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
我在别人眼中属于那种“学历高、形象好、工作好”的女孩,人人都觉得我没有自卑的理由,应该每天都开心快乐,但是我却经常感觉压抑痛苦,而且极度自卑,我甚至觉得别人眼中的良性硬件给我带来了极大负担。比如我的高学历,因为我是单位的第一位女博士,几乎所有人都关注着我。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领导对我赋予了很高期望,每次我做好了,大家觉得是应该,从来没有得到过鼓励。一旦我做得不那么理想,就会听到“你是博士呢,连这个都做不好”、“还博士呢,比某某差远了”之类,我听了特别伤心。
因为长得漂亮,又是单身,我的个人问题也被关注,一点小事就喜欢传来传去。我谈恋爱不敢公开,有追求者也怕别人知道,就算是这样,还是有人说“她要求太高,找男朋友一定要有车有房有形有款,现在她挑人家,以后就人家挑她了”、“她很花心,趁着年轻时候玩,所以还没有固定男友”之类流言。每每听到这些,我特别难受。因为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男孩追我,同龄的男孩不敢追,觉得我太优秀、要求太高,也有人觉得我一定很花心。其实我每天下班后就是待在宿舍看书上网,根本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些丰富多彩的私生活。
我觉得非常委屈,不管是生活工作都背负了很多莫须有的坏名声。
还有,因为被关注,小事发生在我身上也会扩大化。比如有一次我请假去外地,打电话的时候,正好领导在外面吃饭,喝了点酒,他一兴奋就说要派车送我,我知道这样影响不好,就婉拒了。他身边的另一位领导刚好和他有矛盾,两人就因为我愿不愿意让单位车送争了起来,争论谁更了解我,谁和我关系更好,最后竟演变成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电话,一定要我坐单位的车,让我非常为难。因为本来现在就很多女下属和男上司关系暧昧,之后老有人开我的玩笑,其实我和那位领导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这些玩笑和流言蜚语弄得我特别想辞职,可是又担心找不到更好工作,在彷徨之中很无奈,落下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抱怨。一有事就要找人说,到处诉苦,觉得天下就我最可怜,甚至还会讲别人坏话。说完以后又特别后悔,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不要再这样。可是一遇到事情又重复同样的过程,发展下来就是在单位没有朋友,感觉特别的孤单。
好不容易谈恋爱了,我却有一种莫名地紧张,完全表现不出来真实的自我,每每想说、想做什么却忍住,到分手才发现是因为沟通不够,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怪圈,越是感情受挫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不敢轻易开始下一段感情。
我也找过一些心理书籍看,好像都没什么起色,老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知道怎么办,请柯老师给我一些指点吧,谢谢您!
柯云路信箱:keyunlu@vip.sina.com
>>>
晓芳:你好!
我曾在一本书中与过,弱者没有享受光荣的权力,而强者没有被人同情和照顾的权力——这是因为他在众人眼中已足够强大。
然而,被理解被照顾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即使是非常强大的人,也会有不为人知的软弱之处。这也算强者的一种悲剧吧。
你的学历高、形象好、工作好,作为三高女孩,本应得到人们的羡慕,但你恰恰经常感觉自卑。谈恋爱时不敢主动与对方沟通,有什么想法憋在心里;工作上拼命努力,只怕辜负了领导的期待。
柯老师希望你把心态放平和一些,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身为“三高女孩”是幸福的事情,漂亮是老天爷的眷顾,高学历则是自己的努力。根本用不着自卑,应当骄傲才是。即使真做错了什么事,也用不着过分自责。须知犯错误也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有一句玩笑,“只有死人才不犯错误”,你还年轻,大有犯错误的条件和资本呢。
有时忍不住说了别人坏话,你会自责,从中可看到你在品德上对自己的要求。柯老师认为,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你长期压抑的结果。
知道了原因,就要想办法和朋友交流,找到疏解的渠道。
最后,柯老师建议你读两本书,一本是我在两年前出版的《心灵太极》,一本是刚刚出版的《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里面都讲了一些方法论,也有应对实际问题的小窍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好!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
(一)倾诉
一般性心理不健康因素的克服,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倾诉。
一个人有了某些心理上的不正常,往往需要倾诉。
有的人出门前总是不放心,反复地关门,关几次都不放心,来回检查,关一个抽屉,锁上以后来回检查,这叫强迫症,是个小小的不健康。还有的人一小时走不出家门,不是关煤气,就是关水管,关电灯,或是关门,他来回走不出去。可以告诉你,你只要锁上门,来回检查,次数偏多,就是强迫倾向。
又比如你来回洗手,总觉得洗不干净,这也是个强迫观念。
有的人总怀疑自己有病,怀疑自己这儿有毛病,那儿有毛病,这是疑病症。
再比如你对有些东西有恐怖,比如对高处有恐怖,这叫恐高症。
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几年前我们一起去海南岛参观访问,轮船靠岸走下舷梯的时候,舷梯窄窄的,有五六层楼那么高。她吓得不能走,我一直把她拉上去,再一直把她扶下来。她告诉我是恐高。
我见过很多知识分子,特别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有特别高要求的人容易恐高。对这个问题,第一自己解决不了,第二觉得也没什么大妨碍,反正也死不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既然想做一个健康人,就永远要处在一种无所畏惧的健康状态之中。有了不健康的因素就应该拿掉。
恐高症,除了小时候从床上摔下来,或者被大人举到高处吓着以外,这两个原因可以查一下。如果没有这两个原因,恐高就是因为一个很平常的原因,从小对高目标的追求,使潜意识产生了对高目标的畏惧,转化为生理的、视觉上的恐高症。
根据我的研究,恐高症在那些责任心强、努力学习的知识界特别多。你看那些建筑工人没有几个恐高症,从农村招来,马上让他爬高楼,他不害怕。
讲一点点心理学的小常识。
我们的心理经常像做梦一样做一个象征,因为你在学习中、人生中追求高目标,一方面很向往高目标,也很喜欢高目标,另一方面对高目标有点畏惧。这个畏惧又不表现出来,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怕高。
恐高症与梦一样,它转移地表现了你对高目标的一点畏惧。
那么,有恐高症的朋友,首先要检查自己在人生中是否做到了既积极又放松。既要有高目标,但又不要有高目标的压力。
我偶尔看看球赛,大家知道,比赛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实力问题,也还不是具体的战术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指导问题。
什么状态最好?自信,但又轻松,同时兴奋。这种状态最好。
学生们都知道,如果你小时候不能考出好成绩,就怕对不起家长,在家长那儿不好说,这个压力是不好受的。如果某个高目标是必须完成的,可是又觉得有可能完不成,感到有压力,这个状态并不好。
我们的足球竞赛,包括任何一种人生竞赛,都要有必胜的信心,可不要有必胜的包袱。要轻松,不在乎输赢,可是又要争取赢。
这个微妙的东西大家要掌握。
那么,倾诉是第一个方法。
(二)脱敏
第二种方法,心理学术语叫“脱敏”。
你拿一张纸,然后坐在那里放松思想想一想,我都有哪些还不太理想的、心理上不健康的或者不是很棒的地方?你写一写,随便写一写,比如说,我这人有时有点焦虑,我有点恐高。
把这些想去除的东西写在上面。
这是第一步。
我刚才讲的倾诉,要尽可能地倾诉一下。要对别的同学讲我有恐高的毛病,为什么恐高?你就要想一想,小的时候可能被摔过,被举到高处,或者对高目标确实有点压力。我觉得没有必要恐高,不值得,一讲出来,好一半。
一定要找人倾诉,倾诉出来就好一半。就像弗洛伊德经常运用的自由联想疗法一样,他让对方把一个东西讲出来,就好一半。这个很奥妙。
举一个例子,有一种病叫咽部异物感,中医叫梅核气,就是嗓子里面总觉得有东西,其实什么也没有。很多中年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家庭关系和周边环境比较繁杂,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吃药也好不了,我遇见过不少这种情况。这是由于在生活中有一个情绪既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他心中苦恼、烦闷、生气、怨恨,可是不能说,他就得往下咽,咽又咽不下去,就卡在这儿啦。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你跟他谈一谈,他把话讲出来,第二天就好了。
这是第一,倾诉。
第二个方法是脱敏。
脱敏就是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写完之后,自己对自己说,自己对自己倾诉,我要这些东西干什么?恐高症我不要,焦虑我不要,忧郁我不要,孤僻我不要,神经官能症我不要。写出来,写清楚,确定不要了,把纸条撕掉。
撕一遍解决了一半。还剩一半,再来一次。多来几次。
这是第二种方法。
(三)行为纠正
第三种方法是行为纠正。
如果你怯懦,社交时心理障碍多,想去找一个人的时候思虑特别多,来回萦绕,这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多想,而是去行动。
打断原有的思维逻辑,在行为中调整自己,这就是行为法。
(四)减轻压力
第四种方法,希望大家适当地解决好自己生活中的负担和压力问题。
使自己尽力,同时又量力地做事和生活。
使自己追求高目标,但不受高目标的压迫。
(五)放松身体
第五种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大家学会放松。
我们现在稍微做一个放松。大家知道形象思维吧?形象思维特别能够暗示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形象思维是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手段之一。
那么你就自我暗示,想像。
想像什么呢?想像自己从头顶往下,先从正面开始,脸部肌肉一点点放松,这个肌肉就耷拉下来。以后胃不舒服就用这个方法让它放松。让肌肉一点点放松,会有感觉的,体会一下,让它一点点放松,往下走,一直往下走。
这个方法对解除疲劳、应付很多事情特别有用。
包括去除各种胃部疼痛、肠部疼痛、各种痉挛性疾病。
从前边放松,再从后边想像自己的肌肉放松,肌肉耷拉在骨骼上。体会一下,面部的肌肉耷拉在骨骼上,肩部的肌肉耷拉在骨骼上,五脏六腑都耷拉下来。如果有人胃疼,只要不是吃了有毒的东西,我指的是一般的痉挛性胃部疼痛,你想像一下胃部松弛,耷拉下来,让它放松。
如果能够掌握好倾诉的方法,脱敏的方法,行为疗法和减轻压力、放松的方法,大家就会尽可能地减轻心理上的不健康现象。
柯云路信箱:keyunlu@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