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婆婆给准儿媳的一封信

(2009-09-22 15:28:32)
标签:

婆婆

娘家

保姆

儿子

月嫂

教育

分类: 佳文共赏

佳文共赏:

未来婆婆给准儿媳的一封信

 

晨雾 / 转贴

  
亲爱的媳妇:你好!

 

  在你即将与我的儿子组成新家庭的前夕,为了今后若干年家庭的安定团结,希望我们能够就相关一些问题交换一下意见。

 

  ●一 经济问题:

 

  1  我儿子名校毕业,现在看来就算换工作,也基本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他现在年收入10万以上。我想,按照北京现在的生活水平,在不负担贷款及房租的情况下,你们两个人生活应该是够了。这个打算是基于你不工作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有你喜欢的工作,我为你高兴;如果你有收入好的工作,我更为你骄傲;你们的生活品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如果你没有工作,我也没有任何意见,男人养家是天经地义,你只管玩得开心就好。作为婆婆我非常支持;

 

  2  作为我们老人,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不会向你们伸手的,我们辛苦大半辈子,挣的足够我们的开销了。在这一点上,不劳你们费心,希望你们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来建设你们的小家庭,建设得越来越好;

 

  3  我和他爸养了他20多年,不求回报,也不用你们给生活费什么的,但是我们将不会就你们的生活再提供经济支持,希望你们能够自力更生,愉快生活;

 

  4  你的家庭养育了你,你应该满怀感激之情。你的家庭没有养育我的儿子,所以请你们不要希望他对于你的家庭有所回馈。如果他基于对你的爱情和对你家人的敬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也理解并且非常支持。但是我和他爸爸将不会有任何经济上的帮助。这一点请你谅解。当然,如果你的娘家实力比我们还雄厚的话,我们也不会对你的娘家要求任何经济上的帮助的。我们说到做到。

 

  5  我们的资产和有价证券将会由律师陪伴在公证处的公证下进行遗嘱的制订。我们会把遗产放在儿子和孙子的名下,当儿子不在世,而孙辈未满20岁时,这部分资产将由专人托管,并由律师监督。你将不会有机会接触到我们的资产。当然你对于我们的房屋是有居住权的。希望你对于我们的决定表示支持,毕竟我儿子今后挣的全是你们二人的,我们也绝不会惦记。

 

  ●二 房子问题:

 

  1 你们居住的房子我们会提供,保证商品房,四环以内,130平米以上,成熟社区。房子的购买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尽量以你们的意见为主。但是房产证上将不会有你的名字,所以也请你尽量不要在里面接待你的远方的客人。装修及家电给你们20万的预算,希望你们心疼我们,尽量节约,以发票价格实报实销。装修的时候我会尽量控制自己,不发表任何意见,因为我十分理解媳妇对于婆婆提出装修意见时的反感情绪,而且我也同意;

 

  2  你们居住的房子我们将保留一套钥匙,主要是为了你们没带钥匙后或有突发事件(如漏水,跑电)的准备。我以人格向你发誓,在没有经你们同意的情况下,绝不会擅自进入你们居住的房子。而且我们也不会不打招呼就去拜访你们;

 

  3  我们居住的房子你们手里也会有一套钥匙,功能同上。随时欢迎你们来,午夜或凌晨能免则免。保姆总在家,也不怕活没人干;

 

  4  以后你们买了自己的房子,我们将会视情况提供一定额度的祝贺表示心意,除此之外我们将不会指手画脚发表任何意见;

 

  ●三 日常相处关系问题:

 

  1  儿子是我亲生的,是我血脉的延续,我不可能爱你超过爱他。请你谨记这一点。但你同时也是这世界上除了我老伴和儿子最亲的人,因此当你和外人有任何的冲突时(不管是你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还是来自于我家的亲朋好友)我将坚定地站在你这一边;

 

  2  请你要理解,儿子再怎么不好,他在我眼里始终是那个躺在摇篮里的可爱宝宝,是那个满脸泥水的顽皮小男孩,而你在我眼里一出现就是个成熟懂事的大姑娘。因此我总会觉得儿子是容易被原谅的。这一点十分不好意思,但我想当你做了母亲就会理解。因此我会尽量在你们有争执的时候偏向你(儿子是亲生的不会记仇)但请你尽量少对我讲那小子的不是,好吗?

 

  3 儿子是我生的,我会在你们结婚前尽量客观地把我眼中的他——尤其是缺点部分和你交流一下。但另一方面,丈夫是你挑的,你们结婚以后他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与我无关了,请你自行进行后期改造,我不会帮忙也不会阻挠的;

 

  4  对于你,毕竟不是我亲生女儿,我会首先做到尊重,希望能进一步喜欢。你如果有一些什么我看不惯或不喜欢的,如果不关我事,我会闭嘴。如果关我事,我会尽量委婉的与你交换意见,希望我们能达成共识;

 

  5  对于我,希望你尊重,如果能喜爱就更好。我如果有一些什么你看不惯或不喜欢的,如果不关你事,请你闭嘴。如果关你事,请你不要在第三人面前表达,在我们独处的时候请直接坦白对我讲,我们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 日常生活问题:

 

  我们毕竟不是一家人,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因此总会有磕碰,希望我们能共同遵守以下原则:

 

  1  我家有保姆,因此你来我家时不用干活,不过如果你愿意在开饭时摆摆筷子我会非常开心的;

 

  2  你家有没有保姆我不管,但是当我们去你家的时候我是不会帮忙干活的。你要是嫌麻烦,我请你们出去吃饭倒是没问题;

 

  3  在我的家里,请你遵守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标准;

 

  4  在你的家里,我会尊重你们的生活习惯(年轻人要是喜欢乱七八糟,我就当看不见好了)。不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5  在其他的场合,希望你在合理范围内尽量让着我,如果我做了讨厌的事或不合时宜的事你也可以直说;

 

  6  每年春节、中秋、五一、十一四个大节请你们做如下安排:如果前夜在我家,正日子请去你娘家,如果前夜在你娘家,过节当日请来我家,循环往返,公平安排;

 

  ●五 孩子问题:

 

  1  以后有了孩子,你坐月子我不想管,主要是产妇情绪不稳容易拌嘴,伤了和气就不太好了。我会给你雇一个月嫂,雇一个保姆,人请你事先选好,我来付钱。我每隔一天会去一次帮忙采购,如果对我买的东西及品牌有异议的话,请你列出单子,我会照买。如果你的母亲愿意来照顾你的话,保姆月嫂我照雇,另外负担你母亲的费用;

 

  2  我支持母乳喂养,我支持孩子每天洗澡,我支持年轻点要……但是一切以你的意愿为重。不过建议你以医生的意见为重;

 

  3  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觉得是最易引起矛盾的。在我承认最终决定权在你们的手上的前提下,希望我们充分讨论,请教专家,尊重科学,以安全为前提,以培养一个正直的人为目的,健康成长;

 

  ●六 两家相处问题 

 

  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实在不想多谈,但根据我以前的惨痛经历,还是先说的好:总的意见就是:多玩乐,少共事,经济互相不往来,关系互相不借用。如果两家旗鼓相当,以期多多玩乐倒是好伴,如果条件相差太远,最好两家少来往(我不是嫌贫爱富,要是你娘家十分显赫,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综上所述,亲爱的媳妇,如果我们能共同遵守,相信我们能快乐相处,其乐融融。

 

  最后祝你们小家和美,好好过日子。 

 

  编后:这个婆婆开明的程度让年轻人大为惊讶,她提出的条件也好,要求也好,有的看似颇不近人情,但这种丑话说在先的气度不知避免了日后多少冲突和尴尬。好多女性朋友表示,这样的婆婆哪里去找?对于婆媳相处之道,您有什么心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shafatudou@vip.sina.com

  郝姨
 
信息来源:2009-09-19《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09-09/19/content_136195.htm

 

9月22日北京晨报:

三封读者来信

 

  9月19日早茶版刊登的一篇《未来婆婆给准儿媳的一封信》引起读者热议,对于婆媳关系这个永恒的话题,很多读者有话要说,今天特意选登其中三封。

 

她做了该做的一切
 

 
未来婆婆给准儿媳的一封信  
  熊仔/供图 
   

  读了《未来婆婆给准儿媳的一封信》,我们夫妻为这个婆婆击掌喝彩。我们赞赏这个理智的婆婆,也同样赞赏这个强势的婆婆。为此,我们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这个理智的婆婆是多么的伟大啊,她说出了我们想说而又不好说的话,想到了我们所想到的一切问题。这个貌似冷漠的婆婆说出了生活中容易发生矛盾的焦点,事事声明在先,一针见血,言辞入木三分。如果照此执行的话,家庭的和睦、次序、伦理、纲常都会和谐地发展。即使遇到外界的侵害,也可以化作无形。也许会让北京电视台的“谁在说”栏目失业,其实这是件好事,难道有人喜欢看到家里天天鸡飞狗跳吗?

 

  文章的第一节关于经济方面,在经济的问题上,这个婆婆给予儿媳的条件不是所有婆婆都能给的。这也许是家庭的实力所致,非常雄厚的支持。但是她说的道理是真实的。她冷静地告诉儿媳:父母把儿子培养大,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婚后你们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作为父母不会在经济上再给你们支持。父母也不会叫你们在经济上付出,我们所有的财产都是儿子和孙子的,这些是先要讲明白的。清清楚楚,不像众多的家庭财产分割不清,天天家里婆媳怨声载道,不如这样清清楚楚地好。

 

  文章的第二节房产问题写得简单明了:房子是我买的,给你们永久的居住,但是儿媳是不要想得到这个房产的,因为主权是我们的。换句话说,我们百年之后是儿子和孙子的。这也断了儿子夫妻离婚或者发生意外以后房产不清的问题,如此一来,法院的资源也会节省。

 

  文章的第三节是日常相处的问题。精辟的开头:儿子是我生的,我的血脉的延续,我不可能爱你超过我的儿子。精辟啊,百姓中有句俚语,叫做“哪有儿媳妇是婆婆生的”。的确,血脉的关系是无法改变的,没有必要遮遮掩掩。这就是事实。还有一段经典:儿子再不好,在我眼里始终是那个躺在襁褓中的孩子,是那个满脸泥水的男孩。可你却不同,看见你的时候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

 

  文章的后面这个婆婆还写了许多。作为这个婆婆我们认为她写的都对。因为她的理智,我们赞誉她。也许是现在社会的进步,也许是人口的流动、城乡的结合、异地的结合、甚至异国的结合,造成了文化的撞击、经济的碰撞、人伦的裂变。其实,细细看来,这个世界永远是盛极必衰,亲家走得过密到头来矛盾更大,婆媳胜过母女的只是寥寥数人。一个意外发生,便可以家庭内部反目为仇。

 

  社会的安定来自家庭的和谐,家庭的和谐来自婆媳的相安无事。理智地对待生活,理智地对待现实,这是避免家庭矛盾的良方。不能说这个婆婆刁蛮,她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建造了一个富丽的宫殿迎娶她的儿媳。不能说这个婆婆孤傲,她做到了母亲该做的一切。不能说她目中无人,她是提前扎好篱笆,防止可能的侵害。她爱她的儿子,她要保护她的儿子。我们的内心未尝不是这样,摸摸我们自己的心,不违心地说,我们都是如此。

 

  这个婆婆是磊落的,她爱她的儿子是无私的,我衷心地为这个可爱的婆婆喝彩。

 

(读者:怀旧)
 
信息来源:2009-09-22《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09-09/22/content_136556.htm

 

一份“婆媳关系宣言书”

 
未来婆婆给准儿媳的一封信  
   

  婆媳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特殊、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这封信,尽管有些观点我不赞同,婆媳关系之“道”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还是要用“婆媳关系宣言书”来加以肯定。       

 

  作为婆媳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封信能够独立地(但不够系统完整)提出来,应该是第一次,为使婆媳真正和谐提供了一个方向,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但同时要看到,本信提出的婆媳关系的观点或者“协调准则”是在她特殊背景下的产物,也就是说,她是站在她自身家庭的特殊环境中,提出了她与未来儿媳妇相处关系如何协调的一些准则,难免有局限。这封信提出的观点大多不具有广泛性,作为共性的“道”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所以,这里要特别提醒广大读者,读完这封信后,一定要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加以汲取,切不可照搬套用,应在各自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充实和完善“婆媳关系准则”,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读者:杨飞木)
 
信息来源:2009-09-22《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09-09/22/content_136554.htm

 

别把婆婆当亲妈
   

  闰蜜小柔出嫁以后,本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原则,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对待,起初,俩人处得非常融洽,其乐融融。婆婆经常这样向别人介绍小柔:“这是我的女儿,兼儿媳。”后来,随着小柔把好事坏事烦心事全都说给婆婆听,麻烦来了。

 

  一日,她约我在一家咖啡店里见面,我以为又有什么秘密要告诉我。一见面,我大吃一惊,一向注重形象的她,这次竟然粉黛不施,素面朝天!我问她:“怎么了?天还没塌下来呀。”她没理我的玩笑,坐下后由呜咽到抽泣,我没说话,知道她一会儿话匣子会打开。

 

  果然,哭够了,她开始诉说。

 

  “我什么事都和她说,心里想什么就和她说什么,连单位的事都告诉她。结果,她竟然还防着我!过节,我偷偷给我妈妈放下了五百块钱,被她知道后羞辱了我半天……”她口中的“她”是她的婆婆。原来,一切源于“自己好心没好报”。

 

  我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对她说:“你以后别把婆婆当亲妈。”她突然停止呜咽,睁开泪眼满脸疑惑地望着我。

 

  我给她分析,“你和她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组成一家人,是缘分。你不把当亲妈,就没了那么多的不满和抱怨。与其想当亲的又没当好亲的,不如没想当亲的又处成了像亲的。少动嘴,多动心,便会云淡风轻,便会日久天长。”小柔听了若有所思,不再哭天抹泪。

 

  一周后,再见到她,已恢复了以前的仪态万千。“我和婆婆现在就是朋友,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黏糊她了,现在我过得很愉快。”

 

  以前,她看着婆婆的脸色,琢磨着婆婆的心思,话拣好听的说,事捡好看的办,特累。“想把她当妈吧,也是个后妈。现在好了,心里把她当朋友看,不再像以前那么累了。”她说,脸上浮现着自信的光芒。

 

  记得有一段时间,电视剧《双面胶》火遍大江南北。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一切源自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没有他,婆媳不会面对面。而他所面对的两个女人,一个是生他养他的,一个是要陪他到老到死的,所以,婆媳过招,你来我往,斗智斗勇,一输皆输,一赢双赢。因此,这一老一少的“战争”,必须点到为止,切磋为主,绝不能较真和当真。

 

  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婆媳做个朋友也不错。

 

  (读者:刘增宝)
 
信息来源:2009-09-22《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09-09/22/content_136555.htm

 

晨雾点评:

 

    晨雾今天转贴的内容与高考无关,与教育也是勉强沾边。不是晨雾博客的方向要转向,晨雾转贴是因为与高三家长有关。

 

    上周读了晨报的这篇《未来婆婆给准儿媳的一封信》就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又看到了三篇读者来信,决定把他们转贴出来给高三家长们分享。经常上网读晨雾的高三家长们多数都是高三妈妈,首先,她们当了半辈子的“媳妇”。另外,我们的高三考生在毕业那年大都是18周岁成年,孩子上大学之后,我们的高三妈妈们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在四年,甚至不到四年的时间,就会成为“准婆婆”。晨雾博客的老读者们,07、08家长们很可能有一些已经在扮演“准婆婆”的角色。

 

   未来婆婆给准儿媳的一封信》的内容读后大家自有公论,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晨雾觉得重要的是提示并总结了一些今后婆媳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给我们未来的“准婆婆”们一些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