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小学生作文引热议

(2011-09-04 22:42:41)
标签:

瞿世镇

北京

民国小学生作文

南方日报

初级模范作文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重点关注 能为今天的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民国小学生作文引热议

 
晨雾 / 转帖 
 

民国小学生作文引热议

 

《民国小学生作文》 瞿世镇 董坚志 等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7月


民国小学生作文引热议

《民国小学生作文》 吴继铨 编 瞿世镇 校 九州出版社 2011年8月
 

核心提示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你相信这篇《春郊游记》出自小学生之手吗?今年4月,一篇将民国时期和现代小学生游记进行对比的网络帖子点击率火速攀升。在这场“穿越”的纸上较量中,这篇作者署名为“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卢焯坡”的民国时期作文,几乎受到了网友一边倒的赞赏,秒杀“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今天真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等陈词滥调。

 

    随后,一套名为《民国小学生作文》的书在今年7月悄然出版,顿时引起了新一轮、更猛烈的舆论热议。许多网友热情洋溢地赞赏书中收录的民国小学生作文不仅质朴、诚挚,语言之优美更是令人自惭形秽,甚至被评为“胜过了今日大部分高考作文”。

 

    民国小学生作文为什么如此受捧?又能为今天的作文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民国小学生作文》的出版方,以及《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文学评论家解玺璋等人士,邀请他们一起来探讨这股作文教育“是古非今”的热潮。

 

1

旧书摊上淘来的“宝贝”

 

    “……我们先慢慢地走到湖滨,在公园里坐了一会,然后雇了一只小舟,在万道水波中,荡漾开去。小舟慢慢地摇着,那全湖的风景,便也了然在目:湖滨的翠柳,随风婀娜地飞舞;红光夺目的桃花,夹植在垂柳中,倒映得满水皆红;同时,那些山呀、屋呀,它们的影儿在湖中微微荡动,真是一幅绝妙的‘西子书’!”

 

    这篇《暮春时的西湖》便是今年7月出版的《民国小学生作文》丛书中的一篇。该丛书第一、二辑收录了民国时期336篇优秀小学生作文,并配有108幅精美木刻、石印插图,一经问世,果不其然又一次触碰到中国人那根绷了多年的敏感神经——“基础语文教育”。

 

    丛书策划人符马活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他在北京潘家园淘旧书,在一家旧书店偶然发现了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学生作文精华》,随便翻了几页立即被书中小作者的文笔所深深吸引。

 

    记者了解到,这套《民国小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上海三民图书公司印行的《初级模范作文》、上海春明书店印行的《高级模范作文》、上海春江书局印行的《新编小学模范作文》、南光书店印行的《学生作文精华》、上海国光图书公司印行的《小学生作文精华》、北京书店刊行的《小学模范作文》等十几种书籍。编者瞿世镇、董坚志是民国时期学生教材读本编纂人,编过《初级模范作文》、《中学国语读本》。

 

    这些集子除了在旧书店淘来的外,还有一部分是从藏书家手中借来的。记者问及书中作文选取的标准,符马活表示“首先是好的作文,其次是与孩子的生活贴近的”,“以作文内容来说,涵盖了民国时期少年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作文体裁来说,包括了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几乎所有常见文体。总之,它们是民国小学生作文的一个缩影,基本反映了白话文应用初期的小学生作文风貌。”今年10月《民国小学生作文》系列还将出版另外两册。

 

    符马活表示,出版《民国小学生作文》这套书,并不是想要一鸣惊人地拷问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中国语文基础教育的道路怎么走,对我来说,这个问题过于沉重和复杂。我们的初衷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小学生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更合乎他们天性的方式写作文,退一万步讲,即使不能通过写作文让孩子们掌握高超的写作技能,最起码也不要败坏他们的人格”。

 

2

展现新文化启蒙时期的诚实和趣味

 

    “带着新文化启蒙时期的诚实和趣味”、“没有人云亦云”……许多关于《民国小学生作文》的评论文章中,共同将这批早期学生作文的优点归结为两点:思想感情上的澄澈、真挚;文字表述上的生动、活泼。

 

    “明白如话,简练、干净、真实、亲切。”“新概念之父”、《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认为,无论文章主题是夏季雨后乡村的清幽景致,还是对病逝四年的弟弟的思念,毕业典礼上分别的不舍,或者“勤于攻读,努力前程”的相互勉励,这些产生于白话文方兴未艾之际的文章,多数作文都是在说发生在作者身边的、“具体的事情”,首先旨在把事情讲述清楚、把人物叙述生动、把情绪表达充分,而现在小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太强调“主题明确”。“这些民国时期的作文,往往重在都不是讲什么道理。虽然在文字上不是特别成熟,但是没有废话和套话,作文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很鲜活,让我们看到了白话文在社会普及推广初期时的形态。”

 

    一位年过八旬的退休干部李伯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他在内地接受的小学教育,还残留着私塾的性质,古文经典仍是重点,白话作文并不是强制性的考试项目。“当时的作文要求很松,老师出的题目也很具体,比如写‘我的教室’、‘我的同学’。作文大约一个月写一次,只要文从字顺、说清事理就可以了”。

 

    在对民国小学生作文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之中,也能看到个别网友“挑刺”的评价,针对部分篇目行文中出现的“凄灯”、“苦雨”、“幻梦”、“惆怅”等字眼,有读者感叹,“怎么小学生就这么肉麻?”“比今天的‘45度仰望’之类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针对这类“概念化的想象”,文学评论家解玺璋认为,“有一些是对于古文作品的模仿,也有词句不是从心中涌出,而是从书中直接得来”,但是就整体上来说,没有今天作文教育“主题正确、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等重重束缚。解玺章的儿子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上的小学,有一次去北京龙潭湖公园捞鱼,回来把这件事写在了作文里,写得很有趣,结果老师居然找家长谈话。“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写得再好也是二类文。要写好人好事,才能是一类文”。这件事让他感到既无奈,又可笑。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张卓君 王天励
 

信息来源:2011-09-04《南方日报》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9/04/content_7003115.htm

 

■《民国小学生作文》摘录 
  
佚名

夏雨

 

    听不见檐下的雨滴声了,只残留着片片的白云,浮泛于天空之中,来往自如。

 

    我疲倦了,出去散步,走到高的石,低的洼,积着秽水的街道里,更加了我的烦闷。

 

    街的尽头,就是乡村的一角。瞧呀!弯弯的溪流,袅袅的杨柳,丛绿深阴之中,列着几座茅舍。旁边的池塘,承受着溪之流水。这地方,我仿佛前日来过吧,但是没有这样清幽。

 

    溪流添了潺潺的汩汩之声,池塘的水,更深澈而澄清了。滨水的杨柳,也柔媚青葱了许多。地上的花儿,在这番新雨之后,莫不娇嫩活泼,生意盎然,愈形可爱,因为它们都受了雨的沐浴。所以绿杨丛中的鸟儿,忙得穿梭也似的飞来飞去,整理他们的被雨之巢。

 

    瞧呀!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致呵!幸福的人儿,都来赏玩吧!

 

佚名

 

月在天上,

船在海上。

他两只手捧住面孔,

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见月儿眨眼,

海儿掀浪,

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

但他却想到了,

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

那人儿正架竹子,

晒她的青布衣裳。

 

水手

佚名

 

    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们做学生的,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读书是学生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能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于功课决不能有长足的进步,他的前途,一定是十分渺茫的。

 

    我们最容易听到的,是说读书的目的,在预备将来升官发财。以为读了书,识了字,就有官做,有饭吃,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了。在封建帝王时代,读书的人,或许可以凭他的文章去猎取功名富贵;可是到现在,文明世界,只会舞文弄墨已经是不中用的了。

 

    那么人究竟为什么要读书呢?我们可以说,读书的目的在于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熟练的技能,以便为个人家庭谋生存,为社会国家尽义务。现在是物竞天择的时代,没有知识技能的人,便不能立足于社会。所以我们要在青年时代思想敏慧之时,努力求学,以获得知识技能,解决生存的问题。

 

这就是读书的利益,也就是读书的目的呀!

 

为什么要读书
 
信息来源:2011-09-04《南方日报》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9/04/content_700311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