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真的很累连士兵打架斗殴都得管
文/大河奔流
据《宋稗类钞》记载:
张忠定公咏知通进银台司并州有军校笞他部卒至死狱具奏上。法官谓非所部。当如凡人。公执奏之曰。并接羌胡。兵数十万。一旦因一卒扺校死。卒有轻所部之心不如杖遣之。于权遣为便。上如法官议。不数日。并卒有怨本校。白昼五六辈。提刀趋喧争前刺校胸。狼藉户下。遂窜去。朝廷方以公所执为是。一云公在银台时张永德为并代帅。小校犯法。杖之而死。有诏按罪。公封还诏书曰。永德方被边寄。若责一小校。遂摧辱之。臣恐帅体轻而小人慢上矣。不纳既而果有营卒胁刺其大校者。上始悟公言。面加慰劳。
这段话的意思是:
张忠定管理通进银台司的时候,并州有一个军校鞭打其他下属的兵卒,结果给打死了,被关了起来,并报请示处理意见。法官认为打死的人不是本部人员,应当按照普通百姓犯罪刑法处理。
张忠定坚持上奏说:“并州连接羌、胡之地,有数十万兵,一旦因为一个士卒就处死一个军校,士兵就会产生轻视所在部门的长官心理,不如对这个军校进行杖刑并遣返,作为暂时变通的办法吧。”但是皇帝最终采纳了法官的建议。
没几过天,并州兵卒埋怨本部的军校,大白天五六个人拿着刀奔走喧闹,争着向前刺杀军校,尸体狼藉遍地,行凶者就逃跑了。
朝廷这才认为张忠定所坚持的是对的
另有一事,张忠定在银台时,张永德为并州代州统帅.一个小校犯法.被军杖打死了,皇帝诏书下发依法定罪。张忠定压住圣旨上奏说:张永德刚刚被派到边疆,若因为责罚一名小校就被问责羞辱,方被边寄.我恐怕主帅被人看轻,而小人就要犯上了。没有采纳.既而果有营卒威胁行剌他的大校,皇帝认识到张忠定的话是对的,当面表扬慰问。
所谓公平公正,都是相对的,比如边疆部队,士兵打架斗殴之事天天都会发生,上级军官从维护军纪出发,责罚过当,失手杀人,如果依律当斩,的确其他士兵就失去了对长官的敬畏之心。又比如张永德身为边防司令,处理违纪下级军官,用刑过当,打死了人,就当问罪,这统帅就做的没价值了。
虽不能说官官相护,但是长官的威信还是是要的。
读这段记事,真替大宋皇帝不值,贵为皇帝,首要处理的本该是军国大事,然,每天却要花费精力与银台司,讨论这些边防部队士兵打架斗殴的鸡毛蒜皮,难怪皇帝寿不长。
二0一九年七月九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