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育儿技巧身体语言交流沟通育儿 |
分类: 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
提示:本文已刊登在《中华家教》杂志2011年第八期。
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其实是两个人的心灵交流,需要真挚而充满感情。最近在读发展心理学的时候,认识到在人际沟通中,语言只占了7%,声音却占38%,而身体语言占了55%。所以,作为家长,与孩子之间在运用语言符号进行言语交流的同时,还要利用身体语言进行非言语交流。因此,你不仅要善于运用言语交流,而且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最关键的是,孩子通过模仿学习,也能从我们身上,学到沟通技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身体语言是指除语言以外的面部、目光、声音特征、身体姿态、衣着等的总称。沟通双方的某种情绪状态,比如愤怒,压抑,焦虑,恐惧,不安,厌恶,鄙视,愉悦,兴奋,满意等,若用身体语言表达往往会更清楚,尤其是在试图隐藏其真实情感时,却能无意识地通过难以控制的身体语言而暴露出来。没有任何语言,能比身体语言更能表达人的个性了。
在使用身体语言时,要用正确的目光扫视。目光被认为是人们赖以交流的工具之一。当你对孩子讲话时,目光可短时间的离开,自然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当孩子讲话时,你用自然的扫视目光与之交流,表达出你积极的关注、理解、真诚和尊重。需要注意的是,眼睛被认为是最能明确表达你的内心活动。良好的目光接触,不仅表明对孩子所说的十分感兴趣,还用来表达你即时的感情。
但是,过多的注视,会给孩子造成压迫感。而你在孩子说话时,眼睛看着别处,孩子就会察觉你的言不由衷。而当你目光暗淡、双眉紧皱时,孩子会察觉你的情绪,感觉可能马上有“暴风雨”,孩子会立即退缩。另外,当你有不耐烦、轻视、冷漠等表情或眼神,会抑制孩子继续说的愿望。
在使用身体语言时,正确的面部表情很重要。面部表情具有普遍的意义,至少能通过相同的表情,表达愤怒、幸福、悲伤、厌恶、恐惧和惊讶这6种情绪。所以,面部表情是反映人情绪的最重要部位,它与你的情绪及内心体验相关联,并传达给孩子相应的信息,同时影响孩子。所以,井中月说,你应根据孩子问题的起伏情况,恰当、适时地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把你的关注、理解、共情传达给孩子。
在使用身体语言时,还要正确使用声音特征。你说话时的语音、语速、语气,它能强化信息的语义分量,具有强调、迷惑、引诱的功能,弥补语言表达感情的不足。当你很好地运用这些,孩子就能从你的辅助语言中,感受到的情绪化的信息,并容易受感染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与情感。但注意不要快语速,因为孩子的意识发展还不足,加上他们可能对你话还需要思考,由此增加压力和紧张,导致跟不上你,最后孩子沉默了。
另外,在许多场合下,利用辅助语言和类语言表达同一语词的不同意义。例如“谢谢”一词,可感动地、喃喃地说出,表示真诚的谢意;也可以冷冷地、缓慢地吐出每一个字,表示轻蔑或不耐烦。语速快、音调高会让孩子跟不上,有咄咄逼人之感,从而使孩子产生反感;语速慢、声音低沉甚至含混不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述说。
在使用身体语言时,正确的身体的姿势也很关键。身体、四肢、手的运动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你的体态、坐姿,在有意无意之中会影响到孩子。借助手势与身体姿势,可以表达惊奇、苦恼、愤怒、焦虑、快乐等各种情绪。所以,你要避免身姿懒散、颤动双腿。当你采用合适的身姿,就表明你在关心孩子和用心倾听,不会感到轻视或怠慢。最经常使用的认同方式,就是点头。
需要说明的是,身体语言交流与言语交流各有其作用,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的。同时,身体语言也是综合的,也就是说,你的面部表情、目光、声音特征、身体姿态、手势,都可以参与进来的。特别是你处于倾听的时候,我井中月认为,你只要用嘴、眉来表示同意、理解、惊讶等,或只调整一下身姿、挺一下胸、点一下头,都可以表达认可。
最后你要意识到,你的身体语言要和言语行为要保持一致。如果矛盾,就使孩子感到困惑。比如你嘴上说,我认同你、关心你的喜怒哀乐,然而眼睛却是东张西望,一边跷着二郎腿,双手交叉在胸前,这些动作、神态很难使孩子相信你对他的关注。这种信息会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扫兴、失望。当我们的身体语言与言语信息相矛盾时,孩子会更相信身体语言,而当言语信息与面部表情不一致时,则倾向于相信面部表情。(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儿童教育实战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