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要有文化场
(2008-08-16 10:25:18)
标签:
班级建设班级文化教育管理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各个学校新的高一已经陆续开始军训,班集体正在形成之中。如何让学生渡过三年愉快的高中生活,并让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念念不忘自己生活过的教室,并将在教室中获得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作风传承出去?
想起今年4月份在菲律宾讲学的三宝颜中华中学,那所学校的每一间教室的门口,都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幼稚园的班级,通常用各种各样的钻石来命名,让人感到孩子的珍贵;小学的班级,通常用不同的树木或者花卉来命名,让人感到孩子如花、孩子如成长的树木,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生命;中学的班级通常用古代的先哲和科学家来命名,孔子班、孟子班、牛顿版、阿基米德班……让孩子们在先哲的感召中营造班级文化,发奋努力学习。
古语说“如入兰室之香”,中华中学想要营造的,就是这样有着“兰室”那样的芬芳、彰显或者氤氲着“光辉优良”传统的教室吧。回头看看我们很多学校的教室,有这样的“传统”吗?有这样可以“传承”的东西吗?一间教室,可能已经存在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但这间教室如果没有可资珍藏在心底里的东西,纵然保留了一千年,可也不可能真正存活在“人的心底”!
怎样建设具有文化的教室,使它具有鲜明的“精神传统”,使得每一个进入这间教室的学生都被这一文化所感染和熏陶,并通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用数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来形成教室的“文化年轮”,使这间教室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个“环境”,而以一种文化的形态,一年又一年树轮一样生成“传统”的层层沉积,使教室之于学生的价值,体现在“在传统里内化”,在内化中“摄人”呢?
在美国就有这样的一位教师,这个人叫艾斯奎斯,他所任教的的学校位于洛杉矶郊区最“贫穷”、“晚上有枪响的社区”,大多数学生有着太多的“坏习惯”和不良嗜好,有些学生“几乎说不了几句英语”。20多年来,他一直持续着一个梦想,他的梦想建立在一间教室里,这间教室叫“56号”。艾斯奎斯希望能找到56号教室的“魂儿”,这个魂儿叫做“信任”,他让每一个走进这间教室的学生,都能够找到“信任”,在这个与外界不同的世界里,讲人品、讲勤奋好学、讲和善谦虚,互帮互助不讲条件……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进而变得十分优秀。
艾斯奎斯说,大多数课堂都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以及学生相互间的恐惧。而他的课堂则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靠的是他的言行一致、善良仁慈,和他以数年坚守在同一个地方所获的声望。
如果没有出色的课堂管理方法,面对这群“困难儿童”,任何教师都上不了课。艾斯奎斯有两大法宝:
首先,他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层次论”,让孩子们学习做事的“六大境界”。艾斯奎斯教孩子们反思人们做事的原因,并把原因分成以下6个等级:
第一级:不想惹麻烦。
第二级:想获得回报。
第三级:取悦他人。
第四级:按规矩办事。
第五级:出于对他人的考虑。
第六级:有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并按此行事。
在整整1年的教学时间里,艾斯奎斯鼓励孩子们做第六级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并以身作则。他努力让孩子们明白,做模范公民,不是为了他,也不是因为回报或恐惧,而是因为有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一旦他们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人友善,学习勤奋便成为他们自己的原则,跟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艾斯奎斯的第二大法宝,是按照一个经济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学生们有工作,有“报酬”,必须花钱“租”自己的座位。他们还要“纳税”,领取“奖金”,购置“财产”。
艾斯奎斯在自己的教室里建立了一个可谓世界上最小的经济体。新学期的第一天,每个学生都必须申请一份工作。“银行职员”负责4~6名学生的财务记录,每月的虚拟“工资”是600元;负责教室某区域卫生的管理员每月挣650元。还有评分员、传令员、出勤监督员等职务,都有不同的“工资”。
孩子们用挣到的钱干什么呢?他们必须花钱“租”座位。教室里共有五六张大桌子,学生给每张桌子起上不同的名字,分出不同的等级,有的座位每月“租金”1000元,有的仅有550元。如果有好的表现,学习努力或取得了好成绩,会得到额外的“奖金”,但迟到、不做作业或犯了其他错,则会被“罚款”。如果学生的钱积累到足够多,可以“买”下属于自己的座位(需要付“财产税”),也可以“买”下其他人的座位然后“出租”(为防止勒索,对“租金”有限制)。
这套制度不仅让孩子学到了数学和经济学,还创造了一个氛围,让学生明确地知道班里的奖惩规则,让他们感到这间小小的教室对自己是有意义的,如果遵守规则,勤奋努力,自己也有成功的机会。
艾斯奎斯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说起这个标语,还有一个故事。
艾斯奎斯一次带孩子们到好莱坞体育馆去看大提琴演奏家林·哈莱尔的演奏。演出结束后,他们到后台去看哈莱尔。一个拉大提琴的学生对哈莱尔说:“哈莱尔先生,我也拉大提琴,但拉不出这样的声音,你是怎么做的呢?”哈莱尔对他说:“成功无捷径。”艾斯奎斯对孩子们说:“这句话涵盖了我要教给你们的一切。”
在艾斯奎斯教室的墙上,有一个光荣榜,上面是他曾教的正在读大学的学生。他告诉孩子们,光荣榜上的那些孩子一个个都各不相同,有的性情狂野,有的生性害羞,有的擅长运动,有的擅长艺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爱读书,且都读得很好。
艾斯奎斯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利用班规让孩子们懂得了礼仪和尊重,利用“虚拟的经济制度”管理让孩子们懂得了“奖惩规则”和“成功无捷径”的道理,正是通过这样的影响,56号教室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与孩子们身处的生活社区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传统”。
要营造有文化场的教室,教师自己需要有这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