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看上去很美
晨雾 / 转贴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几乎年年吸引着大量考生和家长的眼球,早在2004年,该专业即跻身北京市考生填报最热门的专业第7位。麦可思调查研究表明,2008届本科毕业生当年选择该专业的首要理由即是认为其“就业好”。然而,4年以后,就业情况是否如当年填报志愿时一样火爆呢?
据麦可思发布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6、2007、2008届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分别为87%、92%、88%,均在同届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上下(三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就业率为88%、91%、88%)。尽管就业率看起来似乎还算差强人意,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该专业招生量大,失业率的每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大量毕业生“毕业即失业”。麦可思数据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和2007连续两届的毕业半年后失业量居于第4位,失业人数分别达到1.11万人和0.7万人。
从就业“钱途”来看,2008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138元,与同届全国本科毕业生2133元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具体到不同职业、行业和就业企业类型、地区,其薪资存在着差异,如下表所示:
提醒
要以发展的眼光选专业
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岫指出,考生面对“热门”以及来自周围亲友的舆论和善意的压力,还需要把握好自己,因为选报专业可以说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考生应冷静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这个专业符合你的兴趣、爱好吗?符合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吗?你有能力得到它并把它做好吗?做好它需要哪些能力?这些能力结构你具备吗?热门专业主要就业职业对其从业者的个性要求你了解吗?你的个性适合学这一专业吗?
“冷”、“热”院校和专业由于入学时报名人数密度不一,竞争激烈程度不同,所以会出现录取分数有差别。但有一点应该指出,高考填报志愿时大家“追捧”的一些所谓“热门专业”,不一定在3至4年后毕业时还是就业热门,比如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虽然这类专业招生量大、供考生选择的机会多,但是这类毕业生的供给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所以还是建议考生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性格特点,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综合考虑专业选择。如果确实适合就读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也不必望而却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据高升网推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相对较好的大学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本版文字李莉
丁肇文J063 J144
信息来源:2010-02-02《北京晚报》
http://newepaper.bjd.com.cn/bjwb/html/2010-02/02/content_230933.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