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自主招生上演“三国杀” 家长盼更公开透明

(2012-02-12 00:02:50)
标签:

教育

中国

华约

北约

高校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高校自主招生上演“三国杀” 家长盼更公开透明 

 

晨雾 / 转帖

   
高校自主招生上演“三国杀” <wbr>家长盼更公开透明

 

高校自主招生上演“三国杀” <wbr>家长盼更公开透明

2月11日,由清华大学等7所著名高校组成的“华约”自主招生联盟和由北京大学等11所高校组织的“北约”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在全国各省区市同时开考。中新社发阿董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网2月11日电 (记者邓永胜)中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本周末上演“三国杀”。以北大为首的“北约”和以清华为首的“华约”今日同时举行笔试,而“卓越”联盟笔试将在12日举行。

 

  “北约”、“华约”联盟考期“大撞车”

 

  始于200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已走入第十个年头。这一试点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提前确定意向高校的录取名额,并在参加高考后享受最高60分的降分优惠。
 

  目前参与试点的高校扩至80余所,涵盖了绝大多数“985”工程名校,并逐渐形成“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3个自主招生联盟。而参与三大联盟的高校占据了拥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一联合招生模式今年得以延续,其中“北约”阵容收缩,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两所高校“单飞”。其它三个联盟的成员没有变化。

 

  颇令考生意外的是,今年“北约”与“华约”未延续去年错峰考试的安排,而选择了同日开考,同时取得两大考试联盟笔试资格的考生必须提前二者择其一。

 

  “北约”今日上午举行语文、数学考试,下午举行英语和物理、化学/历史、政治考试。“华约”笔试共有四科,今日上午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测试,下午进行数学、自然科学或人文与社会的测试。其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测试可选择参加其一。

 

  记者今日上午来到“北约”考点之一的北京中关村中学。虽然天气严寒,但校门外仍聚集了数十位陪考家长,其中很多更是自北京周边的河北廊坊、保定、唐山等地赶来。

 

  对于“北约”、“华约”联考上演“大撞车”,考生家长颇有微词,认为这些大学似乎在“结盟”搞对抗、抢生源,很多考生不得不在“二选一”中失去机会,这与当初自主招生政策设计的理念相去甚远。

 

  对此,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两大联盟之所以不错开考试时间,一是不希望考生连续赶考,增加压力;其次,往年有考生同时被两大联盟学校录取,最终也只能选择其一,造成招生资源的浪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让考生做出部分选择。

 

  名校大打“寒门牌”提高农村考生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以及经济因素,农村子弟越来越难进入高校尤其是名校,“寒门难出贵子”现象不断加剧。

 

  在此背景下,部分名校不约而同的出台向贫困地区及贫困考生倾斜的自主招生政策,大打“寒门牌”。教育部亦强调今年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应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适当倾斜。

 

  北京大学今年率先实行“学院自主招生”新试点。该校光华管理学院将在北大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增加学院单独自主选拔。并承诺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倾斜,通过学院自主选拔的考生中,农村户籍考生要达到30%。

 

  清华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新增“自强计划”,规定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及以下中学,均可推荐1名学生参加选拔。入选学生参加高考后,最高可获60分降分录取优惠。

 

  中国人民大学则首次为农村考生推出“圆梦计划”,主要招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

 

  这些新政策在出台伊始曾一度引发激烈争议,尤其是人民大学的“三代以内无大学生”的原则要求,更是被指炒作。

 

  然而,从今天的笔试现场,却也不难发现,这一系列新举措已初见成效。考场外,记者见到多名来自河北县级中学以及农村籍考生的家长,他们纷纷表示,“正是看到这些大学的自主招生倾斜政策,才敢于一试。”

 

  记者从家长口中得知,相比城市重点中学的考生,这些来自县级中学,尤其是农村籍的学生无疑处于竞争劣势。他们所在的中学一般无推荐名额,对自主招生的重视程度也十分有限,考生大多只能通过自荐的形式应考。


家长盼自主招生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因触动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曾一度被誉为“中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举”。但近年的联考俨然成为考生和家长眼里的“小高考”,也牵扯了大量时间精力。

 

  对此,考生家长则多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无疑为孩子增加了进入名校就读的机会,且相比高考,自主招生考试内容更灵活全面,对考生而言也是难得的锻炼良机。

 

  而对于外界担忧的自主招生会增加考生压力,家长们则认为,参加这一考试多为学生自己的选择,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即使这次不能成功,还有6月的高考。”
 

  同时,由于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操作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外界对于权力寻租及少数内部人徇私舞弊的担忧从未止息。

 

  为保证考试的公信力,今年“北约”联盟的笔试试题由内部判卷改为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而“华约”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委托给专业的考试机构组织。

 

  有专家质疑,此改变将会使自主招生考试的答案灵活性降低,与“自主”相违背,越来越向高考靠拢。

 

  而考生家长则认为,无论形式作何改变,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的关键还在于考试过程的公开。

 

  自主招生仍“掐尖”被指功利化

 

  试行多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在近期则屡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先是部分名校招生新政引发争议,随后更是传出“教育部酝酿取消自主招生联考”。直到去年11月份,教育部方对此事回应称并未叫停。

 

  但是,对于自主招生的名额,教育部却作出了明确限制:重申自主选拔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年度招生计划的5%,首次为高校自主选拔候选人数设置了“原则控制在自主招生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的上限。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其初衷本是拓宽多元化选才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从各名校制定的招生政策来看,“成绩优秀”仍是无法绕开的先决条件。被确认有推荐资格的学校,也多为各地的中学名校。因而,“圈地”、“掐尖”之说甚嚣尘上。

 

  不少专家指出,如果高校自主招生不放弃“掐尖选才”的短期功利性,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备考负担,还会进一步加剧了高考的“紧张空气”以及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

 

  考生家长则认为,这一问题是由现行的高校招生机制造成,如果单纯以考分为评价标准的招考机制不改,现状便难以根本改变。“作为家长,我们自然希望孩子能多一些休息时间,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参加各种辅导班也是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来自京外省份的考生对此感受颇多。受制于高企的分数线,相比北京考生,他们要获得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入场券,无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自主招生获取降分录取机会,俨然成为一条难得的“捷径”。

 

  教育部近日明示,年内将发布高考改革方案。如何解决当前高招制度的弊端,脱离单纯以考分评价学生的桎梏,各方正拭目以待。(完)

 

信息来源:2012-02-11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2-11/3661340.shtml

 

-------------------------------------------------------------

高考讲座信息:

晨雾韩旭高考志愿填报大型公益讲座


志愿无忧网特邀请晨雾老师在开学之初举办大型公益讲座,为广大高三家长详解北京市考生排名定位及二志愿录取原则等。

座位有限,敬请预约!电话:62053099,62387985

时间:2012年2月18日周六上午8:30--11:30

地点:国家财政部礼堂(西城区三里河南四巷)

主讲人:

晨雾 http://blog.sina.com.cn/chenwu 资深教育观察家,新浪高三家长博客圈明星博主。

韩旭 http://blog.sina.com.cn/viphanxu 志愿无忧网高级咨询师。

讲座内容详见:《晨雾韩旭2012年度志愿填报大型公益讲座公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