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险过剃头 -- 《Argo》

(2012-11-13 18:35:54)
标签:

影评

逃离德黑兰

电影

argo

affleck

娱乐

分类: 影评

有影评说,Ben Affleck成功的导演,挽救了这部戏陷入大美国英雄主义深渊的危机,深表赞同。一个典型的美国英雄的故事,加上夸张的戏剧放大(最后关头才“冲上云霄”的飞机,实在是太扯了,地上的警车要在那个距离应该早被引擎喷出的热气烤焦了),小本总算把它控制在了不会让大多数外国(不包括某些涉及到的国家)的观众厌恶的范围之内,加上非常正确的政治性,确实看好它有问鼎明年奥斯卡的潜力。但如果和同样主要以政治正确吃胡的《拆弹部队》相比,后者在一些细节上的刻画更能打动人一些,可能这就是男女导演的不同吧。全片最“反转”的角色,六名人质中唯一能说流利波斯语的Joe,从一开始的诸多JJYY,到最后奇迹般地拯救全组人,如果能再多加入一些转折表现就好了。

看这片最大的惊喜,是众多无私的酱油党,全都是好莱坞骨灰级的人马啊!一直给我“怪爷爷”印象的Alan Arkin饰演的好莱坞老鸟制作人(可能是为了保护本人,用的是假名),配上真名出现(本人已经去世多年)的奥斯卡得奖化妆师,老油条二人组的几段戏把好莱坞讽刺了个淋漓尽致,看得大家大呼过瘾。演加拿大驻伊朗大使的Victor Garber,还记得《泰坦尼克号》上殉船的设计师么?P.S.他和小本看来挺铁的,《The Town》里也打过酱油。以及刚在《The Bourne Legacy》里碰到过的熟面孔,在实验室发狂枪杀同僚的科学家这次转正成了情报部门官员,而负责分药下毒接头杀人的亚裔女特工,这次成了加拿大大使夫人。不知道这么多资深酱油党,是冲着与小本的私交,还是冲着这部看起来就能青史留名的电影?

技术方面,电影刻意营造怀旧和“历史”的感觉,包括故意把胶片“做旧”“做糊”,剪了些其它老片老电视剧里的片段来拼上等等,效果还不错,不过IMDB上已经爆了不少穿帮出来了,有兴趣的不妨去看看,我觉得最穿的是那个破破烂烂的“HOLLYWOOD”标志,片里那么多老鸟,不可能不记得是哪年修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