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投资中的板块评判(一)

(2007-12-22 12:58:21)
标签:

证券/理财

证券

投资

股票

战略

理财

分类: 投资

价值投资中的板块评判(一)  

 

 

股市投资有多种策略,价值投资仅是其中的一种,但却是最难的一种,因为必须要有如下的功夫:
   
1、首先就是要懂得对个股估值。必须要找到连续三至五年甚至以上高速成长的股票。你的投资赢利水平将取决于此股票的成长性。
   
2、懂点宏观经济,能把握大势,知道当前股市所处的阶段,因而能够给出2-3年后的大盘市盈率的水平,个股估值才会有基础。
   
3、有沉稳老道的性格。因为如果是市场公认的价值股多数已被炒高,而低估值的价值股,是市场还未发现的价值股,往往需要有时间来证明,而且多数大价值股主力往往反市场波动而操作。

 

本贴仅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一种对行业、板块的估值方法。应注意到本贴是在我原来《股市投资的行业分析(见蔡定创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800.html )、《如何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赢利前景(见蔡定创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bhs.html )

 股市操作策略选择(见蔡定创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7xid.html ) 这三个贴文的基础上写的续文,建议先读这三个贴,这里就省了很多解释文字。

 

 

一、银行板块:

我国的银行是典型的垄断企业,1、行业受准入控制;2、产品价格(息差)不由市场竞争产生而是由管理层制定,而且,该类企业主管官场级别高,对产品价格(息差)有强大的公关能力。因此,银行的业绩主要受国家经济发展的波动周期、企业的(坏账)内控能力的影响。

我在《如何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赢利前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bhs.html )一文中给出银行业如下估值公式:
银行业的年增长率=国民经济年增长速度 银行对流动性放大倍数 -不良债权年增长率

当前银行对流动性放大倍数约为4.5倍,如果我国经济保持年增长率为10%,银行业的平均业绩增长率应在40-50%之间。这个数据与银行业的实际增长情况是相符的。

由于银行业的增长率是公认的,因此银行股目前普遍被炒作在较高的市盈率水平上,此对长期估值影响不大,特别是内控、理较好的银行,对其阶段性估值则涉及到对大盘市盈率总水平的判断。

顺便说一句,为何我们说股指在三年内会上一万点,实际上从银行业的增长就可看出来,在银行业上市公司占大盘权重30%的条件下,如果银行带动股指每年涨30%,如果以5000点为起点,三年后就为10985点。

 

二、保险业、证券业板块:

保险业、证券业也同属于垄断企业。1、行业受准入控制;2、产品价格不由市场竞争产生,而由管理层制定。它的增长率与银行业有相同的属性,既业绩的增长与国民经济总体的增长水平相关,也受国民经济整体的波动而波动。不同的地方在于,1、没有银行业的“流动性的倍数放大”;2、由于保险业、证券业还有一块是属于证券投资收益,特别是证券业的手续费收入与大盘的成交波动紧密相关,因此,股市大盘的涨跌对这一块业绩的高低有放大作用。因此,这个行业的“倍数放大”在于股市的波动。

对保险业、证券业股票估值不仅仅看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更需要仔细研判个股的投资风格以及对股市大盘的研究与预测。

 

三、房地产板块:

房地产业本属于竞争性行业,但由于我国的政策因素,现阶段的房地产业具有垄断属性。1、土地来源垄断;2、银行贷款“关系”垄断;3、中心城区的资源紧缺而产生的垄断;4、因企业规模而产生的垄断。因此整体来说房地产业是个十分赚钱的行业。

但是,房地产业是个特别不规范的行业,小企业管理漏洞很多(我的《如何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赢利前景》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bhs.html),企业利润往往大部份漏入个人手中,只有那种企业规模特大(如万科),监管层与执行层分层的企业,或者管理者品德特优的企业才有持续的发展潜力。

但近年来,政府日见加强对房地产业和宏观调控,这将增加房地产业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这对不上规模的房地产公司影响巨大,对行业龙头企业万科来说,影响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因为万科已是一家全国性的企业,它的赢利模式比较稳定,小企业的被规范可能反而增加万科扩张的机会。

这个板块中个股的估值除了龙头企业外,特别不透明,除非内部人,外界股民不能通过过去的业绩、财务报表对其进行估值。(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