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第一塔:瑞西光
一个人上路远游,一鞋一钵就足矣,东西太多,就走不动了。人生一世,不也是一次云游吗?心里装的东西太多,又如何能走得远呢?轻囊方能致远,净心方能行久啊!蒲甘瑞西光塔寺中,看着那两个小和尚的身影,不知怎地猫猫突然想到了这个关于出门云游的佛家故事。

瑞西光塔(Shwezigon
Paya),蒲甘塔群中唯一用石头建造的佛塔,它的古老和规模是蒲甘其它寺塔不可相比的,这里距离蒲甘老城最远,也是猫猫来到蒲甘后第一个拜访的寺院。本来缅甸的游客就少,五月份蒲甘的游客更是少之又少,此时阳光十分刺眼,赤足走在滚烫的地面,四周一片寂静。

灿烂的阳光下,眼前的瑞西光塔似乎是小号的仰光大金塔,同样的金光灿灿,同样的精美无比。瑞西光塔是阿奴律陀王(1044—1077)时期开工修建的,1087年由他的儿子江喜陀王完工,算起来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它是历史上第一座缅甸风格的佛塔,内珍藏着佛祖的一颗佛牙和一些佛骨,所以是蒲甘地区最受崇奉的塔,和仰光大金塔并列为缅甸的四大圣塔。

(蓝天下鸽群从塔前飞起)

本着“修旧如新”的原则,瑞西光塔经过多次重修,到处金碧辉煌,古朴沧桑感全无,不过样式和四周建筑还是保持着原有的形状,比如三个平台的踏脚板是雕刻传统戏剧场面的绿色木板,塔的每侧有一方形铜亭,内有4米高铜立佛像。江喜陀王在塔的入口两侧竖起两块大的孟文碑铭柱,据说买张金箔贴在塔下的浮雕上会带来庇佑,不过猫猫只看到一个卖茉莉花的老妇人,看着她苍老的面容,猫猫掏钱买了两串芬芳的花朵,一串戴在脖子上,另一串则敬献给了佛。



瑞喜宫塔是蒲甘初期佛塔的典型代表,塔顶高耸,带各种装饰,塔周围有无数小塔和亭台,周围环绕着五十三尊高大的雕塑,包括狮子雕、摩迦罗雕(一种形似鳄鱼的动物)和蟾蜍雕,令人眼花缭乱。蒲甘的早期佛塔(公元850—1120年),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但在阿奴律陀王统一缅甸(1044年)后,由于利用在征服缅南部直通王国俘获的技艺高超的孟族工匠开始大修佛塔,因此受孟文化影响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这段时间的寺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进门就是一个大殿,大殿里供奉着佛像;另一种类型更复杂一些,大殿有四个入口,中间供奉着四尊大佛像,每尊大佛像都背对着其他三尊佛像,窄窄的回廊围绕着四尊佛像。这些寺庙的杰出之处是完美的拱顶、外墙的雕刻和佛龛以及内墙的壁画,里面的大部分铭文是孟文。

寺里不时有些小和尚从身边走过,抱着与他们矮小的身量不相称的大木钵,因为已经过了僧人的进食时间,猫猫掏出几块糖还有来之前准备的文具(尺子铅笔什么的),放在木钵上,小和尚露出腼腆的笑容表示感谢。过午不食是缅甸佛教的又一大特色,僧人们只有中午12点之前才可以吃饭,本来就是佛制戒律,并不是缅甸佛教的专利,但很多地方的寺院都不遵守(比如国内的和尚就三餐不误,听说有的还有夜宵),然而在这里僧人们真正实践了。

佛教在缅甸已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曾被尊崇为国教,缅甸人对佛的信仰和“佛化”的生活观念会给每个来访的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缅甸人的平和、漠然和单纯也会让你有种感动,大多数缅甸人生活简单而平和,并不去追求达不到的完美境界,他们不急不躁、积德行善、以求来世。

走出寺院,来到塔外面一条逾百米的长廊,长廊内两边满是小商小贩,主要是兜售一些工艺品,由于客人不多,大家也都懒洋洋地各自休息着,阳光在幽暗的长廊投下斜斜的影子,廊柱间出现了两个深红色的身影,那是两个小僧人抱着木钵行走在长廊间,在5月的一个午后,斜斜地,斜斜地织成淡的记忆…
瑞西光塔组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缅甸原生态“慢活之旅”系列

和杨紫琼同游缅甸
实拍缅人出家仪式 大金塔残阳如血

缅甸神奇的大卧佛
蒲甘最美的佛塔 蒲甘壮观的塔林落日

蒲甘也有七星奢华酒店 蒲甘的乡间晨做
曼德勒千名僧侣施粥

茵莱湖上用脚划船人
独特的缅甸手工艺
曼德勒风情画

缅甸传统市场
茵莱湖的水上集市 实拍绝活儿木偶戏

缅甸僧人写真 缅甸街头随拍 原生态水上奢华酒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