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而习之 |
(声明:本文文字和图片谢绝转载,多谢合作)
关于古建筑的彩画的知识(中)
从现有资料来看,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有这样几座,建于唐代建中三年(782年)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于辽代统和二年(984年)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山西应县木塔。印象中,这几座古老的建筑我都见过,其中独乐寺和应县木塔印象较深,但对其彩画已经没有什么印象。
宋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一个转型期,建筑的规模虽然比唐朝小,但更加秀丽绚烂而且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建筑技术逐步实施标准化,还出现了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我国现存宋代的木结构建筑有这样几座,建于宋代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建于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的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建于宋代崇宁元年(1102年)的晋祠圣母殿。这几座现存的宋代古建筑,我也都看过,隆兴寺可能还去过两次。但是对它们的彩画都没有太深刻的印象。
或许,彩画容易退色,如今虽然古老的木建筑还在,但是彩画已经剥落退色,或者,即使彩画还依稀可辨,可能早已是后世施画的了,所以参观这些地方的时候,现场的介绍材料没有当作重点内容,参观者也没认真对待。现在,只能看看这些研究人员研究成果了。
1月16日
元式彩画
元代的彩画在宋代彩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革新,创造了梁枋彩画的箍头、盒子、藻头和枋心的格局。彩画的作法可大致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烟琢墨作五彩装龙草、包袱海曼彩画,第二种是烟琢墨作碾玉装锦枋心旋子彩画,第三种是青绿相间装彩画。其中,第一、第二种为上等彩画,第三种为简单一般彩画形式。
元代彩画在用色上也较前代有所突破,梁枋藻头多用朱色底,表层图案青花绿叶,这在宋代彩画中很少见到。元代彩画中出现了旋子彩画的萌芽,为后世明代彩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元式五彩装彩画
元代彩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创造了箍头、盒子、藻头和枋心的“三廷”格局。色调以青绿为主,藻头部位大多用朱红底,图案青绿相间,色调冷暖相间,色彩对比强烈,初具图案程式化特点。
元式碾玉装彩画
碾玉装,烟琢墨作、锦枋心旋子彩画,以青绿二色为主色调,图案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两笔起晕,间以朱色、香色等小色调配衬,黑白二色作各部图案的轮廓线,色调清淡素雅。
明式彩画
明代建设北京城是建筑史上的大手笔,仅宫殿建设就耗时十六年,动用工匠十几万人,其中仅油漆彩画工就有六千多人,这些工匠都是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拥有顶级技术的人才。明代彩画的施用范围扩大,彩画的名称、种类、图案、纹样、题材、设色等都逐步规范化和等级化。明代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云龙包袱彩画,一类是旋子彩画。云龙包袱彩画用金量大,属于宫廷专用彩画。旋子彩画用金量小,可以用于宫殿以外的建筑。
明式烟琢墨石碾玉彩画
烟琢墨石碾玉彩画有元代彩画演变发展而成,较元代彩画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法式规矩。色调以青绿为主,除各大线及花心、菱角底沥粉贴金外,枋心内可绘制锦纹或片金龙纹。
明式金线大点金彩画
明式金线大点金彩画在等级上仅次于烟琢墨石碾玉彩画,其枋心多为三层退晕素枋心,主体框架全为沥粉贴金,色调以青绿为主,花心、菱角底也可点缀红、香等色。明代彩画无论等级高低一律采用退晕作法,图案轮廓不行白粉,最浅颜色是淡青或淡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