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2007-04-30 16:57:24)
标签:

彩画

古建筑

分类: 学而习之

敬告:本文仅供博友学习交流之用,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 清苦老财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州的民间传统作法,俗称“苏州片”。苏式彩画的形制比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等级低,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不仅皇家园林使用,私家园林也常用,普通民居建筑也常用。苏式彩画不仅用于外檐梁枋,内檐的梁架上也常装饰苏式彩画,北京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最具代表性。故宫的内苏式彩画多用于花园、内廷等处,大都为乾隆、同治或光绪时期的作品。慈禧太后对苏画特别偏爱,将其居住过的宁寿宫等处彩画均改作苏式,近年,故宫博物院根据档案记载逐步恢复了彩画原状。

 

明朝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的时候,征用了江南的工匠,苏式彩画因此传入北方。后来有所演变,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有所不同,尤其是乾隆朝,形成了色彩艳丽、装饰华贵的风格,因此被称为“官式苏画”。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苏式彩画底色多采用土朱(铁红)、香色、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色调偏暖,画法灵活生动,题材广泛。明代江南丝绸织锦业发达,苏画多取材于各式锦纹。清代,官修工程中的苏式彩画内容日渐丰富,博古器物、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无所不有,甚至西洋楼阁也杂出其间。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苏式彩画可以独立在梁和额枋上绘制,但很多苏式彩画是把外檐下的檩、垫、枋三部分枋心连成一体,做成一个大的半圆形,在半圆形里面绘制内容丰富的图案。这种苏式彩画叫做包袱式苏画,那个半圆形就叫做“搭袱子”,俗称“包袱”。由于包袱里面积大,可以绘制题材很丰富的内容,根据包袱内画题的不同,可分为“花鸟包袱”、“人物包袱”、“线法套景包袱”等。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包袱的轮廓用若干连续折叠的线条构成,由多层叠晕构成。内层的晕叫“烟云”,以青、紫、黑三色为主,外层的晕叫“托子”,以黄(土黄、樟丹)、绿、红三色为主。轮廓大线用墨线或金线。晕,是古建筑彩画方法之一,利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再依次排列绘制的手法,主要用在木构件的边棱部分,能够使物象产生浑圆之感,宋代时首创,称为叠晕,明清时多称这种画法为“退晕”。

 

包袱两侧是藻头,藻头靠近箍头位置绘制几何形状比较规则的卷草纹,这个叫做卡子。卡子又分软卡子和硬卡子,一般在青地儿上画聚锦、硬卡子,在绿地儿上画折枝黑叶子花或异兽、软卡子,即“硬青软绿”。箍头内绘回纹、万字、联珠、方格锦等图案。

 

苏式彩画也存在等级差异,依工艺、用金量、退晕层次等不同,可将苏式彩画分为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黄(墨)线苏画、海墁苏画等不同种类。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金琢墨苏画,苏式彩画中最为华贵的一种。用金多,甚至满用金箔衬地。工艺考究,退晕层次7至9道,甚至多达13道。包袱外轮廓加沥粉贴金边线,包袱内的绘画内容精致。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金线苏画主要线路箍头线、包袱线、聚锦线均沥粉贴金,箍头与卡子亦多沥粉贴金,烟云退晕为5至7层。箍头多是连珠纹或万字纹的活箍头。金线苏画是最常用的苏式彩画形式。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黄(墨)线苏画,构图与金线苏画基本相同,区别事主要线条均用黄线或墨线,不贴金。烟云退晕不超过5层,箍头内多为单色退晕。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关于古建筑彩画的知识(续三)

海墁苏画,是一种没有枋心和包袱的彩画,在梁枋的箍头或卡子之间通画一些简单的花纹。海墁苏画通常是青地儿和绿地儿,上面多画流云或折枝花,也有用红地儿的,这是通常花篮白色花纹。海墁苏画式较低等级的彩画,多用于建筑的次要部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