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的一世,抵得过很多人十世 新闻晚报

(2011-01-08 13:37:09)
标签:

杂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专稿 > 生活 > 正文

专访“三毛纪念版”策划人——

她的一世,抵得过很多人十世

发布者:lee 时间:2011-01-08 13:02:55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晚报 收藏】[0]
评论0 查看】 【我要评论】 【发起话题
http://www.jfdaily.com/jfimg/2011-02/3172046.jpg新闻晚报" TITLE="她的一世,抵得过很多人十世 新闻晚报" />
制图 任萍

 

 

     本周二,1月4日,有两位作家的名字被频繁提及。一位是刚刚去世的史铁生,另一位则是女作家三毛。1月4日是三毛去世20周年的日子,二十年来,就像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主题歌里唱的那样,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着她的传说。在这些“耳语”当中,在台湾和内地同时推出的图书《三毛:1943-1991(三毛辞世20周年特别授权纪念版)》,是迄今为止唯一得到三毛家人认可的。

 

    作为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内地知名图书策划人、画传热潮发起者师永刚说,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我所说的‘三毛作品’不仅仅是指她的文字,还包括她本人的人生经历、精神气质、以及围绕她的各种说法,我们现在说的‘三毛’,已经是一个综合体了。 

 

 

三毛走红和两岸的“时间差”

 

 

    记:最近网友们写下很多悼念三毛的文字,其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 “三毛影响了我的精神生活”,并且提到自己最初看三毛作品时的感动。

 

    师: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内地和台湾,有个社会背景上的巨大差异。三毛在台湾走红的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的台湾经济开始崛起,人们生活开始小康,整个社会风气日渐自由,有点像现在的内地这样子。在物质空前丰富的状态里,人们开始产生各种精神上的追求,这时候三毛出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中的爱情故事一下子击中了台湾读者,对当时物质富足的台湾人来说,三毛是一个有意思的、可以不断追捧的对象。

 

    但是三毛对内地读者的意义要深远得多。当他们最早看到三毛作品时,物质上是非常贫瘠的,当时内地刚刚对外开放,很多外部信息一下子涌了进来,比如台湾的三毛、邓丽君、林青霞,他们无意中成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坐标和窗口。人们忽然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生活,还可以这样谈情说爱,还可以这样穿着打扮,还可以这样创造生活和人生。三毛由此成为很多内地读者的人生导师、造梦师、甚至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者,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对各自意义的不同,我们做的邓丽君画传、三毛画传,在内地都是畅销书;但在台湾,说实话卖得并不好。

 

    记:与三毛同期进入内地的台湾作家还有琼瑶,但琼瑶童话现在已经破灭了。

 

    师:三毛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生活方式来写作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毛”其实才是她真正的作品。她的人、生活和作品,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无法分裂来看。她的自白式的写作方式,她真实的嗲声嗲气的声音,她波西米亚的感觉,以及她对世界的看法,对爱情的创造力,这些都是她作品的内容。我们今天回头看三毛,怀念的也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或文学家。三毛之死也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怀念她,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些令人惋惜的东西。残酷的是,能够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生作品,往往都是戛然而止的,比如邓丽君,还有张国荣,他们的死亡成就了他们的传奇。如果三毛活到今天,一个68岁的老太太,跟普通人又能有什么不一样呢。

 

    琼瑶跟三毛不一样的地方,是她创造了一个虚幻浪漫的爱情表达方式,但她的作品跟她本人是没有关系的。当年迷恋琼瑶的读者会迅速成长,成长之后会反过头来质疑琼瑶笔下的爱情方式,所以琼瑶没法成为读者生命中有指导性的人物,她的影响力就难以为继。

 

 

“荷西”是三毛对男人的综合想象

 

 

    记:但是三毛这种“自剖自白”式的写作,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人们对她的质疑,比如荷西的真实性。

 

    师:三毛作品的主人公就是她自己,她是一个既自恋又自卑的女人。她总能迅速地在人群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人,至于这种喜欢是否只是此情此景下的感觉,是否能持久,她并不在乎。这种强烈的给予,其实就是非常不自信的表现。我个人觉得,三毛是非常孤独的,她需要的是一个精神上的爱人,但她毕生都没有找到。她有过很多次单恋,但她喜欢的人或者拒绝她,或者忽然死亡了,这对她的打击都是巨大的。三毛之所以会跟荷西结婚,我认为只是因为她在华人世界里找不到她自己想要、也愿意要她的男人。荷西是一个简单的外国人,跟三毛的精神世界有遥远的距离,而且无法进入她的文学世界以及她所叙述的文学状态里,这种巨大的隔膜,反而是他们能走到一起去的原因,三毛因此也会对荷西显得更宽容。

 

    至于那些三毛喜欢过的男人,因为跟三毛是同类,有同类的敏感、自卑、自闭、清高,或者是某种对文学的感觉,反而走不到一起去。我只能从感觉上判断,很多男人并不想找跟自己同类的,或者是精神上比自己强大的女人,这是中国男人自卑的通病。三毛在投入爱情的时候显得特别谦卑,但这掩盖不住她的光芒,她本来就是一个自作主张的女人,她用一种强硬而主动的方式去喜欢男人。但是对男人来说,爱情跟婚姻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爱情和婚姻的对象也可以截然不同,三毛只符合了他们要求的某一方面,过日子毕竟需要柴米油盐,不是每天讨论诗歌散文生活的。就算是文艺男青年,也越来越现实了,深陷生活的泥潭,遇到三毛这样的斗士,一般都会选择退缩。所以我经常说,文艺女青年不要试图去找个同类,那不现实。

 

    我个人认为,三毛文字中的荷西,有真实的荷西的影子,但更多的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对男人的一个寄托,凝聚了她对自己所喜欢的男人的想象,是她对男人看法的基本组合。综观三毛的一生,你会发现她在感情上一直是不顺利、不完满的,跟荷西在一起的六年,算得上是她人生中最顺利的一段感情。荷西之死对她是个巨大的打击,重新点燃了她的悲观情绪。

 

 

她是一个需要很多爱的女人

 

 

    记:三毛经常在书里说,自己是被家庭忽视的小孩,但事实上无论从她父母写给她的书信,还是在她过世之后对她的纪念,她的家庭是很重视她的。

 

    师:三毛感到被忽视的原因,是她太自卑、太需要一种强烈而持续的爱。小时候被老师体罚,当众受辱,只是她自卑的一个线索而已,事实上她就是一个这样气质的人,老师点燃了她的感觉,也让她在以后的岁月中找到了一个固定的说法,把这个罪名加到老师头上。在我的观察中,三毛的家人对她呵护备至,为了让她快乐,她的父母想了很多办法,让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对三毛来说,没有二十四小时围着她转,就是在冷落她。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自怨自艾、抱怨被人冷落的人,通常都是已经获得了很多关爱的人。

 

    这种自卑夹杂着自恋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三毛的感情生活,让她的每一次恋爱都给人飞蛾扑火的感觉。其实我个人觉得,在荷西去世之后,三毛有段时间是挣扎过的,她还是想要一个家,要一个喜欢她的男人,因为对一个女人来说,结婚之后是可以覆盖掉一些不快乐的记忆的。但她的几次恋爱都无疾而终,有一次订婚之后才发现对方是有妇之夫,这些都极大的挫败。三毛当然有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但她不停寻找一个情感上的依托,寻找新的救命稻草,但当她拿起每一根稻草的时候,却又发现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些感情经历,也强化了她对荷西的怀念,至少她跟荷西的感情是完整的,两人是一起生活过、患难过的,那也是她创作力集中爆发的时候。到最后,她的心态是非常悲凉的,是一段段不成功的、不幸的情感,促使她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也是因为这些坎坷,造就了三毛的传奇;三毛身上这很多不成功的东西,造就了一个成功的三毛。

 

 

三毛一辈子顶过别人十辈子

 

 

    记:三毛姐姐的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说三毛活一世,顶过自己活十世都多。

 

    师:三毛的魅力之一,就是她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她的坚持选择自己的人生。她十多岁的时候被老师体罚,先逃学后来休学,换到今天,很多家长可能还是会逼孩子去上学,但她的父母就可以接受她;她想学画,找了几位优秀的年轻画家当老师;她写小说,就遇到了欣赏她的白先勇;台湾刚流行出国,她就去西班牙读书,遇到小她六岁的荷西,两个人结婚,后来到遥远的撒哈拉沙漠生活。她遇到的各种人和事,都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即使在今天,能够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爱情、职业,都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很多人都在抱怨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根本就是自己的选择。

 

    三毛姐姐的生活方式,可能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他们的生活其实用一天就可以说清楚,其他每天都是不断的重复。我总结自己的生活,至少我能说我活过三天,第一天我当了十多年的兵,第二天我当了十年的杂志编辑,第三天我做了一系列的好书。但是我特别理解三毛姐姐的这句话,喜欢三毛的读者,一般都是喜欢浪漫的、有理想的、有想象力的人,希望可以追求不一样的生活。陈鲁豫就说过自己是三毛的粉丝,当年她去美国,嫁给美国人,去做电视节目,以及她的打扮有点波米风格,都是以三毛为偶像的。三毛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无法复制,但这不妨碍她成为很多人的青春模板,按照她暗示的对人生、对爱情、对世界的理解,来划出自己人生的坐标。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