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提升东城高考成绩

标签:
教育新课改东直门中学景山学校齐肇楠东城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新课改理念提升东城高考成绩
晨雾 / 转贴
今年东城区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九成考生能上本科,近七成理科生超过重点线。记者发现,作为新课改首届高考毕业生,高考成绩的提升印证着新课改实践带来的成效,特别是新课改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的探索值得关注。
东直门中学:
新课改“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成就”
今年,东直门中学文理科平均分、一本上线率、高分段考生数均比去年大幅提升,考生文、理科平均成绩均在560分以上,文理科一本上线率达到91.67%,比去年增长27%。近四分之一人在600分以上,增长率超过100%。其中理科600分以上增长率超过120%,文科600分以上增长率超过70%。
东直门中学校长赵景芝表示,今年高考优秀生比例大幅上升,这是学校长期坚持教育质量监控,并在新课改实践中坚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就感地学习并学有成就的教育理念的成果体现。
伴随新课改关注每个学生关注、为学生一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在学校实践,东直门中学本届高三学生中涌现出不少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优秀学生。该校金帆乐团小提琴手张玥报考北大,高考取得675的高分;高中再开始学习美术的学生刘玄在清华美院的专业考试中拿到500分,同时高考成绩也达到598分。学生党员袁晓文获得684分(理科),寇凌获得630分(理科)。该校颇有特点的双胞胎兄弟郭谦、郭逊第一志愿均报考北邮,高考成绩也不相上下,分别为 614分、616分。
在北林大自主招生中,学校心理社团社长方时凭借综合素质表现,特别是出色的社团组织经历,得到北林大40分的加分。学生谢旻杰刚入高中时,站在讲台前发言时都会紧张到双腿发抖,到代表东直门中学参加了东城区辩论赛、在 “模联”活动中讲课、并且参加过人生规划的讲座及测评,不仅当众讲话从容面对,而且释放创意和表达的天分,今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顺利通过了专业考试。
景山学校:
东城理科状元出身“超牛班”
景山学校高三(4)班是该校2010届的优秀毕业班,该班共有34位同学,其中有11人以优异的成绩被如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莱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等众多知名美国大学录取。其中,范子瑜同学获得了康奈尔大学全额奖学金;刘亦辰同学进入了全美综合排名第四位的斯坦福大学。此外,该班学生张
“高三(4)班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中毕业班。”学校负责人介绍,该班学生在高中三年不仅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文体、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更是出类拔萃。在市区级理科竞赛、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等重要比赛中有多人次获奖。
范子瑜在景山学校7年的学习生活中,曾代表学校参加过物理、数学、英语科目等各类竞赛,获得过北京市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他关于键盘输入法的研究获得了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范子瑜自初中时便进入景山学校学生会工作,这让年幼的他懂得了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并不断成熟起来。宫郑在课外活动方面经历丰富,他从六年级开始加入学校天文社,在社团活动中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培养了对天文的兴趣,这些都为他在后来的全国及国际天文奥赛中获奖打下基础。他曾获得国际天文奥赛一等奖,并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天文奥赛一等奖。
北京五中:
有限校园创设无限成长空间
今年五中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齐肇楠同学以675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黄超颖、楼高寒、齐肇楠、成棣同学分别获得东城区五个单项状元。
五中校长尚金华介绍,五中的超越得益于五中多年来本着在有限的校园,为师生创设无限的成长空间,促进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专心致力于学科建设,通过校本教研培养以人为本的学科优势。把五中的优良传统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融合,以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目标,不断积累学科优势,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中有培养名师的传统与氛围和基础。五中在自己的土地上培养了11位北京市乃至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数位北京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位区级骨干教师。学校通过建立名师指导组、青年教师拜师会等多种方式,传承优良学风。
在领会新课改理念上,五中2006年成立新课程工作室,2007年便召开多个层面的专题研讨会,进而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多元培训,促进观念转变,集中专题研讨,整体把握课程。伴随课改推进,结合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所在,建立起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制度、教学质量的分析反馈制度。在新课改中,全校每个教研组都承担校本选修课程,都参与综合实践课程。注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对理科实验班学生特设多门选修课程,对优秀生的培养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三年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四项,其他等级和市级奖项过百。
晨报首席记者 罗德宏
■揭秘
高考“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尚金华校长(左一)、张斌平书记(左四)和齐肇楠一起参加记者见面会。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北京五中是公认的理科强校,但今年的高考,五中的文科项目同样大放异彩。除了北京文科状元齐肇楠外,学生楼高寒、黄超颖分别以142分和137分的好成绩双双获得了东城区文理科的语文状元。从“高考数学梦之队”到高考文科项目的“三冠王”,五中凭借什么跑在了新课改高考的最前沿?
五中有个“最勇于创新的备课组”
五中语文学科具有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吴昌顺、梁捷、陈宝富等老一辈特级教师,一直在指导着青年教师。“出了状元当然高兴!但说实话,我们没想过会出状元,所做的一切也不是为了出状元!”五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有五位老师:王屏萍、李刚、徐淳、边晔、马金丽,就是这个老中青三代结合的团队,被新课程培训的专家们称为“最勇于创新的备课组”。
备课组长王屏萍和李刚、徐淳三位老师,是最早介入北京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预试验的骨干教师,“史传文学”、“中国新诗百年”、“戏剧鉴赏与表演”等选修课,让他们无论在虚拟课堂还是现实课堂中,都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边晔是从一所基础薄弱校调到五中的,因为原来任教学校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她曾经对与五中学生同堂上课充满顾虑,是网络课堂、跨校选课,让她和原来那些基础薄弱的孩子找到了成长的捷径。马金丽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被团队成员誉为“精神支柱”,今年马老师任教的普通班出了东城区的文科语文状元,为自己的教师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双课堂”:给师生插上隐形的“翅膀”
五中是最早参与新课改实验的学校之一。语文新课程进入选修阶段后,由于种种原因,本该个性十足的选修课变成了所谓的“推荐选修”,与传统课堂一样,学生感觉特别失望。
为此,五中开始尝试“双课堂跑班制”,网络虚拟课堂与现实面授课堂两条腿走路,学生打破班级界限,自主跑班选课。学生们对“双课堂”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和能量。
曾经,为了表达了对《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一个小人物——如姬的看法,一位学生洋洋洒洒写了长达2183字的帖子。另外一个学生在一周内,接连发表了两篇3000多字的主题帖,第一次谈得意犹未尽,第二次甚至写到深夜,还呼唤着大家讨论。学习《苏武牧羊》,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以“图说”表现,有的改编成剧本,还有的模拟张爱玲的风格,改写成现代风格的小说。为了驳倒老师或同学的观点,抑或争取更多的支持,学生们会自觉查阅大量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无形中大大提高了阅读量、写作能力以至语文素养。
“双课堂”让老师们的每一节课也充满了意外与挑战,由此倍增的工作量和困难也大大超出了想象。用王屏萍老师的话说,“面对全新的教材,试验全新的课型,教师要同时驾驭两个专题,要兼顾四种课型的设计和推进,要思考着两个课堂的管理,要关注并梳理虚拟教室中的帖子,要批阅成山的学生作业……大家疲惫不堪!”但凭着一份执著,一份对学生的责任,他们坚持下来了,成功了。这个过程同样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今年高考的三位语文状元,都是虚拟课堂的“版主”的活跃分子。虽然理论性的经验还待总结,但可以肯定地说,五中“双课堂并进”这条路走对了!
文科重点班:给“文艺青年”一片自由的天空
文科状元齐肇楠出自五中的文科重点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徐淳年轻、有魅力,是学生们中间颇有人缘的“魅力教师”。朝夕相处,徐老师和这班酷爱文学的“文艺青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而他对弟子们的才气也丝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在徐老师看来,五中文科重点班有能力争状元的不止齐肇楠一人。这班学生最值得一说的,不是成绩,而是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以及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比如说,齐肇楠和同学们在戏剧节上演出《暗恋桃花源》时,每个布景都经过了精挑细选,最后还专门找了一个弹簧床抬到了舞台上。这种做事的态度令人感动。
像齐肇楠一样,今年文科重点班有很多尖子生选择了中文、历史等基础学科,因为他们要带着理想和追求,踏踏实实做学问,为此他们已经做好了忍受清贫和寂寞的准备。
晨报记者 徐虹
信息来源:2010-07-01《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0-07/01/content_35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