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城堡
—
丹麦古典文化之旅(三)
站在克伦堡(Kronborg)四方庭院中巨大的阴影里,我仰望着威严耸立的城堡,孤单的哈姆雷特王子,我知道你来过,你一直都在,忧郁的丹麦王子应该就是在眼前这座古堡周围游荡的时候见到了死去父亲的亡灵,在后花园洞悉了残酷的秘密,然后无数次游走在古堡中,思考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难题。

哈姆雷特王子,一个莎士比亚笔下虚构的人物,但在他身上发生的悲壮的复仇故事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的经典台词,给丹麦的克伦堡(Kronborg)抹上了一层神秘的悲剧色彩,几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人从世界各地前来凭吊哈姆雷特,这位从来没有在此生活过的传说王子,来体验Elsinore城堡(莎剧中的城堡名称)给他们带来的无尽遐想!

如果说克伦堡(Kronborg
Slot)因为莎翁名剧《哈姆雷特》而出名一点都不为过,尽管剧中的年代早于克伦堡,而且据说莎士比亚本人也从未到过这座城堡,但并不妨碍他以这里作为这部伟大作品的背景地,于是很多人干脆直接称呼克伦堡为“哈姆雷特城堡”。


走出虚构的意境,让我们进入真实的克伦堡吧。从哥本哈根出发,我沿着西兰岛海边公路一路北上,开了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被安徒生誉为“丹麦最美丽的一角”—小城赫尔辛格(Helsinger),这里位于厄勒海峡(Oresund
Strait)最狭窄的出口处,远远地便看到赫尔辛格伸向大海的一个半岛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城堡,毫无疑问,这就是我要造访的丹麦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克伦堡,也是丹麦第一座大型宫殿。除此之外,赫尔辛格,这个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小城之一,老城中还保留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保存最完好的15世纪修道院和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城堡的护城河边绿意盎然,两个高高耸立的青铜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由于长年遭受海边湿气和雨水侵蚀,青铜屋顶已经变成了蓝绿色,犹如一位守卫海疆的威武将军。这里更像是一座堡垒,而非金碧辉煌的宫殿。进入大门后我才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一道护城河,城堡的真正入口在河的北侧,从外面是看不到的,跨过护城河的吊桥,穿过城堡外墙墙体内的一条“S”形的通道,才能来到大门前,故此门亦称“暗门”,然而当时的丹麦国王站在国王厅的窗前就可以看到任何进出城堡的人。这三层高低不同的城墙,三道宽阔的护城河和三座不同的吊桥,足以证明几百年前这里是何等的戒备森严。


在外墙和正门之间的庭院墙上,赫然镶嵌着一块浮雕:手持羽毛笔、身着中世纪服装的莎士比亚。莎翁所钟情的这座文艺复兴时代的宫城意为“皇冠之宫”,始建于1574年,1585年竣工,资金来自腓特烈二世国王
(Frederick II
1559-1588)对经过厄勒海峡的船只所征得的通行税。15世纪初是丹麦王国的鼎盛时期,奥伦堡王朝(Oldenburg
Dynasty)统治着丹麦和瑞典南部地区,并控制着整个厄勒海峡1420年在丹麦一侧的赫尔辛格。毕竟是维京海盗的后裔,国王在厄勒海峡的最窄处建立起名叫“角城”(Krongen)的要塞,向过往波罗的海的各国船只征收海峡通行税,即“买路钱”,给丹麦带来了颇丰的收入,但也因此同一些欧洲国家交恶。一百五十年后,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用征收关税带来的巨大财富在要塞的旧址上用十年的时间修建起了豪华宏大的克伦堡,从此它既是扼守海峡的要塞又是丹麦皇家权力威严的象征。





没想到这座著名城堡的设计者竟然是荷兰人,看来荷兰建筑师在中世纪就已经有着很好的声誉了。这位名叫汉斯•范•佩春(Hans
van
Paeschen)的建筑师设计建造了城堡北、西和南部三侧的建筑,还为城堡建筑了炮台和周围的城墙及城门。然而在建造过程中,佩春因设计分歧拂袖而去,丹麦遂邀请另一位荷兰建筑师安东尼•范•奥泊贝根(Antonie
van
Opbergen),他完成了宫殿的东侧部分,使城堡成为封闭的四方形建筑。完工后整个宫殿的雄伟和气宇不凡,一时间成为北欧文艺复兴时期最精美的宫殿,然而腓特烈二世在此只享受了三年便去世了,随后即位的克里斯蒂安四世也很喜爱这座古堡,经常在此居住。

由于赫尔辛格是控制厄勒海峡这条海上要道的重镇,因此克伦堡的宫殿角色很短暂,堡垒的意义贯穿始终。事实上在这座城堡中,不难看出它的多功能设计:有迷宫一样四通八达的秘密暗道,有关押犯人的阴森牢房,城堡的下面还有一座庞大的地下工事。荷兰建筑师将整个地基和墙体都是用青一色的岩石砌成,之后的腓特烈四世在修复宫殿的过程中,大大加强了周围的防御工事,克里斯蒂安五世更是改建了城堡正门和著名的“喇叭尖塔”。


步入城堡,每个房间都有大理石壁炉和巨幅油画,国王厅里高悬着16世纪由克尼伯(HansKnieper)设计制作的精美高布林织毯,尤其是那个小礼拜堂。这座丹麦惟一一座镶了抛光石头的城堡,历史上曾两度被毁,第一次是在1629年,整个宫殿内外建筑均被大火焚为灰烬,只有建于1582年的小礼拜堂幸存下来,修复后的古韵仍十分浓厚,其长靠背椅是1582年的,祭坛是1587年的,讲道坛是1584年的,管风琴是17世纪的,洗礼盘是1843年的。克里斯蒂安四世下令按巴洛克建筑风格对其进行修复,并把原来的圆形螺旋塔式的屋顶改为尖塔形式,丹麦为此还提高了海峡通行税。第二次是在瑞典与丹麦之间的“北欧七年战争”期间,瑞典在1658-1660年期间占领了克伦堡,将宫内洗劫一空,并把庭院内的巨型喷泉铜雕掠走。1785到1924年,这里则成为了丹麦的重要军营。


我来到钟楼顶层的露台,深蓝色的大海上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正在驶过。城堡面向大海的一侧,特地安排了不高于棱堡的低矮建筑,为的是让国王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对面便是瑞典的马尔默,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尔默的主要建筑。



宫殿外的古炮依旧面对海峡矗立着,五百年前,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百的船只驶过,英国的、俄国的和普鲁士的,通过时无不以隆隆的礼炮声向古老的城堡致意,城堡也报之以同样的隆隆礼炮。今天,当丹麦女王的王船通过海峡或其他重大节庆时,仍鸣礼炮致意或庆祝,人们用这种方式延续着对丹麦皇室的敬意。



好风凭借力,古堡借重莎士比亚的不朽名作更加闻名遐迩。每年克伦堡的庭院中都会举行“哈姆雷特之夏”的戏剧节,
2005年7月30日,中国版的京剧《王子复仇记》也在此上演。莎翁使这位丹麦王子声名永存,并使克伦堡的名字蜚声世界,虽然真正在克伦堡中漫步过的只是曾经主演过《哈姆雷特》的劳伦斯•奥立弗,和戏剧节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哈姆雷特”们。


克伦堡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麦古典文化之旅”系列
走进幸福的丹麦王国 “蓝牙王”时代的杰作 探秘丹麦皇室陵寝

哈姆雷特城堡 最美“水边城堡” 丹麦“小凡尔赛宫”

奢华腓特烈堡 “奥丁的神殿”欧登塞
安徒生故乡行

哥本哈根新港“画中游” 新派海鲜诱惑
我进入了SAS驾驶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