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8)班 龚可然:一代女皇——武则天
(2015-06-19 12:02:00)
标签:
武则天女皇初一王皇后无字碑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一(8)班
龚可然:一代女皇——武则天
作者:初一(8)班 龚可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wiv5.html
早就有人说过,历史是个小姑娘,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打扮。记载历史的文字中,早就渗透了权力的改造。纵然中国的文字最讲究横平竖直,但历史却早就在这看似规整的文字中扭曲变形,但是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如果单纯能用“好人”或者“坏人”这样简单的词语来评价一个人就好了。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和“武举”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武则天的才华也是世人不可否认的。唐太宗去世后,她被迫出家为尼入感业寺带发修行。身陷囹圄的她却凭一首《如意娘》,重新抓住了继位的唐高宗李治的心,重回皇宫!“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意思是:我心绪纷乱,精神恍惚,把红的都看成绿的了。为什么如此憔悴呢?就是因为整天想着你。如果你不相信我每天因为思念你而默默落泪的话,你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吧,那上面可是洒满了我斑驳的泪迹呢。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相对的,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也是出了名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虽然都没有记载小公主夭折的事情,但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却明确地指出,武则天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的。虎毒尚且不食子,母亲杀死女儿,这件事虽然听起来骇人听闻,但武则天日后所做的不仅仅如此。兄长、儿子、女婿、外甥女、外甥、孙子…她都间接或直接下令残杀过。在武则天的概念里,用一个刚出生的女儿,来换取皇后的宝座,应该是相当的划算。感业寺出家的武则天能重返皇宫,有一部分原因是王皇后为了对抗萧淑妃而找她回来的……没想到这个看似无害的女子,却能在后宫掀起滔天巨浪,甚至动摇了她的后位。算起来,武则天现在应该已经有三十二岁了,这样年纪的女子,还能再美女如云的后宫中得到李治的专宠,说明用的只能是旁人难及的高明手段。这样脆弱的孩子,武则天怎么下得去手呢?纵观中国史,虽有吕后、慈禧一手遮天,可多是为一己之私惑乱朝政。武则天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否则光凭那软弱的唐高宗,是绝对无法有后来的盛唐崛起。哪怕是之后的唐玄宗,也是延续了武则天的政绩。可是,为了美好的目标,就可以允许手段的卑劣吗?没有人想成为弃子啊……
至今为止,没有人能审判武则天。就算是神灵都不可以,就连她自己也不可以!所以,在她死后,乾陵之前才会立上无字碑嘛。其原因就在于女皇认为这个世上,没有人有资格为她盖棺定论吗?凡是刻有文字的石头,皆可成为碑!这逆天的无字碑倒也很配女皇武则天!这就是我想说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