谓“反面人物”。比如《喋血双雄》中周润发饰演的杀手,去年的好莱坞新片《致命伴侣》中偷走黑帮老大巨款的亚历山大皮尔斯,包括今年的贺岁片《让子弹飞》中的张麻子也是这样的角色。而他们斗争的敌人,要么就是腐败的贪官,要么就是黑社会的老大或为害一方的恶霸,这正是观众心目中所痛恨而又难以惩治的对象,借助银幕上的英雄,大家出了一口恶气。影片的审美情趣正在此。
当然这些影片中在这些所谓“反面人物”身边往往都有一个正面的形象,《勇闯夺命岛》中的化工专家斯坦利,《喋血双雄》中李修贤饰演的警长,《致命伴侣》中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特工。而且这正邪之间都是以始而争斗,继而相知,最后变成莫逆。这样二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以“惺惺相惜”的感觉。这里边最重要的因素,我觉得就是人物的率性。所谓率性,就是直爽、坦诚,就是对朋友毫无保留,这也正是中国人江湖义气之所在。当然这里的率性还必须建筑在正直的基础上,即人的本性应该是拥护正义、崇尚善良、反对邪恶的。
中国的教育,尤其是文革前和文革中,英雄观就是“高、大、全”的所谓完美无缺的正面形象,可是这些形象在现实中却十分罕见,所以人们不喜欢这些貌似高大却面目苍白的英雄。人们在国产片中很难见到像梅森、亚历山大这样的人物,因为中国的警察或军人是不允许有丝毫的缺陷的,这是国产警匪片的死穴。现在为了回避这一死穴,有的警匪片把背景改到了三四十年代,其实更不伦不类,那不成了歌颂国民党的警察?
文艺上的禁区,是难以解除的。真希望能看到中国式的有缺陷的活生生的率性的侠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