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四川记录长沙摄影图片情感哀悼日祈福杂谈 |
分类: 生活 |
2008年5月20日晚,全国哀悼日第二天,长沙黄兴路步行街自发悼念四川地震死难同胞的人们。
昔日天府繁华地,今成瓦砾场。面对四川大地震带来的国殇大难,除了悲叹天妒巴蜀的美丽富庶外,我还能说什么呢?如此深痛大悲,一切语言是苍白的,甚至觉得有可能惊扰死者的灵魂。
悲痛之余,我们有幸能看到大灾难中,人性之美绽放在平常人中间,这是生者继续生活的希望和理由。那位本来已逃离险境又走回去搭救学生而罹难的吴忠红老师,他哥哥说弟弟平时很平常,少言寡语,生死一瞬间时,才闪耀出生命的光彩。还有那位祖籍湖南衡阳的谭千秋老师,在房屋倒塌时张开臂膀护住四位学生。还有那位11岁的男孩张吉万,因父母在外打工祖父母年老,背着3岁的妹妹走了12小时逃出险境。还有那位压在废墟中的女童任思雨,忍住疼痛唱起儿歌安慰前来搭救的大人。当然,还有那些多数我们并不知道姓名而在忘我抢险的普通战士,还有那位卖掉家里的羊群将钱捐给灾区的农妇……
灾区人民获救之后,更多的是对政府和解放军和救助队的感恩!更有很多刚刚获救的灾民又立刻投入到救助队伍中去!救灾的物资,没有人哄抢,自觉排队领取,他们已经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了,但他们的食物还会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这是多么顽强的四川人!这是多么善良的四川人!所有这些,总让我泪水连连!
还有很多很多,大量的自救和互助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他们都是英雄!比平常我们看多了的那些好莱坞灾难片电影里的“英雄”更让我们感动,那是电影,这是真实!
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乐山退伍军人绍志(音译)在电视上看到灾难报道,他向家人表示,他不能坐视,那些人还活着,他要去帮助他们。他和十几个朋友花了4000多美元购买水、药品、面包和方便面。然后把这些都放在一辆租用的卡车和四辆私家车上,并通宵赶赴灾区,送去他们的援助。
数以十万计的志愿者涌入灾区,带来源源不断的私人救助。大部分志愿者是独立身份的、自费的、自动协作的。仅在绵阳就有超过9000名志愿者,其中包括数百名来自遥远省份的志愿者,他们组织红丝带运动帮助地震灾民。他们在2万流离失所幸存者避身的体育馆捐献衣物或者提供医疗援助。
数以千计的民众排几个小时的长队献血。在长沙、在成都、上海,当地数十个血库在两天之内就达到最高容量,被迫谢绝数百名献血者。
曾几何时,我们也开始对自己的品质存有怀疑。就在地震前不久,作家柏杨去世,他的作品《丑陋的中国人》曾引发所有中国人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尴尬的审视:我们是否“脏、乱、吵”、是否喜欢“窝里斗”、是否“一盘散沙”、是否“死不认错”?毫无疑问,面对建国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灾区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总体表现,给出了一个否定的回答。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所思所想,甚至罹难者的遗体,都在为“人”字做着经典的诠释:一撇一捺,相互支撑。
有外国媒体评论说,这是公民社会的体现,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其实他们错了,错在他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不是学习西方的进步,这是民族精神回归!在我们传统的精神资源中,并不缺乏对人的关怀。我们说“人性本善”,我们说“仁者爱人”,我们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那些生活在最基层的普通老百姓、那些被困在大山里还把自己仅有的食物分给其他人的普通农户,他们是把中华民族的坚强仁厚善良互助的美德,以最朴素的方式展现。可以说,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展现出来的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仁爱、互助的精神!曾经一度在市场竞争中被人认为淡忘了的精神!
曾经我对都市化导致中国人之间人情冷漠以及道德水准下降深为忧虑,这次汶川地震后,国人所表现出同患难的情怀让我有了更多的信心。只要中华民族还在,民族精神和气魄会长存。刚刚去世不久的柏杨因爱之深,而痛斥中国人的丑陋。中国人就是这样,平时看上去毛病不少,但在关键时刻能显示出巨大的凝聚力。七十多年前日本军队正是基于对中国一盘散沙的国民性之认识,才敢悍然向一个有四万万人的民族挑战。但它看到其表而忽视其里。当时四川就是中国国情的典型代表,各路军阀混战,像过家家一样,两军一交火就如鸟兽散,胜负立判。这样的军队哪有战斗力?可抗战爆发后,这些装备窳陋看上去毫无斗志的川军应征出川抗战,其表现惊天地泣鬼神,王铭章将军率领川军首战台儿庄,全部阵亡而不后退一步。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
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拥有伟大的人民!
看看曾经的博文:“视觉日记:四川人民的幸福生活”,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