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老倪读《后汉书》之马援传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
王莽末,四方兵起,王莽从弟卫将军王林广招英雄豪杰,就征马援及同县原涉为掾吏,推荐给王莽。王莽以原涉为镇戎大尹,以马援为新成大尹。
等到王莽败,马援的哥哥马员这时为增山连率,与马援都离开郡,又逃避到凉州。世祖即位,马员先到洛阳,帝遣马员回去仍为增山连率,死于官。马援因而留在西州,隗嚣很敬重他,以他为绥德将军,与他共同筹划决策。
这时公孙述称帝于蜀,隗嚣派马援去蜀观察。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素来相好,以为他去后公孙述会与他握手像过去一样高兴,而这次公孙述却盛陈御林军,引马援相见,交拜完毕,把马援引至馆舍,再为马援制都布衣,给他帽子,会见百官在宗庙中,立上旧交的座位。公孙述拥着皇帝用的銮旗和旄骑,左右侍卫之人全都像皇帝一样上车,屈身如磬而入,掌管仪礼和宴会的官员都很多,想授予马援以封侯大将军爵位。
宾客们都乐于留下,马援晓示众人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殷勤礼让以迎国中有才能之士,以共商成败,反修饰边幅,像木偶一样,此子何足以久留天下的人才呢?”因而辞归。告隗嚣说“:公孙述只不过是个井底之蛙,而他却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
建武四年冬,隗嚣使马援奉书到洛阳。马援到,帝在宣德殿接见他。
世祖出迎,笑着对马援说:“你奔走周旋于二帝之间,现在见到你,使人大感惭愧。”马援叩头辞谢。因而说“:现在的世界,不独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呢。我与公孙述同县,年少时相友善,我前次去蜀,公孙述令近臣持戟卫于两侧而后召我进见。我今远来,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而如此粗心?”帝又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罢了。”马援说“: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今见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帝甚赞其言。马援从帝到黎丘,又转到东海。
回后,让他暂时待命,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送马援西归陇右。隗嚣与马援同卧同起,问他在东方听到的消息及京师方面的得失。马援对隗嚣说:“前次到朝廷,帝十多次接见我,每次与帝宴间谈话,从夜谈到清晨,帝的才能勇略,不是别人所能匹敌的,且坦白诚恳,无所隐瞒。胸怀阔达而有大节,大抵与高帝相同,而其经学之渊博,处理政事和文章辞辩,在前世无人可比。”隗嚣说:“你说,他比高帝怎么样?”马援说“:不如。高帝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为;而光武喜爱政事,处理政务能恰如其份,又不喜欢饮酒。”隗嚣不高兴,说“:像你这样说,光武倒胜过高祖了?”然而极为信任马援,因而派遣长子隗恂到京师作为人质。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乱世出英雄不难,关键是当什么样的英雄。找准自己的英雄定位后,还要跟对人。马援就是这样一个极具军事眼光的战略家。
他受陇西割据军阀隗嚣的器重,前去考察二个今后可以投附的人主,一是蜀地割据皇帝公孙述,二是光武帝刘秀。公孙述还是旧交,给的筹码也比刘秀大,刘秀当时并没有实质性的表示。
马援以公孙述的皇帝谱味十足,选择了放弃。表面看是刘秀心诚打动马援,不过以老倪看,其实不然。主要还是战略上的考虑,使马援把赌注押向刘秀。
最为主要的公孙述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此人只想偏安蜀地,军力难以出川拓展,虽然给的头衔大,但是空的,如果陇西发生战事,公孙述很难以援手,这恐怕是当时马援的主要考量。
而刘秀不同,刘秀有吞并天下的志向,也有这个能量与便利,只能为伍,不能为敌。
后来的形势走向果然证明,马援当时的判断绝对正确。隗嚣选择了割据,结果在刘秀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马援的战略眼光,也是后世被列入宋武庙七十二将的原因之一。
二0一八年十月八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