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铎谈公益:贫富悬殊,我们过来的人,很担忧哇

(2006-08-22 09:24:14)
分类: 公益残篇回顾
李扁  文/图

记者:陈铎老师,请您谈谈公益。

陈铎:这方面(我有几个头衔),慈善大使,环保大使,抢救国宝工程形象代言人,都是属于这方面的吧。因为这都是大家都关心,也更希望人人都参与,像艾滋病防治的问题、宣传的问题,濮存昕就积积参与,马上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目,这是好事情。无非就是希望社会公众,各行各业的人,大家都来关注,大家都来为这样的事业出一点儿力,出一点儿钱,付出你的智慧,付出你的劳动,我想大家对公益事业也逐步的了解了,也感兴趣了,也重视了,这非常好。但是我对你们这个报纸,一点儿都不知道。

记者:
濮存昕倒是隔三差五的在我们报纸上出现。我们是一家新报纸,就像公益事业一样,比较弱小,影响也比较小。所以非常需要您的指导和关注。

陈铎:
但是慈善事业中国是有传统的,行善做好事嘛。但是一度以来,慈善都是宗教事业,好像这是跟宗教有关系,其实不尽然,只要你是个人,只要你是有良心的,恐怕都会去认真的考虑这个事情:怎么让别人也跟你一样,生活得好一些?这样的人现在是多起来了。也应该把过去某些概念:施舍啊,是宗教,这个要区别开。因为做好事善事,哪行哪业,哪种职业,哪种社会地位的人都应该有,而且本质上都是有的。但是被其他东西淹没了,所以希望唤起各行各业的人吧,在这方面能够注意一下,叫开发也好,叫启谛也好,叫再现也好,重现也好,都可以,只要你为社会做点儿好事,人们都会记住你,即使有些做了人们不知道,比如我们近代提学雷锋,那也是很多好事善事啊。这个好事善事,金钱是一方面 ,我掏出一定钱来帮忙,有时候是行动,这个行动是身体力行的,身教这方面的。那么,宣传单位,用言教,用自己的宣传媒介、工具,也是一种做善事。提请社会公众大家都来关注,我觉得方方面面应该是很多,义学呀,义工啊,志愿者,都是一种善的行为。

记者:但是这个受一种损害,比如腐败呀,社会上那种大的不公平啊。而且怎么实现组织化?个人的力量都是非常微弱、微薄的。还有一些人吃不上饭,或者每天只能为了吃个饭。

陈铎:我特别同意你这句话,个人的力量都是特别微薄的,那么现在社会把这种特别微弱、微薄的力量积聚到一起,形成一股较大的力量,我觉得这也是特别必要啊。因为现在事实上我们总体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都还是提高了不少。虽然大家都注意到还有穷困地方需要扶助,但是这些已经富起来的、已经物质条件具备了的,应该可以多做一些事情了。当然也有一些困惑,比如说,各家各户都有一些旧的衣服,甚至于比较新的衣服,也穿不上了,也不可能穿了用了,堆在那儿。过去是美国,一些国家,通过教会的一种援助方式,慈善,发衣服啊什么的,我们这儿,我也提过,但是据说是因为大批的服装,有一个消毒的问题,整理的问题,运输包装的问题,所以这个可能要花费比较多的资金。

但是这件工作,我觉得从资源角度来说,一个,别扔了,把它作为垃圾处理、烧掉,那都太可惜了。它能够还给有些人去用嘛。所以恐怕还得想想办法,找找主意,用什么办法来处理,或者用某一笔基金来做这些事情。是,它可能花费很大,但是也说不定有这些处理的机构,它也能做一些捐助呢,也说不定。

记者:你刚才提到宗教,基金,都有一个组织化的问题,美国通过竞争充分的宗教市场,实现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化,国家不管每个团体的教义,只管三点:不准盈利,不准囤积武器,不能违法。最后所有组织为了生存,只有比着做好事。那么您对宗教的作用怎么看的?

陈铎:我知道宗教做不少这方面的事儿,各个教我都接触过。(宗教教义)都还是要做善事做善人嘛,来世好超度什么的。不管这个信仰究竟怎么样,但是我觉得做善事本身,是永远要提倡的。不管你是信不信教。我觉得都是要赞扬这样一些人,所以,我想,我们《公益时报》多把一些做善事的善人做一些宣传,我觉得这恐怕还是有必要的。在全社会提倡做善人善事。这个全社会,是,看起来是个口号,但是,如果不深入人心,不让每个人都明白,哦,这个是对的,好的,分不清好坏的话,那就糟了。

现在,随着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提高,应该对这些的认识不是过去那么肤浅了。你不信教,可不可以做善事啊?可以;你不信教,可不可以通过某些宗教组织去做善事啊?也可以;当然,宗教之外,也还有一些善事机构。譬如说,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有很多这样的可以做善事的地方和组织,这就是已经形成的组织来做的,当然这个组织是不是为人们所了解?也许,宣传得还是不够。刚才提到过,有些机构,过去有些事情发生,比如我们这个工程那个工程,提了以后,钱到哪儿去了?不透明。不知道捐了钱以后这帮人去吃喝玩乐去了,那是,心里是很不舒服的。所以,也得有一个组织保障,组织监督或者说社会监督。这是需要的。那么《公益时报》,我觉得,如果有条件,公布一些好的,揭露一些丑的恶的,恐怕这也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这是可耻的,是不可为的;那是该赞扬的,该做的,我们该学习的。

记者:
我觉得您提到了一个公民和老百姓的问题。据学界说,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公民社会,必须有公民。所有媒体都还在老百姓老百姓,不提公民这个事儿。

陈铎:但是公民的权利义务在宪法里怎么体现、怎么提呀?你就像环境问题,公民对环境问题的公诉权没有。只有当事人你才有权。

记者:没有《公益诉讼法》。

陈铎:
还有知情权。我知道周围环境怎么样啊?不知道。现在当然有空气质量预报什么的,这个已经是进了一大步了。但环境不仅仅是空气质量啊。还有其他,噪音等等。还有一个评议权,没有。情况知道了,我觉得这个就是不合格,但是是不是周围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评议权)啊?这个也跟慈善,权利义务里边怎么来表述,我觉得是比较难的。但是你公民,当然应该做好事做好人了,好公民应该有哪些(要求)?

记者:
可能还是一个政府怎么赋权给老百姓的问题,怎么样让老百姓变成公民?我们的政府管得很多。

陈铎:所以也会管不过来。恐怕这更多的应该是媒介、舆论界的事情。倡导什么,提倡什么?

记者:但是据我采访的许多人,更多的也许不是媒介的事,而是政府的事,毕竟政府掌握的资源多,媒介也是政府掌握的资源。而政府用得较多的也许是管理而不是治理。

陈铎:管理本身嘛,因为本身有一个秩序需要建立。但是秩序本身,还有很多东西不见得一下子在这里能够体现出来。这个我觉得是有距离。但是以前是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现在这样已经是很大进步了。我来冷静的想想,只能一步一步来走。操之过急也会有麻烦。你们想干嘛?你们要干嘛?那又是麻烦的事情。是,我们就想干点好事儿。哦,你这就是好事儿啦?哦,那不是。就你的事情重要?哦,也不是。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有文化传统的,有尊长甚至于上下之分,大小之分,所以,只好,我们期待着一步一步来做。现在毕竟好在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为纲了。已经不是那么一种人和人的紧张关系啦。但是,贫富悬殊,我们过来的人,很担忧哇。共和国建立之前可以说,贫富的悬殊使人产生矛盾,怎么怎么样,要革命,现在,我们不希望再这样革命,但是政府啊,都注意到了。注意到了,怎么解决?大家就希望更好吧。

记者:打扰您太长时间了。您知道您这样的人有很强的社会动员能力(所以采访您)。

陈铎:也是靠媒介,大家熟悉。

字:2,795日期:2004-3-8早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