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科大招生方案被质疑倒退 校方称系谨慎选择

(2012-06-08 17:15:03)
标签:

教育

朱清时

山东

招生方案

科大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南科大招生方案被质疑倒退  校方称系谨慎选择

自主招生到底有多"自主"?——聚焦南科大的招生方案

 

晨雾 / 转贴

 

南科大招生方案被质疑倒退 <wbr>校方称系谨慎选择
朱清时:近30年中国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

   

    新华网济南6月7日电(记者娄辰)高考大幕已经开启,被坊间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在全国8个省区招生,从上报的“4+3+3”方案,到现在的“6+3+1”模式,有人质疑是“倒退”,校方回应是“谨慎选择”。

 

  “6+1+3”是“前进了一步”

 

  5月29日,教育部批复了南科大的招生方案,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将进行“去筹转正”后的首次自主选拔录取考生。自那天起,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就一直奔波在全国各地招生,10天内将跑遍山东、福建、四川等8个省份。

 

  据了解,南科大今年计划招生180人,全部在提前批、理工科大类录取,其中在广东省招生40人,山东、福建、四川、湖北等7个省份各招20人。

 

  南科大将采用“以高考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报考该校的学生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再参加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高考成绩占6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南科大的复试以书面形式测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洞察力。把考生的这些素质作为录取依据之一,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特别是有利于教育资源薄弱的农村和非重点中学的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也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考生平时成绩以会考成绩作参考,对于没有会考的省份,平时成绩则以学生高中阶段一、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为准。

 

  朱清时认为,南科大今年“6+1+3”的招生模式是内地大学没有实行过的,更类似于香港地区一些高校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方案,是朝着目标“前进了一步”。


  “妥协退步”还是“谨慎渐进”?

 

  在“6+1+3”的招生方案获批前,朱清时曾告诉新华社记者,学校向教育部提出的招生计划是,今年招录学生180人,在考核方式上,学生的高考成绩占40%,平日成绩和南科大的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各占30%。

 

  从“4+3+3”到“6+1+3”,高考成绩所占份额由小变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妥协”,是“被招安了”。

 

  朱清时回应说,这是出于谨慎的结果,主要考虑今年是第一年实行这种模式,不知道平时成绩能够准确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能力测试能成功到什么程度,所以才进行了这种调整。

 

  不仅是成绩结构变化引人遐想,“纳入提前批次”招生,也招来了业界人士的质疑,认为这对以“改革”立身的南科大来说“是倒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公开发表文章说:“南科大今年实行的招生,不能算是自主招生,而是按计划集中录取,这意味着南科大的自主招生改革受阻。”“南科大目前实行的招生方式,比内地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方式还要差些。”

 

  熊丙奇质疑的焦点就是纳入集中录取提前批招生,他认为,只要纳入了集中录取,其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投档权是由政府部门掌控,学校只是增加了有限的自主权,因此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

 

  朱清时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理想的东西往往不可能一步到位,每走一步都需要平衡,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容易翻车。”


 高考成绩占比能否学校自己定?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起步,从最初的单校考试,到后来形成若干个学校的联考,一般采取笔试加面试的形式,最终各校根据自主招生的成绩给予学生高考中10分至60分的降分提档优惠政策,俗称“加分”。到今年为止,共有8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

 

  业界认为,南科大今年的招生方案还不是理想的自主招生,朱清时6日山东招生时也承认这一点。那么,理想的自主招生方案是什么,下一步该怎么走?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对于理想的自主招生方案,目前大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扩大高校自身的招生自主权。当前社会对南科大提出质疑,主要还是认为“自主”的程度还不够。

 

  熊丙奇等专家认为,自主招生不一定是要完全抛弃高考,而是不以高考为唯一准绳,高考成绩只能当成录取的参考因素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方向定位为“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把高考作为“基本方式”,同时还要“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那么高考成绩究竟应该占多大比重比较合适?刘志业认为,这个无法一概而论,每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不同,会有不同的判断。

 

  “如果国家能放开确定高考占比的决定权,放手让各个学校自己来确定,将会是迈向理想自主招生的一大步,”刘志业说。

 

信息来源:2012-06-07 新华网 / 新华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6/07/c_123249651.htm


晨雾点评:

 

    南科大2012年招生方案确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其原因主要不在“4+3+3”到“6+1+3”只差。那只是体现了自主的份额所占比例的问题。晨雾认为朱清时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南科大今年能够招生,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这是可以接受的,这不过是自主招生评价体系中权重比例的分配问题,是“量”的问题。

 

    最不能接受,最不能理解,也最令人失望的两点是:1.招生被列入了全国统招的提前批次;2.并且给各省分配了十分明确的招生计划名额。这两点就使得这种招生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充其量也不过是在我国现有的8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已经实验了十年,没有任何本质突破的基础上,稍微加大了一点点力度而已。甚至与东北大学今年在辽宁省试行的高考后自主招生改革差不了多少。这根本就不叫作自主招生。因此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看出是退步。

 

    精明的朱清时抓紧时间尽可能地把报名时间提前(雷厉风行,发布方案的当晚就开始受理报名),精心选择了考后志愿填报时间较晚的8个省份,才得以把自主测试评估的时间安排在志愿填报之前。“在报志愿前,我们就对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测试评估,测试完了,会动员觉得有希望的学生填报志愿,之后才投档”。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南科大的选择范围可以大大突破120%投档的限制。最终志愿填报选择南科大的考生应当是已经经过南科大的一轮筛选之后的考生了。因此从这一点看来,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试点虽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但是已经比我们其他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进了一步。从这里也能看出南科大在他的带领下,在政策十分有限的夹缝空间生存的艰难。已经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政策。

 

    新华社记者报道,朱清时认为,南科大今年“6+1+3”的招生模式是内地大学没有实行过的,更类似于香港地区一些高校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方案,是朝着目标“前进了一步”。可以说一贯讲真话的朱清时这次为了完成招生,迫不得已地讲了违心的话。南科大确实是“倒退”了。

 

    那么怎样才算不倒退呢?其实第一不是根据申请人是否参加高考来判定,第二也不是根据高考成绩在录取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来判定。判定的主要依据是录取学生是否要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投档环节。比如说,今年南科大招收的180名考生的录取方式与去年的45名“小白鼠”一样自主录取,只是要求“小白鼠”们必须提供高考成绩,哪怕高考成绩同样需要占60%的份额,那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