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与屈,形与神

(2008-01-17 23:07:15)
标签:

乒乓球

直臂

屈臂

拉球

杂谈

分类: 乒乓札记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直与屈,形与神

 

 

    在博乒综合技术论坛,最近一段对拉球是直臂还是屈臂的讨论很热烈。关于上肢各部分参与击球动作的问题,我曾在《小臂与大臂——兼谈动作的合理性》、《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上肢特点与击球动作》、《引拍——提高击球质量的前提》、《夹紧与放开》以及其它文章中都已谈及,后来针对直臂拉球的问题,又写了一篇《关于直臂拉球是对拉球动作的误解》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当然,上述文章都只能算作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但是这几天,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有所升级,不同意见的双方都联系实际,力图说服对方,难得的挚着,难得的拷问。主张直臂拉球的朋友列举了当今世界乒坛顶尖选手的拉球动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强调前臂动作的朋友从动作结构分析来说明拉球仍然要发挥前臂的加速作用。看了大家的讨论,梳理各种观点,我认为,无论双方表面上的观点多么左右,但从本质上辨析却没有什么不同。

 

直与屈,形与神

 

    如果持直臂拉球观点的一方给人的理解是从根本上否认前臂在拉球中的作用,认为拉球纯粹是以肩关节为轴靠伸直手臂去拉,这样的结论我看他自己也不会认同。而持提倡积极运用前臂,发挥前臂在拉球过程中的主动加速作用观点的朋友,也不会排斥在有利的和必要的情况下组合大臂的功能,提高拉球的质量,以增强进攻的威力。那么,分歧又在哪里呢?

 

直与屈,形与神

 

 

    我们可以讨论下列几种情况:

    1、假设对方的来球不在你进攻的甜蜜点(借用高尔夫的用语),而在你的盲点,你怎么去拉?

    2、假设对方的来球在近网或出台不出台,你怎么去拉?

    3、假设对方紧盯你的中路或追身,你怎么去拉?

    4、假设你在侧身不到位的情况下,你怎么去拉?

    5、假设双方快速相持的情况下,你怎么去拉?

 

直与屈,形与神

 

 

    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以下几种情况:

    1、当你主动并连续上手的时候,你怎么去拉?

    2、当你在中、远台形成相持的时候,你怎么去拉?

    3、当你下定决心,立志搏杀的时候,你怎么去拉?

    如果我们能够睿智的对待上述讨论的各种情况,我想直与屈的问题还有必要纠缠在一起再继续辩论下去吗?

 

直与屈,形与神直与屈,形与神

 

    说到底,直臂拉球是一种在自己很主动、很有利或搏杀时所使用的一种拉球手段,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手段,尽管它具有很大的威力,况且我不主张使用“直臂拉球”的概念。不主张的原因我在《关于直臂拉球是对拉球动作的误解》的文章中说过,我们所说的“直臂”,只不过是指引拍这个环节的动作接近于直臂,但它不能代表拉球技术的全部,拉球技术的核心还是击球动作,如果真正采用直臂的方式拉球,肯定是错误的。如果把“直臂”引拍作为一种拉球动作的名称,不能算作创新,只能是以偏概全。

    我们不能对乒乓球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表示怀疑或置而不顾,即每次击球都必须是持拍手持拍来完成的,越是离击球点近的身体环节,对击球的影响就会更大,如果抛开这一基本的事实来讨论击球动作,还谈得上什么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性呢,更不用说它具有什么创造性了。任何标新立异必须要根植于基本的规律之上,而不能单凭自己的感觉,那样生造出来的东西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不要以为顶尖高手是在直臂拉球,那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快而使你产生了错觉。如果把大力、马琳、王皓、马龙、陈屺他们的拉球看成是直臂,那么你就否定了他们在拉球技术上的功底和技巧,形是直,但神是巧,实际上,在发力的一刹那,他们都极为艺术的把前臂的加速与上肢的发力巧妙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你就能肯定的认为,他们果真是只甩动大臂去击球吗?如果是这样认为,那么,就说明我们对高难技术的理解还很肤浅,至少,对拉球技术的形成还缺乏认识。

 

直与屈,形与神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提高弧圈质量必须要加大动作半径,增大击球力量,大球时代尤其如此。这一点,在国家队和省级优秀运动队早就有了共识,通过实践也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因此,我们练习弧圈技术的时候,要适当加大引拍的幅度,注意把前臂的加速与大臂的参与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在练习弧圈的初始阶段,首先还是要强调前臂的动作质量,把拉球的核心环节抓住,不能舍本求末,主次不分。当弧圈技术熟练掌握之后,动作也就自然的放得开、收得拢,该“直臂”的时候就直,该“屈臂”(同样,我也不同意有“屈臂”拉球的概念)的时候就屈,“直”“屈”相宜,都尽在情理之中了。

    要知道象国手那样,弧圈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远不是一种单项技术那样简单,更多的是一种集技术、技能、技巧于一体,并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的高超的乒乓球艺术境界了。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直与屈,形与神

 

    想从顶尖选手的拉球动作中挑选几张“直臂拉球”的动作照片,实在是很难找到,如果上面的动作不是照片而是视频,那么“直臂”动作随处可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请参看有关文章:

谈谈甩拉——兼谈怎么样看待“直臂拉球”

手带腰,还是腰带手

夹紧与放开

小臂与大臂——兼谈动作的合理性

直臂拉球是对拉球动作的误解

关于外展与内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