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文修道院
站在圣凯文修道院(
Glendalough)的废墟间,我听到了历史的回声!

岛国爱尔兰,曾几何时,却是欧洲的宗教文化中心。教堂作为欧洲文化的一个符号,承载着千年厚重的历史,一向以地标的姿态昂然屹立在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上,爱尔兰旅行中最能发掘其浓郁人文特色的莫过于那些古老的修道院遗址,闪烁着的古典光辉,历经磨难,却能和周围的自然景致一起挽留住时光,见证岁月的流逝。


威克洛郡(The
Wicklow),满眼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山谷苍翠欲滴,一千五百年前,这里的深山翠谷被少数坚定地献身宗教的基督徒视为隐修之地,他们离开社会到荒凉让人生畏的文明边缘地带。话说公元5世纪,基督教传入爱尔兰,由于远离欧洲大陆,这里没有经受那场摧毁罗马帝国战争的侵扰,一直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基督教学习中心。6-11世纪,当欧洲大陆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爱尔兰教士已经建立了众多的宗教学习中心。


公元6世纪出现了一位名叫凯文(Kevin)的修道士,他从师三位圣者,还是孩提时就决定终身献给宗教事业。年轻时在威克洛郡名叫格兰达洛(Glendalough)的深谷中觅得修行之处,竟然是一处树洞。或许觉得此地颇有“仙气”,圣凯文率领一些修道士重返格兰达洛,根据神谕,在两条清澈的河流交汇处建起了格兰达洛修道院(也称作“圣凯文修道院”)。570年圣凯文成为修道院院长,信徒们纷至沓来,据爱尔兰史料记载,在圣凯文去世(公元618年)后的六百年间,格兰达洛修道院一直是远近闻名的宗教中心。12世纪,爱尔兰宗教历史上另一位重要人物圣劳伦斯(St
Laurence
O'Toole)曾在格兰达洛修行,并成为修道院院长,直到1162年担任都柏林红衣主教,之后还经常回来拜祭圣凯文的陵墓。


我们从游客中心(Glendalough Visitor
Centre)进入这清幽之地,灰蓝色的天,浓密的云,细密的雨点,好在我已经习惯了欧洲北部的天气,况且如此的阴霾氛围也正合适拜访古老的隐修处。

深灰色石垒砌的简陋房屋是隐士们清苦生活的最好写照。早期爱尔兰建筑都是木结构的,保存下来的很少,10~12世纪才普遍出现石头建筑,教堂数量虽多,但早期石教堂最好的例子便是眼前的圣凯文教堂。然而战火依然没有放过这密林深谷中的修道院,1398年此地被英国军队摧毁,目前仅存一些建于10-12世纪间的建筑残垣。阳光从一座已经没有了屋顶的建筑上方打到地面的石碑上,那里原本是圣殿,1170年成为牧师房(Priest's
House),用来安葬当地牧师。



多少个世纪以来,这里是爱尔兰宗教人士心目中的圣地,地位比较高的修道士包括主教都埋在这里,建筑的四周全部被墓地环绕,我注意到墓碑上端多竖立着刻有铭文的精美十字架,原来爱尔兰保存下来的纪念碑不是教堂而是环形十字架雕刻。矗立在金字塔形或圆锥形底座上的墓碑,十字架和底座表面都刻有装饰浮雕和有号角螺旋纹的嵌板,简练而风格化,据说这种宗教石雕是爱尔兰艺术在5~10世纪的突出成就之一。




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可以望见那座建于10世纪的33米高的圆塔(Round
Tower),即是钟楼,也是修道士避难所,建于
9世纪晚期到12世纪晚期。虽然在1876年园塔顶部用原有的砖重新砌了一下,但能够完好保留千年也是一个奇迹了。今天,隐士们都已作古,徜徉在长满青草的墓地间,看着它们在风雨中渐渐残缺,那些曾经的真实,在岁月中成迷,我却依然可以嗅到代表着忠诚信仰的中世纪气息。离开时雨停了,沿着山路回到外面的世界,道路两旁重现大片的田野,羊儿不紧不慢地吃着草,悠闲自得,告别格兰达洛时淡淡的失落,也在一片葱绿中从容化解。




圣凯文修道院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从爱尔兰来”系列
古典爱尔兰
幽谷中的神秘修道院
爱尔兰最美贵族庄园
巨石上的凯秀宫
传统爱尔兰

农庄里的“舌尖秘密” 我在爱尔兰当“渔民”
百年英国市场
自然爱尔兰

欧洲最壮观的悬崖
国家马场的幸福生活
最萌野生海豹
文化爱尔兰

都柏林:一座城市的记忆
行走科克
作家博物馆与文学
美食爱尔兰

中世纪古堡中的晚宴
健力士传奇 爱尔兰传统美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