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5)班 刘嘉懿 储嘉宏:我看隋炀帝——过大于功
(2015-05-25 12:30:37)
标签:
隋炀帝秦始皇皇帝隋朝运河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一(5)班
作者:初一(5)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wf7y.html
在漫漫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位皇帝。它们有的温文儒雅,有的残暴无理;有的一心为民,有的无所事事……有两个著名短命王朝,一个是秦,另一个则是隋。他们都只有两代,而且都有暴君。隋炀帝就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一个集昏庸与残暴于一身的皇帝。
隋炀帝,名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曾帮助父亲灭陈朝,平定江南,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战乱时代。公元600年,杨广取代了哥哥杨勇被封为太子,604年继位。从此开始了他毁誉难定的皇帝生涯。
有的人认为隋炀帝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好皇帝。因为他设立了许多有用的制度,对社会秩序与公平有着重大影响。所以从唐朝一直被沿用到清朝末年。他下令开凿了举世闻名的隋朝大运河。这条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全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这使后来人们的水利交通更加方便,连接了南北方文化,还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南方的统治。而且隋炀帝还设立了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也可以做官了。于是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些都是伟大的功绩!
不过,也有人认为隋炀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皇帝。因为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修筑大运河等事件,都对隋朝的统治阶级进行了打击,导致政治危机。大运河事件,虽然隋炀帝的本意是好的,但因为这条运河太长了,几乎需要全国的人力去修建,所以老百姓们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汴水》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随波浪九天开。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1],因此,隋炀帝并没有得到人民的尊重,反而失掉了民心。而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大规模的征战,更是大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国力,激起了阶级矛盾。这是隋朝后来灭亡的最关键因素。
有人把隋炀帝和秦始皇进行对比。说他们都是功大于过。我觉得这是不对的。首先,秦始皇是自己统一了六国而平定战乱,但隋炀帝只靠了他父亲隋文帝的基业,相当于一个“皇二代”,这一点他和秦始皇是没法比的。其次,秦始皇修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且北破匈奴,这些都为后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隋炀帝除了修凿运河,设立进士科外,并无什么太大的贡献,这点他和秦始皇也没法比。第三,秦始皇是开国之君,为国家增添了许多资源;而隋炀帝则是败国之君,消耗了国家巨大的资源。很显然,秦始皇才是功大于过,而隋炀帝在我看来,还是过大于功。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缢死,享年49岁,结束了38年昙花一现的大隋王朝。这就是我眼中的隋炀帝,一个既惋令人惋惜又令人憎恨的皇帝。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