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埃舍尔的魔法艺术·读《魔镜》

(2014-12-14 06:55:15)
标签:

埃舍尔

数学怪才

绘画艺术

不可能世界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一书有感

埃舍尔的魔法艺术·读《魔镜》 

稍微了解一点埃舍尔的人,都能联想到他的《画手》、《瀑布》、《瞭望塔》、《莫比乌斯带》……等传世作品。每一次欣赏这些作品,心中都会产生莫名的震撼,埃舍尔是位怎样的作者,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一书的作者布鲁诺·恩斯特,为了帮助读者解开这些疑惑,与埃舍尔相约每周见面一次,就他的创作,他每一幅画的构思进行回顾和介绍,在连续两年面对面的采访基础上,写就了这本书。应该说,书中对埃舍尔成长历程的描述、埃舍尔作品的创作过程的记载、作品创作中所涉及到的技巧和创新,等等,都得到了埃舍尔的认可,是一本研究埃舍尔作品一部权威的著作。

毛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把自己称为一个图形艺术家,专门从事木版画和平版画的创作。1898年,他出生在荷兰的吕伐登(Leeuwarden),是他父亲最小的儿子。他的家庭设想他将来能跟随他的父亲从事建筑事业,但是他在学校里那可怜的成绩以及对于绘画和设计的偏爱最终使得他从事图形艺术的职业。他的工作成果直到五十年代才被注意,1956年,他举办了自己第一次重要的画展, 这个画展得到了《时代》杂志的好评, 并且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名望。

一、埃舍尔其人

13岁那一年,埃舍尔成了阿纳姆高中的一名学生。但大多数的学校课程都不能吸引他,只有每周两小时的艺术课能给他带来一些快乐。学校的日子对他来说如噩梦一般,有两次还因为课业太过糟糕而不得不重修一门课程。尽管如此,在他在高中离校的时候还是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埃舍尔的父亲认为,一个人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应该接受扎实的、科学的训练,考虑到埃舍尔有一定的艺术天赋,父亲决定送他去学习建筑设计。不过,埃舍尔的兴趣并不在这里。幸好,学院里的一位教授、荷兰有影响的艺术家萨缪尔·德梅斯基塔发现了他的天才,并建议他改学版画。在征得他父亲的勉强同意之后,自1919 - 1922年,埃舍尔在德梅斯基塔的指导下攻研了各种材料的版画技巧,也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基础。

年轻的埃舍尔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艺术家。自1922年始,他像现在的背包族一样,背着画板多次徒步旅行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田野与山间,进行风景写生。后来定居罗马,研究古罗马的文化遗迹和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法西斯执政以后,他又移居瑞士,并以赠送绘画作品为代价,和轮船公司进行交易,搭乘货船沿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海岸进行考察。西班牙南部格拉纳达的阿尔汗布拉宫中墙壁与地面上的摩尔风格装饰艺术,对埃舍尔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在日后进行周期性空间填充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打下了基础。1937年他曾移居比利时, 1941年终于又回到荷兰故土。1972327日,埃舍尔逝世于拉伦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埃舍尔属于默默无闻的版画创作者,他自己虽然很努力地工作,但几乎没有卖出什么作品,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依赖父母。直到1951年,他才靠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一些收入。

在父亲资助下生活总是不能做到心安理得。埃舍尔觉得,应该尽可能地靠自己的工作来维持每天的生活。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不拒绝所有可能的订单,包括为书籍制作插图,还包括一些很小的设计,如制作藏书票、包装纸、织锦图案、杂志封面、包括设计邮票等等。直到1960年之后,他才开始凭自己的作品赢得大笔收入。

日子好过了,埃舍尔的生活习惯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对金钱毫无兴趣,依然像从前那样,过着节俭的生活,而且非常的节俭,比苦行僧强不了多少。他把自己的很多收入分送出去,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尽管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别人的痛苦与他根本无关,但当看到别人有难时,他还是做了这些事。

在埃舍尔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家庭、他的父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有着艺术天赋的孩子,在强调“全面发展”的中学,甚至连毕业证书都拿不到,这对埃舍尔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的父亲没有因此而气馁,从他的特长出发,资助他去学习建筑,并在孩子改学版画时表示了理解。他的父亲明白,学习建筑可以在较短时间里在社会上立足,但版画绘画要看孩子的天分和机遇,有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出什么头绪来。尽管如此,他还是默默支持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给予他经济上的援助。正是由于他父亲的支持,埃舍尔才能够安安静静地成长,最终得到了这样一种境界,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独树一帜的原创印记。

反思一下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值得反思的还是很多的。首先,作为家长,该如何在“名校”光环和孩子自身的发展潜质之间找到平衡点;其次,作为学校教育,该如何更加关注个体的特点,为有特长的孩子搭建成长的立交桥;再次,作为社会,该怎样摒弃文凭至上的选人用人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数学的魅力

埃舍尔是一个很独特的人。在学生时代,他算不上好学生;在他从事艺术创作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的荷兰版画集都没有给他的作品以一个恰当的章节最先对埃舍尔的作品感兴趣的不是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而是数学家、晶体学家核物理学家。

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罗杰·彭罗斯曾写道:“我本人对不可能图形的迷恋要追溯到1954年,当时我正出席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我认识的一位讲师认为,我应该对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展有兴趣……尽管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埃舍尔的作品,但是我完全被迷住了。”

埃舍尔的魔法艺术·读《魔镜》《画廊》

埃舍尔的代表作《画廊》是一部极具魅力的作品。在画廊入口处,有一个男士凝视着这幅画。左侧一个青年比门口处的男子要放大了许多,而该青年看的画也在扩大,一直到达窗边有一个老妇人的建筑物下并与其相连。因此在这个建筑的下面成了画廊,同时,本来是看版画的青年,却成了版画中的人物。这幅画好像正向右转动,而且这种变化一直持续了下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诗中那富有哲理性的意蕴,正是《画廊》所揭示的。这幅画的背后,是奇妙的网格结构,它曾令好几位数学家震惊不已,把它作为黎曼曲线的一个范例。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埃舍尔拥有很高深的数学知识?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不论谁想与埃舍尔讨论数学,只要超过最起码的中学数学知识,就会像考科斯特教授那样失望。考科斯特教授就曾邀请埃舍尔去听他的讲座,认为埃舍尔肯定可以理解,因为他的讲座所讨论的就是埃舍尔的作品中画过的东西,但埃舍尔一点也听不懂。

在一次采访中,埃舍尔说:“我的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滑稽的是,我似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理解了数学理论,的确,我在学校里的成绩非常差。可是现在,好家伙——数学家再用我的版画给他们的著作插图。真想不到,我竟然与这些有学问的家伙一唱一和,仿佛我是他们失散多年的兄弟。我猜他们对我在数学方面的无知肯定也一无所知。”埃舍尔不喜欢抽象概念,但只要抽象概念与具体的现实有一点联系,埃舍尔就有了用武之地。

埃舍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数学法则完全不是人类的发明或创造,它们就‘在那儿’,它们完全独立于人类的智慧而存在。一个人无论有多么聪敏的才智,他所能做的,最多也只是把它们从那儿找出来,并予以确认。”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人的数学素养,是否一定要通过现行的学校课程中所规定的数学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学习才可能达成,是否还有我们未知的途径和方法?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埃舍尔没有数学方面的深厚潜质,其作品向数学转向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学习的路径是多元的,不同的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非常武断地认为只有一条路,不允许别人走其他路径,这将会扼杀掉多少有天才的人,而创新或许就来自这样的新领域、新探索。

埃舍尔喜欢阅读,“他努力阅读装饰方面的书籍,阅读相关的数学文献——虽然看不懂内容,但他却能从插图中有所收益。”这或许就是他不断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的路径。由此我还进一步联想到,埃舍尔通过图形所创造的数学世界,与数学家们通过符号创造的数学世界,最为本质的还是这具体的世界,它本身包含了数学的一切法则。我们的学习是否太过注重抽象的世界,而忽视了自己面前的美丽?再想想杜威所倡导的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我们是否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越是关注生活实际,越有可能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越有可能呵护他们的创造潜能。一个创新性的社会,应当如此。

三、创新的欢乐

绝大多数的画家努力的目标,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美”,但埃舍尔追求的东西首先是惊奇,他只是尽力唤醒观众头脑中的惊奇。也正因为如此,埃舍尔是一名无法归类的艺术家。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他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而不顾及它们的不一致,或者说让那些不可能同时在场者同时在场。他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术师,利用几乎没有人能摆脱的逻辑和高超的画技,将一个极具魅力的不可能世界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前面曾提到,1936年,埃舍尔和他的妻子再次到阿尔汗布拉宫临摹摩尔风格装饰艺术,这对埃舍尔的作品的转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1937年为界,埃舍尔在此之前的作品以写景的为多,在此之后,为了探索连续性和无穷性,为了表现每一幅画面中都存在的三维之二维表现的固有矛盾,埃舍尔开始沉迷于规则性与具有数学性质的结构。两段创作的内在联系是:即使是1937年以前的风景画,其目的也不在于生动美丽的风景,而在于结构。

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看,埃舍尔的作品有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用曲线反应人们对空间的感受。

在绘画中采用透视的表现方法是15世纪出现的,并成为绘画基础。每一个初学绘画的人,都需要熟练掌握透视的方法。埃舍尔在作品的创作中总是一丝不苟地遵循传统的透视方法,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具有强烈的空间感。但他在透视领域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就是将直线改为曲线,因为曲线能够比直线更准确地反映我们对空间的感受。他的很多作品都能体现这一点。

二是采用能够代表具体事物的基本图案。

埃舍尔的镶嵌图案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他一直采用能够代表具体事物的基本图案。埃舍尔认为,我们用以构建平面分割的形状必须来自我们周围的事物,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必须是它们的可以识别的标志或清楚明确的象征。他的鱼、蜥蜴、人、房子以及其他的一切,并不是他绞尽脑汁构想出来的,而是周期性空间填充的规律为他做出来的。

三是创造了在平面材料上表现无穷表面的网格结构的基本技法。

这是一项全新的基本绘画技法,是埃舍尔发现并创造出来的。有了这样的技法,就可以利用平移、旋转、反射以及滑移等操作,对一个图案进行自我复制。如果按照图案自我复制的操作种类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发现共有17类之多。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埃舍尔发现了其所有的可能性,而且是在没有借助任何相关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发现的。他甚至发现了一些新的可能性,使色彩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在1956年以前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

……

总有些东西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例如方形的圆。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便属于这一范畴。它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只能停留在画板上,因其创造者的想象力而存在。埃舍尔的全部作品都贯穿着这样一种努力,以完全不同的手法,将完全不同的世界结合起来,让它们彼此融合,相互交织——简而言之,让它们共存。

埃舍尔的魔法艺术·读《魔镜》《瀑布》
埃舍尔的魔法艺术·读《魔镜》
《画手》

1961年的《瀑布》是埃舍尔最后期的奇异建筑式图画,他依据彭罗斯的三角原理,将整齐的立方物体堆砌在建筑物上。这是埃舍尔最为非凡的又不可能实现的建筑作品。幻想的基础是不可能的三角形和不可能的楼梯。三角形在画中被应用了三次。当你看这幅画中建筑的每一个部分时,找不出任何错误,但是将这幅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时,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瀑布是在一个平面上流动的。可是瀑布明明是降落的,并且还冲击着一个水磨让其转动。而《画手》表现的一个核心概念则是自我复制——这被许多人认为已经逼近了大脑知觉这个难题的核心。

写的太长了。但还有一点必须要强调一下。

有不少的艺术创作往往是艺术家的灵光乍现,这种被现代艺术家高度推崇的创作的自发性,在埃舍尔身上根本找不到。埃舍尔的每幅作品都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思考,而且还要画无数的前期研究稿。有多少个夜晚,他常常因为没能表达出他的所见所想而悲观失落,但是,对于生命所具有的创造美的无穷能力,使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敬畏与惊叹之心。本书的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田松说:埃舍尔其实是一位思想家,只不过他的作品不是付诸语言,而是形诸绘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思想探索的一个总结和记录。

谨以此文,向这位艺术家致敬!

 

《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 [] 布鲁诺·恩斯特/  田松 王蓓/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4.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