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研究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愈来愈意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对于即将开始的博士论文研究更是如此,这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需要进一步了解更加科学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并将其适切地运用在研究工作中,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确定选题和研究方法。
今天看到的三种量化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文献研究:
1. 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是借助文献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这一术语最早是1969年由英国人A·普里查德提出的。文献计量法的使用需要文献引文数据库的支持。
中国引文数据库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源数据库产品中的文献和参考文献,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等。
2. 内容分析法
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Nerelson)在1952年发表的“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给出了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能对明确的传播内容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六个相互联系的步骤:
- 定义研究问题;
- 选择具体的媒介和案例;
- 定义分析的类型;
- 制定编码表;
- 进行预试,检验编码表的可靠性;
- 数据的准备和分析。
3. 共词分析方法
共词分析方法属于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其原理主要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
共词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聚类和数据可视化方法上。聚类方法除统计方法中的多维标度(Mulitdimensional scaling
) 、聚类分析法( Clusteranalysis) 外,还有M· Callon 等提出的基于共词矩阵的包容性指标(
inclusion index ) 、临近性指标(proximity index ) 、等值系数指标( Equivalence
Coefficient index)
,并按照指标值从大到小进行人工分类的方法。可视化方法是将类目之间的关系用图形方式直观、形象地揭示出来的方法。目前共词分析的主要可视化方法包括包容图(
Inclusion Map) 、临近图(Proximity Map) 、战略坐标图(Strategic
Diagram)等方法,多维标度(Mulitdimensional scaling) 的结果也可以直观地表示类目之间的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