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视角思维能力故事育儿 |
分类: 故事与儿童教育 |
提示:本文已刊登在《家教》杂志2011年第九期。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
一个飘着细雨的清晨,我在上班的途中,恰巧碰到一位准备去上课的教授,我们便边走边聊。走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这位女老师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极其爱面子。她此时穿着一双高跟鞋,袅袅婷婷地走着。细细的鞋跟伴着雨滴声敲打着水泥路面,像在演奏一首与水有关的音乐。我和教授不禁放慢了脚步,远远地跟在她的后面,像看芭蕾舞一样欣赏着她那轻盈的步伐。
在一个下坡拐弯处,不知是因为高跟鞋不防滑,还是因为太在意自己的步态,女老师踩到路边很厚的青苔时,脚下突然一打滑,她努力地平衡身体,可最终还是没能稳住,半个身子侧着摔在了地上。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冲上去扶她起来,看看她摔伤没有。不料,教授却一把拉住了我,示意我停下来,我们闪进了街道旁的一棵大树后,装出小声讨论问题的模样。直到看见女老师站起来走后,教授才说:“我们也走吧。”
一向都乐于助人的教授今天为何如此冷漠,我很是不解。教授看出了我的疑惑,问我:“你摔跤愿意让别人看到吗?”我说:“肯定不愿意了。”教授又问:“如果你摔得很厉害会怎么办?”我说:“我会向别人寻求帮助。”“她没有喊人寻求帮助,说明她并没摔伤。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看她摔跤的狼狈样子。”教授笑道,“我们不能轻易去扶‘摔跤者’,有时,视而不见也是关心。”
教授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是啊,我们经常会在“摔倒”的时候遇到不少好心人来帮忙,可他们的好心有时却使我们失去了掩盖难堪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关怀与探究。其实,不论是在路上“摔跤”还是在生活工作中“失败”,谁都不愿意把脆弱与沮丧摆在别人面前,让伤痛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躲藏,更不想让别人看到想躲在无人处流淌的眼泪。当别人受挫的时候,我们其实应当做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为他留下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当我看到这个故事时,我想到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作为家长,我们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呵护、关心自己的孩子,当我们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心中的愉悦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可是,如果这样,会不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来,让我带着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会不会总是这样做:给孩子穿衣、洗脸、吃饭、收拾玩具,替孩子选好各种生活用品,孩子摔倒了马上扶起并抱着,孩子要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报兴趣班,强迫孩子学一些东西?我们不仅在关心孩子的生活细枝末节,而且在想办法控制孩子的思想。
说到这里,我井中月依然换一个场景来看儿童教育。假如你的孩子在玩积木类的玩具,可是他总也玩不好,经常把大的放在小的上面。结果,孩子的“高楼建筑”一次次的坍塌,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家长,你会如何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许多家长往往就“冲”过去了,帮助孩子进行“高楼建筑”。说到这里,大家再回想一下上面的故事。其实,这个例子和故事极其相像。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如果他们安静的玩,并没有急躁和寻求你的帮助,你就应该在旁边看着。孩子在玩的时候,对他们来讲,就是学习的过程,而“失败”更是他们学会探索的重要方法。
如果你确实着急,你也可以试着对孩子说:“爸妈就在你旁边,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叫我们哦!”当孩子说需要帮助,你再适当的提供帮助。如说:“爸爸和你一起玩吧,要不你来一块,我跟着你来一块?”当然,此时你就可以拿大的放在下面,不经意的说:“这块大,我们放下面吧。”
所以,我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向孩子提供根本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这很难,有时候我井中月也不能避免。否则,对孩子而言,他们太容易获得这些“关心”了,并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种“关心”,还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得出一种结论:爱我是应该的,我无需给其他人任何回报。
就是在客观上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以及获得生活经验的机会,这也是对孩子成长需求的一种忽略。非常有可能的是,你以“爱”的名义,付出的辛苦代价,换来孩子的安全感差、自卑、自私任性、反叛、低能、缺乏自觉性和自控能力,最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而这些,不都是我们家长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惯出来的?
也许,我们有时候受不了孩子为难的样子,因此喜欢代替孩子做事情。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的孩子,留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难道我们等将来孩子,被我们“爱”出问题了,才反思自己的行为?所以,要在孩子的教育上,能做到某种程度的“视而不见”,是比较难的事情,这也许真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家长能做到的。但我相信,当大家心中有这样一根弦时,你会越来越棒的!(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