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弘一李叔同佛教书法艺术教育绘画律宗 |
分类: 半僧精舍 |
读《丰子恺自叙》
李叔同先生出身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天津一位有名的银行家,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后来随母亲到上海,在南洋公学读书。后和蔡元培等创建有著名的“沪学会”,开办补习科,举行演说会,提倡移风易俗。当时流行国内的《祖国歌》就是他为“沪学会补习科”撰写的。此外他又为“沪学会”编写《文野婚姻新戏剧本》,宣传男女婚姻自主的思想。
丰子恺在文中这样写道:在照片中看见过当时在上海的李先生: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母亲去世后,决心东渡日本留学。临行填了一阕激昂慷慨,荡气回肠的《金缕曲》,词曰:
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二十文章惊海内」,看他当时何等自负,但他感到空谈毕竟是没有用的,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报效祖国。
到日本,他同时在东京美术学校和音乐学校读书,他认真研习西方文学艺术,在他读过的《莎士比亚全集》中留下了大量笔记。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组织演出著名的《茶花女》。他自己粉墨登场,扮演茶花女。此时的李叔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留学生,西装革履,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用丰子恺的话说,李先生凡事认真。学一样,象一样。要做留学生,就彻底地做一个留学生。
夏丏尊曾这样说:音乐和美术两科最不为学生重视,自从李先生教这两科,学生就忽然重视起来了,几乎把全校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课余时常听到琴声、歌声,假日时常见学生出外写生。
李先生碰到学生犯过失,总是和颜悦色的给你指出,说完还要微微一鞠躬,这和颜悦色和鞠躬是很多学生吃不消的,他的一位学生讲,先生说时,自己总想哭。
随着弘一大师佛教典籍的问世和他的嘉言懿行的传播,使得他在宗教界和社会上声誉日隆。越是到了晚年,他越感自己名不副实,常常“闭门思过,依教观心”,闭关三、五个月是常有的事。
黄永玉绘制的弘一法师像
弘一法师书法
弘一法师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