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威客理论研究 |
(本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刘锋版权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刘锋)
我画了一个自己思考的威客模式的一个实现模型,这个模型依然是个实验品不是标准:
要解释这个模型大概要写相当长的一篇文章,因为自己的精力不够,没有详细的说明。
从本质上说威客模式的参与者只有两类:提问者,解决问题者。
因为个人和企业的差异过大,所以在这个模型中进行了分离,本质上他们还是一致的,企业不就是一个法人么,在数据库里他们完全可以放在一起。这个模型聚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沿着这个思路可以有一下几种组合
1。个人有问题,在个人地图里找到解决问题的人,进行交易。
2。个人有问题,在企业地图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法人,进行交易。
3。个人有问题,在智力产品库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交易。
4。企业有问题,在个人地图里找到解决问题的人,进行交易。
5。企业有问题,在企业地图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法人,进行交易。
6。企业有问题,在智力产品库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交易。
这六个组合中,1,2,4。5走的是悬赏式的路,3,6走的是知识产品交易的路,阿里巴巴走的是第5种组合,而且主要聚焦在实物产品的交易上。
你说“阿里巴巴是企业招商市场,掏宝/易贝是个体百货市场,威客就是自由知识市场,是三者约束最少的,威客模式是“个人和企业/个人的合作”,依赖现实的成分少了点,网络成分大了点,知识基于网络的传播,自由性多了些。"
这一点我是同意的,而且上图也是符合你的这种说法,可能是由于把个人和企业拆开,会使你感到迷惑。
其实对于威客模式我感觉最重要的是两个观点1。互联人类的智慧。2。知识的价值化。其中知识的价值化是人类智慧互联的保证。只要符合这两个原则,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的威客模式模型。
威客(witkey)
威客(wit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