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迎接高考的日日夜夜(四)

(2009-06-12 12:36:48)
标签:

2009

秋季高考

台前幕后

教育

分类: 我的心情

    67

下午1400,试卷到达各个考点。

下午1500,数学科目考试开始。

数学科目的考试秩序井然。有了上午第一场的体验之后,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考生,都从容了很多,没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下午1700,数学科目高考结束。

各个考区考试正常。正想松一口气,又得到了一个不是很妙的消息:数学科目的试题有些难!开始以为是个别数学基础不好学生的抱怨,后来发现就是一些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也一个个叫苦连天。晚上给一些家中有孩子参加高考的朋友发了短信,提醒孩子们大家面对的都是比较难的试卷,因此还是公平的,关键看心态。

68

早上750,询问送卷情况。

今天是周一,向各个考场运送试卷的时间正好赶上市民上班的高峰时期。到了750,还没有得到南线送卷情况的反馈,让我有些焦急,担心运送试卷的车辆被堵在某一道路上,耽误了考生的考试。电话打过去,才发现他们已经将试卷按时送到,忘记通知我了,让我空担心了半天。

上午800,学校的校长打来电话,昨天一位不愿意参加考试离家出走的孩子,半夜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今天早晨仍不愿起床参加考试。我告诉校长,稳定孩子的心态非常重要,让孩子心情逐渐平息下来,不要再有过激的行动,然后在慢慢地进行心理疏导。如果孩子不愿意参加考试,不要强求。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参加高考只是其中的一条,孩子有选择的权利,我们要尊重,不要让孩子感到不参加高考就到了世界末日。

上午820,一考点来电,说有一个考生昨天夜里发热,已经到医院去看过,确诊为普通的感冒。早晨到校后主动和学校进行了联系。学校请他考前在卫生室休息,并再次测量了体温,在正常范围之内,允许他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在开考之前,还有一个插曲。一个考点报告少了一张试卷,主考一边让监考老师进一步核实,一边向高招办反映是否要启用备用试卷。考务的老师也一溜小跑,到保密室提出了备用的试卷袋。这时候,老师找到了试卷。原来分发试卷时,教师将两份试卷同时发给了某一考生。该考生忙着看试卷上的试题,没有注意试卷的份数,教师自己也有点紧张,没有区分出试卷的厚薄。当然,这一插曲就成了主考后续培训的内容了。

上午900,综合能力测试科目开考。

上午1116,一考点报告:一位考生提前交卷,在走廊上打手机,教师前去制止,这位考生还口出狂言,要打老师,说老师的制止影响了他的情绪。当问他知不知道进入考场不允许带手机的时候,他又狡辩说不知道。从考前的广播、教师的提示中已经再三告知,手机不能进入考场,这个学生明知故犯,还如此“霸道”,真让人感到有些伤心。我更担心的是这样的人进入社会,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上午1130,综合能力测试科目考试顺利结束。

下午1440,一考点来电,反映学校生态比较好,麻雀很多,时常会飞到教室里来,担心影响马上开始的英语听力考试。我认为一个麻雀飞到教室里来,不会带来多大的声响,只要大家不要刻意去关注就可以了。

让我担心的倒不是麻雀,而是另外两种突发事件:一是天气不好,气象预报说可能有雨,万一在英语听力期间出现雷鸣电闪的恶劣天气,肯定会对听力造成影响,该如何处置?二是学校周边居民小区办喜事。68日是一个好日子,上海人喜欢在下午228分或者258分燃放鞭炮庆祝,这个时候正是学生开始听力考试之时。

还好,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听力考试顺利平安!整个英语考试全程也顺利平安!

69

雨下了一夜。

早晨745,打电话给高招办,让他们通知所有考点,考生到达考区,立即安排进入学校的备用候考场所,不要让孩子们在外淋雨。

上午845,接到一个考场的电话,说一个考生的身份证和准考证都找不到了,考生和家长都急得不得了。请监考老师过来辨别,确认就是自己考场的考生。当即做出决定,让考生进场参加考试,学校和家长分别准备补办相关的证件。过了一会儿,又得到消息,孩子进入考场将相关的物品拿出来准备考试的时候,找到了夹在包中的两证。又是一场虚惊!在外面候着的家长,听到这一消息,眼泪都要出来了,反复感谢考点对孩子的照顾。

上午900,加一学科的考试开考。

上午1100,陆续收到各个考点巡考员发来的短信息:上外正常;北虹正常;继光高级中学试场一切顺利;北郊考毕一切正常;虹口高级试区正常;复兴平安;一附中考试顺利结束;澄衷考试顺利结束。收到了最后一个短消息之后,我如释重负!

 

2009年秋季高考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想这次高考组织工作以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很有一些感触:

第一,高考能否回归常态?高三这一年,学生们前前后后经历的考试不下百余次,而所有这些考试,都是和常态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的,几乎没有动用过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什么高考的时候就要搞得如此兴师动众?如此多的社会资源被调度和使用,是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不是无形中增加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一个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听到一丁点嘈杂的声音,不能和一个麻雀和谐共处,这样的孩子今后走入社会的时候,能够应对这繁杂多变的世界吗?

第二,为了减少高考中的作弊现象,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建立考务网络平台。在每一个考场安装摄像头,让考生在摄像头的监控下进行考试。我不知道这一决定是如何做出的,尽管它的本意是倡导诚信高考,但这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这样的一套录像系统下来,一个考区动辄投入几百万,全国各个考区如果全部安装,将是一个怎样庞大的工程?在当前教育经费仍然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第二,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其前提就是不相信所有考场的老师能够监好考,不相信各个地方的考生能够诚信高考。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假设,如果真的是这样,它带来的后果将如何?第三,按照规定,只有监考人员和主考有权进入考场,对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置。安装的这些电子摄像设备,是否意味着每个考场的监考教师人数增加?这么多的考场,能否监控过来?要监控过来又需要增加多少的人力?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我看到了这一平台所发挥的作用——一个考场晚收卷5秒钟,被监控到了。我不知道该是欢喜还是忧愁,这样大的投入,就是为了这5秒钟的“精准”?

我并不否认摄像头的威慑作用,在某些考试违纪比较频繁的地区,安装这些装备,对维持考场秩序,维护法律的尊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最担心的是这一要求变成全国“一刀切”的命令,让所有的地方都装上这种摄像头。我可以自信地说,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即使偶而有这样的苗头,也会被监考老师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如果为此增加这样一大笔投入,那真是极大的浪费!

第三,期盼重点大学自主录取的政策,能够进一步做到位,经过大学的录取之后就不一定要在参加一次全国高考的统一考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至少可以少印刷不少试卷,少安排不少考场,少一些家长陪同;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高考“独木桥”的压力,让大家感到高考不是唯一的通道。

很多大学的自主招生情况表明,被自己选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通过高考都能进入自主录取的学校。既然如此,高校、政府就应该更加自信一点,加一步加大招生改革的力度,为基层学校进一步减负提供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