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载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2009年2月刊。
==============================================================================================
这个冬天,职场生存靠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同事说: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老板和经理对整个经济形势、公司经营状况都无能为力了,更何况我?混日子吧,总之现在还有人发薪水。〗
其实,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与经济形势的好坏完全没有关系。对于一个力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的年轻人来说,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一个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不利的形势之下,如果抱着混日子的态度,那么只能是“死”得更快。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大量的企业开始裁员,最新消息是联想集团也准备裁去全体员工的10%。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抵不上所获薪水的混日子型员工,自然是第一批被清理的对象。“混日子吧,总之现在还有人发薪水”,其中的因果逻辑显然错了,应该是“千万不能混日子,否则连薪水都没了”。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不利形势之下相当数量的员工会态度消极。原因就是,外部环境的恶劣,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或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例如,在经济高涨时期,自己付出十分的努力,可以换回100台的销量,当下即便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也换不回50台了。
但必须了解,危机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元化的,负面影响是需求绝对减少,但同样会有正面影响——挤泡沫。危机是让我们审视工作方式的绝佳时机,被之前的欣欣向荣所掩盖的种种不足此时会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势下,一些不能创造价值的泡沫式产品、泡沫式推广手段必然会被淘汰。例如,以往有的销售员通过回扣的方式就能搞定很多客户,现在危机到来,客户现金流也受到了影响,即便给更高的回扣也不能实现销售了。所以,对于销售员来说,必须深入挖掘产品对于客户的价值,用各种方式让客户相信,购买我的产品有助于度过危机。

从此意义来看,危机蕴涵着巨大的机遇。此外,俗话说,锦上添花人人会,雪中送炭方见情。在危机时刻,员工表现出的优秀品格更显得可贵,这些,都会为老板、为同事、为朋友看在眼里,自然也就为日后的职业发展贴上了一个很不错的标签。
当然了,如前面所讲,工作态度和经济形势无关,他发自内心。若要成为杰出的职场人物,我们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永远以最认真的态度投入工作。
【推荐阅读】
“转会”规则制定应从国家高度出发(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
以专业化为导向,变“人”控制为“机制”控制——宋江的解决之道(《首席人才官》点评)
企业管理是系统工程(《首席人才官》点评)
创新成为未来外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