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仙疯叨咕
仙疯叨咕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673
  • 关注人气:14,1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弗洛伊德与荣格怎么就决裂了?

(2012-03-27 00:09:19)
标签:

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荣格

杂谈

      弗洛伊德与荣格怎么就决裂了?

弗洛伊德与荣格怎么就决裂了?
          弗洛伊德与荣格当初是多么的恩爱呀

 

 

    看了篇文章,写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相识、欣赏到决裂的过程分析,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http://world.xlzx.com/5980.htm

     我最好奇的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荣格的生日很难找,我在一国外网查到了1875年7月26日, 弗洛伊德是1856年5月6日。

   弗洛伊德与荣格怎么就决裂了?

         弗洛伊德生日图

弗洛伊德与荣格怎么就决裂了?
                  荣格生日图

 

     话说,这两位的书我都看过,站我个人喜好上,更欣赏荣格的风格,相比之下荣格多了“灵”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性”。假如按生日看的话,我喜欢弗洛伊德这个人,单纯认真的倔老头。

     都知道荣格精通道家、周易、占星学等唯心主义,他让心理学多了一个东西——自性与心灵。心理学专业的知识我不擅长,还是说说他们俩的性格和处事方法的特点吧。

    弗洛伊德是命数4(天赋数31),生日数6,金牛座(2),能量大的数字是1、5、6,空缺数是7和9。有三条线不完整。

    荣格命数9(天赋数36/9),生日数26/8,狮子座(5),能量大点的数字是5、6、7、8,空缺数是4,有2条线不完整。

    这两人虽然有太多的不同,但相同点也是他们开始互相欣赏有爱的原因——同样都是有5和6气质的人,探索欲和直觉都很强,都是顽皮的好奇的老孩子,都是爱助人与拯救欲强的“家长”。这两人的心力能量很大,研究心理同样都是有“热爱”在其中,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159、258完整的人心能发电厂是很强悍的,做事很投入,甚至能把职业当做使命去做。假如喜欢欣赏一个人的话,也是纯粹的发自肺腑地爱,当然如有不投缘的时候,也会从心里厌恶。两人都是情绪化的人,情绪化不是坏事,有本真的童心,真心地互相欣赏过,也在后来真心地决裂。

    两人也同样6的特点很明显,一个是天赋数36,生日26,一个年份6,生日6,这是多么有相似需求和能力的人啊。6突出的人是很适合做心理医生,有几个方面,首先帮助别人解决难题是数字6的需要和价值,见不得别人受心理煎熬也是6伸手相助的本能。再有,6的直觉是有点神奇的,我相信这两位对心理的研究并非全部都是理论,更多了感觉感官直觉等等天分的协助,凭感觉就能推测别人的心思,这是6很关键的特长(尤其2和6同在)。荣格123,369线完整,且命数9,意识上更多了神性的带领,所以他会被形而上的东西吸引。

    顺便说句,6之所以对心理学有兴趣,还有一点是为了自医,也就是在钻研的过程里会潜移默化地为自己治疗。因为6对身体和心理的病痛非常敏感,一旦自身出现问题,很难向别人倾诉求救,只能自己消化,自己为自己治病。6更乐意站在助人的角色上,而不喜欢做被助者。6的家长做风就是这样的,很难对“孩子”诉说自己的苦闷,但只要“孩子”需要帮助,就会义不容辞。 

     以前看老弗的书,我就有一个感想,这位大师为什么把各种心理问题都归到性问题上呢?假如你不爱较真的话,貌似是有道理的,童年影响,俄底浦斯情结,做梦与性紧张的关系,等等,老弗把人的心理问题都归属到性的根源上了(我怀疑他自己有性问题存在,就如达利有阳痿病,他一直爱画此类超现实的作品)。当你接触了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后,就不会这么绝对了,起因有太多种可能,包括前世与自然天性的问题。这是没9没7的老弗无法吸引来的东西。

     我以前以为只有生日里有7的人才喜欢琢磨人心和推理,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很多数字和连线都可以代表分析欲,比如数字2、3,4、5,6,都有分析能力,但侧重不同,2是爱衡量的感觉型分析,3是好奇心造成的分析(比如八卦能力也是分析推测),4的重视细节合理性的分析,5是体验型的探索分析,6是直觉与换位思考型的分析,有所不同。但只有7是刨根问底型的分析,就是说,一个人无7的话,并不影响推理喜好,但有可能推不到根源上,会局限住。7在分析推理上会动用很多法门,不仅仅是科学,也会有其他的旁门左道协助,如玄学,人的认知无法达到的宇宙能量等等,目的就是为了找到真相。真相并不是人脑子想出来的,而是要事实说话,需要各种能力综合印证出真理(包括艺术感知)。

    老弗缺少的两部分能力(无7无9),刚好是荣格擅长的2部分——7和9的能力。老弗命数4,荣格无4,一个写实,一个写意,真是相似又互补。我上篇还写到这个呢,2个有5的人是不能观点不一致的,否则就顶上了。

    这两人的关系决裂,看生日很容易理解。老弗一直都是导师权威的位置,那文章里写的很详细,他是荣格的恩师,如父亲一般。老弗的位置是“一家之主”,而荣格也同样6很重,相似部分刚好就是相抵触的部分,一个要当家长,另一个不喜欢占在儿子的位置,可以这样说,荣格的内心更是“家长”,只是他表现出来的是儿子的状态,他是忍耐N多年后才不得不翻脸的(他是怕冲突的人,但也有8的压抑与勾践之道)。“卑劣的、虚伪的荣格以及他的信徒终于从我们中间滚蛋了。”在老弗眼里,这点也不是歪曲,荣格会有虚伪的特征,表面平和与人为善,内心欲望强烈,要当权威。

      人真的很复杂,尤其是数字多的人,综合起来有很多的因素,如数字5的不服权威,你越是觉得自己是权威,我越要挑战你。这就是5的特点,叛逆,对着干,不乐意服从,爱当十三不靠。而荣格又是26/8的生日,除了直觉更强,搜集信息的智能更高,而他本身性格里也有喜欢控制别人的欲望,控制欲强的人最敏感别人的控制,那是相当难受。而老弗是5月的,从童年起就是野马,自我意识很强,怎么可能接受“儿子”的挑战呢?

    挑战权威和观点差异无法得到共识应该是荣格对老弗有意见的起因,其他的理由,看不惯老弗和小姨子有一腿等等道德感,也仅仅是个表皮,或者干脆说是挑剔已经有分歧的人一个小借口而已。(补充一点,也许关系太近了也是一个大问题,相处如亲人,可又不是亲人,这也是6的一个特点,稍有看不惯的地方会有可能放大成瑕疵。数字6这点特别矛盾,乐意与人亲密,可心的距离一直很远,除非彼此真正认可“你是我的,我是你的。”)

    两位都是史上心理学的天才,都是智者,只是天性不同。老弗是现实主义者,眼睛看到的,现实摸到的,自身体验到的,都是可靠的研究课题(4也是有保守的特点),而荣格是理想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综合体,他自身的一些神秘体验就告诉后人——人心有灵,不仅仅是感官肉体。

 

 

有段荣格的生平文字可以看到他与9的神性关系(命数即灵魂指引):

    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的康斯维尔,一个对宗教相当热衷的家族,他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几乎把信仰当成他生命的全部。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自小他便具有特别的个性,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到了6岁之后,除了父亲开始教他拉丁语课外,也开始他上学的生涯,藉着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群,靠近大自然。

  十二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确实改变命运的事情。一个初夏的中午他等待同学时,一个男孩猛然推倒了他,荣格脑部受到了重击。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似乎有种神秘的咒语萦绕在荣格的脑中,每当必须回到学校或者面对功课时,便陷入了昏厥的状态。这种状况的持续使其父母忧心不已,从各处请来的医生亦无法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癫痫的状态。但慢慢的,他用意志力来面对这个问题:一开始,在认真十分钟后,晕眩的感觉袭上心头,但荣格未放弃,持续地强迫自己继续看着父亲的拉丁文书,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努力后,一切又回复了原状,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日后回忆起这件事,他视其为经历一次“精神官能症”。这个精神官能症对他而言是个秘密,一个可耻的秘密。但它却诱发了荣格一种非同寻常的勤奋,每天五点准时起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并非做做样子罢了。

  同一时期内,荣格还有一段重要的经历。这段经历就如同刚从浓密的云层探出头来一般,他找到了他自己,开始摆脱了以别人的意志来过生活,对自己有绝对的权威,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学校和都市生活则是占去了他的大部分时间。渐渐地,他越来越认同一号人格以及所发现的新自我,二号人格的世界则慢慢地消逝,二号人格容易让他感到沮丧,他从二号人格的先入之见中解脱出来。他亦开始接触西方哲学史,系统性的探讨自己所拟定的问题,深深为柏拉图、毕达歌拉斯、恩培多克勒所吸引。对荣格而言,他们的思想很美,富有学术气息,不像亚里斯多德式的唯智论令人生烦。在其中,最令荣格兴趣的莫过于叔本华的著作,他对世界阴暗面的描述相当的符合荣格的看法:对于上帝,他们皆认为上帝乐于唤起人们的阴暗面更胜于光明且积极的一面,这对自幼便开始怀疑上帝是否为完美的荣格而言,无疑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