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甩拉——兼谈怎么样看待“直臂拉球”
甩拉是近几年弧圈技术改进和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它是对传统弧圈技术手段的一种新的补充和创新。甩拉与快撕、撇拉、爆冲以及直拍横拉等手段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弧圈的技术体系。甩拉是在强调前臂加速的基础上,更注重了大臂的合理运用,即重视把上肢乃至身体各个环节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大臂的高速甩臂势能,并使之与前臂的加速有机的结合,最大限度的挖掘上肢肢体整体上挥摆的速度和全身各个部分的发力作用,从而增大弧圈的力量和旋转,来达到提高弧圈质量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规律。甩拉技术之所以得以勃兴并大行其道,有它必然存在的环境与条件。
客观上,规则的革新是一个主要的成因。改打大球后,球体重量增加8%,体积增大16.635%。从理论上推断,和小球相比,球的旋转减弱了13%,球的速度降低了23%。球体重量的增加,要求运动员必须要研究增大击球力量方法,而只有力量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才有可能实现旋转的加强和击球速度的加快。很显然,小球时代的弧圈技术在大球时代已经不太适应,必须要加以改造和创新。
主观上,发掘人体潜力,使技术在规则的范围内不断完善与发展则是一个主要的动因。一方面,改打大球后既然球的速度降低了23%,那就意味比赛的节奏会因为球速放慢而有所减弱,运动员准备击球的时间得到了延长,运用动作的时空范围得到了扩展,加大动作幅度已经有了可能。另一方面,规则的修改,为我们寻求和革新相应的技术提供了机遇。小球时代球速快、旋转强,动作细腻、精准,在击球技巧的要求上比大球时代要高,因此,动作中对前臂的运用依赖性高。进入大球时代后,这一状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球的来回增多,实力球增加(据统计相持球增加了10%到20%),相持阶段各种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有利于运动员发挥自己的技术功底和技术优势,充分挖掘运动员身体素质潜能。如果说小球时代更多的是依赖前臂的击球技巧,那么,大球时代便是在小球时代的基础上需要更多的融合大臂及全身的协调运动,集聚更大的力量来投入比赛,换句话,大球时代进入了用身体打球的时代。这一现象可以看作是小球时代转入大球时代的一个技术上明显的特征。
最后,是人体的结构特点和运动潜能能够满足技术革新的需求。技术的创新不能离开人体这一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人体肩关节是全身各个关节中功能最全面的一个关节,能够满足甩拉技术对身体结构方面的要求。同时,甩拉不仅要求大臂参与的程度高,而且也对动员腰部和腿部参与运动有很高的要求。这一切,从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都符合人体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和运动方面的规律。
目前,弧圈技术已经具有挂、拉、冲、爆、甩等几种手段,每种手段的运用都对应着具体的球势与球形,某种手段(包括甩拉)并不意味着可以打通一切球势,而必须根据场上的情况灵活运用,作为同类技术的手段之间有相通的一面,也有区别的地方,当然也不排除队员掌握技术手段的程度和个人使用技术手段的习惯。我们重视甩拉手段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它技术手段的采用,一个成熟的球手,在处理球的时候手段并不是单一的和一成不变的,在突出主要手段的同时,也不会抛弃其它有效手段的应用,关键是看有没有、能不能和怎么样选择当前的有利手段。
有人会问,甩拉的动作要领是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甩”在汉字中是动词,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首条解释是:摆动,挥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力向外或由原来位置往另一个方向抡;摆动。还有一条解释是:用甩的动作往外扔。结合乒乓球甩拉的动作特征,我们可以将甩拉理解为:以快速有力的抡摆将球以弧圈形式还击。甩拉作为弧圈技术的一种基本手段,与其它弧圈技术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甩拉技术的自身特点是什么。我认为,甩拉首先是手的快速有力的抡摆,而不单是强调前臂的加速摆动,也就是说,甩拉是以手的快速有力抡摆为前提,以手的整体运动为特征。其次,是甩拉技术的发力方式有独到的地方,即甩拉是先由腰发力,因此,甩拉的动作始终是与腰部的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腰手结合,以腰带手是甩拉的要领之一。这样的方式决定了拉球动作的开放性,在技术动作上的体现是转腰引拍动作的幅度大,扭腰甩手的速度快,凝聚在板头的力量大。“以弧圈的形式”是界定甩拉击球的基本方式,其中也涵盖了前臂的加速,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别的弧圈,动作特征都呈现出了前臂在击球瞬间的加速动作。
有些朋友将优秀选手“直臂拉球”的动作视频发到论坛上,以此说明“直臂拉球”的动作特征,朋友们所说的“直臂拉球”,实际上就是甩拉技术。有人认为这些球手的拉球没有明显前臂的加速动作,其实这是视觉上的错觉。相对于一般拉球而言,前臂的加速动作是突出的和明显的,但在甩拉技术中,由于大臂的加速与前臂的加速是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的,快速的甩臂使前臂的加速动作有所隐蔽,但并不说明前臂没有加速的动作,相反,前臂的加速动作要配合上臂的快速挥摆,其对技能与技巧上的要求会更高,这种力量更大,参与运动的环节越多,速度越快的击球手段,既代表着先进的技术,也决定了完成技术的难度。有的朋友对我关于讨论直臂拉球的文章中谈到的形与神的问题提出了异议,我还是这样认为:不要将引拍时手臂的舒展放开和拉球开始时的起势动作作为认定“直臂拉球”的依据;不要用“直臂”这样的汉字组合来形容动作的名称。所谓“直臂”,这只是对甩拉的“形”的外表过于绝对化的描述,而甩拉真正的要领是腰的主动牵引和扭腰发力,以及上臂与前臂加速的高度组合,这才是甩拉“神”的所在。如果说大球时代是真正体现用身体打球的时代开始,那么,甩拉技术在比赛中的广泛运用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欢迎参看相关文章:
直与屈,形与神
小臂与大臂——兼谈动作的合理性
上肢特点与击球动作
直臂拉球是对拉球动作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